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難改編的小說,也許就是這本《解憂雜貨店》了?

最難改編的小說,也許就是這本《解憂雜貨店》了?

近有一部電影又被所謂的「本土化」了,而且,口碑不佳。

然後,也許是為了襯托本土化的失敗,原版也被搬上了大熒幕。

這種做法,像極了當年的《深夜食堂》。

但,和深夜食堂不同的是,這部電影的原版,也是半斤八兩。

而原版,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小說,《解憂雜貨店》。

這是部被稱為「最難改編的小說」,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小說和電影中的區別,看看這其中有什麼元素,讓電影人如此難以掌控。

解憂雜貨店

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

PS:以下文章針對看過原著的各位。

還記得剛剛知道解憂雜貨店要被電影化時,我正坐在同學身邊。

我問她:「你看過解憂雜貨店嗎?」

她說:「看過!我很喜歡東野圭吾。」

「這本小說要被日本拍成電影了,你要去看嗎?」

沒想到,她一下子皺起了眉頭。

「額,真的嗎?那這拍出來一定是爛片吧······雜貨店看看原著就好了。」

接著,我一連問了好幾個同學,他們統統不看好這次改編。

當然,其實在我一開始得知這個消息時,我也隱隱感覺到不安。

因為原著,時間跨度非常大(跨了32年),人物關係複雜(關係到以前的人和現在的人的交流),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原著中所有人互相影響互相扶持的「奇蹟感」,很難完完全全拍出來。

小說的名字,叫作「浪矢雜貨店的奇蹟」,突出的就是奇蹟感。

可以說,這個詞貫穿了整部小說,讓一個有一個看似散亂的雞湯串成了一條線。

倘若是沒有了「奇蹟」,小說便真正成了雞湯文,就像項鏈沒有了細繩、人沒有了脊骨。

所以,要是真的要改編好這部作品,必須要將一種極其抽象的「奇蹟感」用一種自然而不做作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在談論奇蹟感之前,先從我看完原著後的感覺入手。

其實,在看原作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這一本小說會被改編成電影,要是這樣,就必須先能理清楚作品的時間線和人物關係。當有了這個想法時,我的腦子中立刻蹦出了一部電影。

它時間跨越了將近千年,劇情錯綜複雜,人物也相互影響。但神奇的是,它的時間線非常清晰,不會讓人迷糊,反而沉浸在時間的跳躍之中無法自拔。

這部電影,叫做《雲圖》。

《雲圖》是沃卓斯基兄弟/姐弟/姐妹共同導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六個主角在不同的時代中,以輪迴轉世的方式互相影響。

看過這部電影的都知道,本片一共有六個時代,每個時代中的主角名字也完全不同。

意思便是,你一共要記住6張人臉和36個名字,才能把這部電影真正看懂。

聽起來就很麻煩?

然而,當你真正靜下心來,就會發現,《雲圖》的故事線脈絡清晰,劇情流暢,剪輯乾脆利落,完全不會讓人有迷惑之感。最主要的是,它把不同時代分得很清楚,讓觀眾一看就知道故事的進展。

所以,要是論時間線的梳理,《雲圖》自然成了教科書一般的存在。

而在《雲圖》中,除了清晰明了的時間線,還有一種理念,讓這部電影徹底升華。

那就是反抗精神。

正因為不同時代中不同主角的反抗,才激發了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敢於改變,最終影響後人。

就像你現在聽到的邁克爾傑克遜、約翰列儂等等人一樣。

把自己的精神融入到作品中,流傳出去,進而使精神打破時空的限制,傳遞到後人的心中,就是《雲圖》最打動人的地方。

而,巧合的是,這與《解憂雜貨店》的精神不謀而合。

所以,我在讀原著時,腦子中一直回放著《雲圖》。

要是以《雲圖》為參照,相信這本小說也可以改編得很好——

那時我這樣想著。

然而,現實和理想還是有差距的。

特別是在看完中國版和日本版的《雜貨店》後,更加深了我的失望感。

不管哪一個版本,全都沒有把「奇蹟」的精神給表現出來。

日本版太靜,中國版太燥。

先說說中國版吧。

為什麼說中國版太燥?

先打個比方吧。

中國版在開頭的時候,人物一句接著一句,硬是把劇情往前趕;配樂也是非常浮躁,三個賊在逃跑過程中聽的居然是夜店金曲;而且,最不能忍的是,他們在開車的過程中還給了「中國平安」一個大大的特寫···

非常煞風景了。

而且人物台詞反差特別大。

下面截取一段台詞:

【迪麗熱巴:那如果是你呢,你會如何選擇?

王俊凱:我沒什麼可以堅持的,也沒什麼要放棄的。要不然你替雜貨店給他回封信?

迪麗熱巴:好啊。

董子健:唉我說你們倆今天病的不輕啊?

迪麗熱巴:你說你都看了人家隱私了不回封信?

董子健:回?回個屁啊!】

這一段的每句話都沒太大問題。

而湊一起,真的感覺彆扭,頗有種「一言不合就開打」的錯覺。

董子健感覺從頭到尾就是一個火藥桶,一碰就炸,完全沒有什麼緩衝時間,讓氣氛變得很燥,看著非常難受。

這些元素,把第一次穿越時空的神秘感完全消滅,剩下的只有董子健的表情包和那句:

除了開頭,我還清晰記得那場追車戲。

在並不算激烈的對撞中,討債者因為大意不小心衝下了橋。我清晰地記得,那個車翻下橋的特效,生生地做成了動畫,讓我瞬間齣戲,甚至有點想笑。

如此重要的細節做的這麼粗糙,也是我認為本片太浮躁的一點。

整個中國版看下來,我只記住了龍叔的演技,其他的一切,都被我忘了。

嗯。真的不喜歡。

相比之下,日本版的就顯得過於冷靜了。

台詞量很少,人物經常話說著說著就沉默了,很有日本文藝片的風格。

而日本版相比於國版,最大的優點也恰恰是這一份冷靜。

先是人物台詞量的方面。

日本版雖然不盡人意,卻比中國版一句接著一句的手法好了不止一個檔次。

打一個比方。如果電影是張白紙,台詞量便是墨水,編劇就是畫家。

畫家執筆時,總會偏向於留白,讓畫面更加協調。

中國版,留白太少,全篇都是潑墨山水(還沒啥美感),看上去只有一團糟。

日本版,留白略多,雖然會讓人覺得畫面有些空蕩,卻也賞心悅目。

所以,我更喜歡日本版的改編。(有點矮子之間拔高個的感覺)

但日本版絕對不是完美的。

這份冷靜,讓上文提到的「奇蹟」,完完全全沒有體現出來。

你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導演對這種題材的故事根本就不感興趣,畢竟原先是拍粉紅映畫的。

這就導致電影只是在敘述原著而已,沒有什麼感染力。

要知道,一部優秀的電影,導演的鏡頭運動和台詞呈現方式,都融入了導演本人的情感因素。

倘若沒有注入情感,電影就是平平淡淡沒什麼生機的。

所以,日本版的《雜貨店》,就是平庸,沒什麼波瀾。

而且,日本版引入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片段,就是浪矢雜貨店老闆的幻覺。

他有時候會看見一襲粉群的、妻子的年輕的模樣(好繞口),並且和她對話。

這個安排本身是好的,想要強化日本的生死觀念,但插入的時間不對,起到了反效果。

坐我身邊的同學,在看到這段後,說了句「什麼鬼」。

沒錯。

那就是鬼。

弄巧成拙啊。

總結一下。如果我來評分的話,滿分10分,中國版5分,日本版6分。

這樣看出來,這本小說真的很難改編。

也許這就是傳說中最難改編的小說了嗎?

至少我不這麼覺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肆柒和你説Vol2 的精彩文章:

直接告訴你現在去電影院應該看什麼電影

TAG:肆柒和你説Vo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