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雯:《憶嚴老 調寄滿江紅》

趙雯:《憶嚴老 調寄滿江紅》

文章部分內容轉自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公眾號

今天是嚴東生院士誕辰100周年,

2016年9月,我們送別了這位一生抱持愛國愛民之心的科學大家。

今天,讓我們再次緬懷他,追憶他……

憶嚴老調寄滿江紅

送別嚴老,倏忽二度春1。今日依稀又見,恰是百年誕辰。填詞以記之。

趙雯

2018年2月10日

年年此時,訪院士、家家小坐。

憶嚴老、殷殷囑託,握別如昨。

獨闢蹊徑攀高峰,獎掖後輩稱楷模。

無遺憾2、轉道歸華夏3,思報國。

好網球,喜音樂。德馨高,胸懷闊。

看今日桃李,揚濤激波。

琴瑟和鳴同偕老,相濡以沫白壽過。

歸去來、一曲百年頌,共歡樂。

註:

1.嚴東生兩院院士於2016年9月18日去世,虛歲99,古稱 「白壽 」。

2. 2009年,嚴老在央視《大家》欄目中曾說:「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遺憾,……」

3. 1950年2月,嚴先生辭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聘約回到祖國,先轉道香港再北上天津,4月初到達塘沽港。

2016年2月趙雯主委看望嚴院士

2013年趙雯主委看望嚴院士

嚴東生院士是我國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七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分社委員,九三學社中國科學院上海支社主任委員。

作為我國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奠基人,嚴東生先生被國際無機材料科學界譽為最有影響的學術領導人之一。1950年他排除萬難回到祖國,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科技事業。

嚴東生先生致力於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在高溫結構陶瓷、陶瓷基複合材料、人工晶體、特種無機塗層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他直接參与1956年中國第一個12年科學技術長遠發展規劃、1962年由周恩來總理主持的《1963-1972十年科技規劃》的起草,為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擬定了方向;在高溫陶瓷製備方法、陶瓷製備熱力學與動力學、材料設計與微觀調控以及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研究等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組織研製的碳纖維補強石英複合材料成功地應用於我國第一代戰略導彈關鍵部位,並推廣應用於各類航天器,為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組織研製大尺寸閃爍晶體,為我國在國際高能物理和晶體研究領域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1984年,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關於中國科學院科技體制改革的彙報提綱》,使中國科學院的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與工程科學的傑出人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 的精彩文章:

TAG: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