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的春節應當這樣過

真正的春節應當這樣過

今天,農曆臘月廿四

小年已過,除夕將至,春節還會久嗎

春節的綵排,已然開始

寄託著中國人辭舊迎新

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距離春節只有6天了

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

是否已經備好行囊

是否已經買好回程的車票

是否已經走往歸家的小巷

是否已經聞到了家中團圓飯的香味

春節是指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

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諸多,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說起春節習俗

那可要慢慢道來了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拜年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現如今是親戚朋友之間串門問好,相互祝福。

貼春聯

春聯,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其中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

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

剪窗花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現在南方春節一般不貼了。而北方貼窗花依然盛行。

放爆竹

放鞭炮賀新春,在我國有兩千多年歷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春節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習俗,歷史悠久,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釋放煙塵,放出火星,對空氣造成一定影響和對人們有一定的危險。

逛廟會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指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廟會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

辦年貨

年貨是過年前買一些好的物品,而採購過程則稱為辦年貨,買來好的食材用來煮一頓好的飯菜,來慰勞一下辛苦工作了一年的日子,慶祝新年的來臨。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時,傳統習俗是要帶一些禮物。

換桃符

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這就是最早的桃符。

掛年畫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

耍獅子

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小年一過

春節就越來越近了

收拾心情準備回家了

願你和家人朋友如意平安

編輯/大通社記者 黃璐璐

文/大通社記者 黃璐璐 來源網路

圖/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右江民族醫學院 的精彩文章:

在家太浪?何不讀讀書平復心情

TAG:右江民族醫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