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35戰鬥機頭上那個圓球是什麼秘密武器?打敗F22是不是就靠它?

蘇35戰鬥機頭上那個圓球是什麼秘密武器?打敗F22是不是就靠它?

這個圓球的確可以發現F22,不過在實戰中並不能幫助他戰勝F22,因為光電探測裝置的距離遠遠不如雷達,等著光電探測設備發現對方時,對方的導彈早就在待髮狀態了。這個大圓球不僅僅在蘇35上有,在蘇27側衛的衍生家族(包括蘇30,蘇33,蘇34甚至是蘇57)和米格29支點的衍生家族(包括米格35)的機頭上都有這個圓球。這是80年代起蘇系戰鬥機的光電探測系統(IRST),內部包括一個紅外探測頭和一個共軸測距激光發射器。美軍的F4早期版本和F14也有類似的紅外探測裝置,只不過美國人喜歡把它們做成吊艙掛在機頭下方。而沒有安裝空中受油管的側衛戰機的IRST 一般居中布置,有空中受油管的往往偏向一側來給加油設備騰空間(如蘇35)。

(蘇27SMK為了加裝伸縮空中受油管而將光電頭右移)

蘇聯時代為戰鬥機安裝IRST 的好處在於給戰鬥機在火控雷達之外多了一個超視距探測能力,而且其探測完全被動(在不進行激光測距的情況下),不像火控雷達那樣一旦掃描到敵機就會觸發敵機的RWR雷達輻射告警系統。並且該系統不依賴主動發射的雷達波探測,可以完全免疫對方的有源干擾機。蘇軍手冊中一度規定在正面接敵時先開火控雷達確認目標,當遭到敵機有源干擾時切換IRST保持對目標的追蹤,進入雷達可以燒穿敵方干擾時再切換火控雷達執行攻擊。實際上,IRST本身也可以單獨完成對R73和R27T/ET這類紅外製導導彈的制導,這使得蘇軍飛行員甚至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偷襲敵機。

(同屬於側衛家族的殲15也有類似蘇36布置的IRST )

不過這套系統本身也有較大局限;第一代IRST 屬於紅外點陣探測系統,技術相對粗糙,抗干擾性和目標識別能力較差。曾有北約飛行員體驗了米格29之後甚至放言該裝置毫無用處,最好拆掉,這樣還能給戰鬥機減輕負重。即使在華約陣營內部的演習中,也曾出現該系統甚至無法發現視距內目標的笑話。而第二代紅外成像的IRST則裝備在了我國的殲10B/C和殲16上,該系統相對於20年前的第一代產品可謂是脫胎換骨,對目標的識別能力和探測距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甚至可以在不依賴共軸激光的情況下進行被動測距(雖然被動測距精度較差)。並且第二代IRST還具備了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即可以為部分激光制導武器制導。

(紅圈內為殲10B裝備的第二代國產熱成像IRST)

IRST系統在90年代起就被中俄兩國大量使用並不斷完善。但是同期美國對於這種對空光電探測系統似乎並不是很熱心,甚至出現了把F4的光電吊艙換成機炮吊艙的事情。究其原因,無外乎美軍對於自身制電磁權的能力十分自信,同時IRST 本身功能也偏單一,入不了美軍法眼。

(殲20機頭下方的EOTS系統)

在F14退役後,美軍將近10年都不再有類似戰鬥機裝的對空光電探測器服役,直到裝備EOTS(相對於一種終極豪華全能版IRST,殲20也裝備有這套系統)的F35系列戰機服役,F35不但裝備有EOTS,還有更利於空戰的EODAS,EODAS是具備360度無死角的光電探測系統,可以鎖定90公里處的戰鬥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裝備小詞典 的精彩文章:

日軍即將裝備的超音速空對艦導彈ASM-3真會成為反航母利器嗎?
殲10C這麼先進在中國空軍的角色定位如何?

TAG:武器裝備小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