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思境內有200多尊石狗,你知道這是什麼來由嗎?

上思境內有200多尊石狗,你知道這是什麼來由嗎?

上思天天看微信號:shangsi168

在上思縣一些村落行走,常會在路口或村口發現用砂岩石鑿刻而成的石狗蹲踞在一側。近日,南國早報記者與上思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王善初尋訪這些有趣的石狗。據王善初調查統計,上思縣境內的石狗目前仍有200多尊,承載著村民「守護村莊」的樸素願望。

..........................................................................................................................................

(上思縣加達屯放在路邊的石狗)

..........................................................................................................................................

石狗放置在路口護村屯

..........................................................................................................................................

2 月 4 日,記者來到上思縣思陽鎮北湖社區加達屯,在該屯的路口就有一尊石狗,鑿刻工藝稍顯粗糙,只見它蹲坐在地上,面向村外,像一名護村的哨兵。

今年 63 歲的村民農日宏介紹說,加達屯有 21 戶人家,這尊石狗不屬於任何一家人,但每年農曆大年初一早晨,屯裡每戶人家都會到石狗面前焚香祭拜。

石狗原本有一對。農日宏說,上世紀80年代前,加達屯舊址位於現址對面的山腳下。當時,屯裡有一對石狗,是老一輩人請石匠鑿出來的,放置在池塘邊。但隨著村民的遷移,其中一尊已經遺失。

農日宏記得長輩告訴村民,石狗是用來辟邪、看守村口的。因此,在屯裡,沒人敢將石狗佔為己有。隨後,記者來到思陽鎮江平村那思屯。在該屯的三叉路口,有4尊石狗,每尊大小不一,與加達屯的相比,工藝同樣略顯粗糙,在外形上則有明顯區別。石狗面前有焚香的痕迹。

縣內村屯有200多尊石狗

王善初曾對上思全縣的石狗進行過調查。他說,前些年,縣內村屯幾乎都保存有石狗,目前「應該還有200多尊」。石狗多數是用砂岩石鑿刻而成,刻工並不精細,只是近似狗的形象。石狗高度不同,最小的高約30 厘米,最大的高約 90 厘米,多數石狗帶有基墩,放置在村頭、巷口、門前、山坡、水口、廟前等。

據相關資料記載,狗是人類捕獵的得力助手,人們愛護它,並賦予其神秘的屬性加以崇拜。此外,狗看家護院,對人忠誠,先民認為狗具有靈性、知異物,於是,用砂岩等材料雕刻成狗的樣子,蹲坐在村口,作「守村」「鎮邪」之用。

「石狗兵馬俑」未能面世

王善初說,石狗鑿刻的具體時間難以考究,因為上面沒有刻下任何字跡,但通過對上思各村屯的石狗的勘測,他認為,這些石狗多數為明、清時期鑿刻安放的。前些年有人曾偷過石狗,但經過宣傳教育,近兩年,當地偷盜石狗的現象少了。那思屯的村民介紹說,屯裡的石狗在上世紀80年代被人偷走,後來村裡的老人又重新找石匠刻了幾個。

在採訪中,記者還聽說了一件趣事——5年前,上思縣曾計劃打造「石狗兵馬俑」,但由於石狗被當地村民奉為守護神,徵集難度較大。王善初說,當時村民們的一致答覆是:給多少錢都不賣。後來,相關部門提出「以新換舊加經濟補償」的建議,先由文物管理部門出資,製作一批新的石狗雕像,在石材、造型等方面均保留清代石狗雕像的原有風格,替換村屯中原有的石狗雕像。但因資金等問題,「石狗兵馬俑」的設想最終未能實現。

關於「石狗」的一些民間傳說

在壯族民間的就有這樣的傳說: 遠古的時候,中原地區的某一小國的王后十二月懷胎後,卻產下一塊肉團,國王見後很生氣,認為這是一種不祥之物,便令速將肉團丟掉。可王后覺得實在是捨不得,讓人將肉團放進杯里,而杯的上面則用一隻盤蓋住。

王后便時常聽到杯里有響動的聲音,王后感到十分奇怪,當打開杯子時,卻從裡面跳出一隻小狗,而這隻小狗靈性十足,討得眾人的喜愛。

某年,這個小國受到了鄰邊一個大國的圍攻,國王急忙地召集群臣商討退敵之策。可群臣卻束手無策。國王情急之下宣告,若誰人能退敵,保住國家,就將小女兒嫁與誰人為妻。然而,在座的群臣卻沒有一人能挺身而出。

第二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宮外城門歡呼雷動,群臣急速來報,敵軍主帥不知被何人殺死,敵軍無主帥就自行退兵了。國王聽後大喜,命派人速查是何人立的戰功。原來,就在敵國軍隊來勢洶洶,準備攻破城池之時,那隻小狗以快速之勢撲向敵軍主帥,並咬斷其咽喉,敵軍主帥倒地而亡。敵軍見勢大亂,見到主帥已死,就紛紛退兵。而那隻小狗趁勢咬斷敵軍主帥之頭後叨著返回城中。國王只能忍痛允許女兒嫁與小狗,卻又嚴令他們遠離中原。

小狗與國王女兒成親後,來到了嶺南。他們共生育了十二個兒子,為了遮寒,他們就用各種樹葉編織成各種不同顏色的衣服來穿著。他們的兒子長成年後,就各個流散到各地安居生活。所以,就形成了如今的各個穿戴各異服飾的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的後人為了紀念小狗,建立了「盤古廟」,以祀香火。

在瑤族的民間傳說里,也這樣傳說:遠古時代,盤古王生有兩個孩子,大的為兒子,小的為女兒。盤古王逝世後,有一天,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洪水淹沒了大地。盤古王的兩個兒女坐進家中的大葫蘆里,隨水漂流。兄妹兩人隨著洪水漂到了會稽山並居住了下來。由於天意作合,為了繁衍後代,兄妹兩結成了夫妻。不久,妹妹卻生下了一個肉球,哥哥一氣之下,將肉球剁成碎塊,口裡念著「父王(指盤古王),父王如果有靈,請把這些碎肉塊變成人類吧。」隨之,兄妹兩人就把這些碎肉塊往山下及山上拋灑,由於哥哥力氣大且動作又快,往山下拋灑的碎肉塊多,而妹妹力氣小且動作又慢,往山上拋灑的碎肉塊少。翌日,山下山上到處有人影走動,處處冒出了炊煙。兄妹兩人就把山下的人定為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把山上的人定為瑤族人。因而,自古以來,在瑤族裡就有了「盤古廟」,以祀「盤古王」,並且有了以紀念「盤古王」的「盤王節」。

《後漢書·蠻夷傳(通典第一百八十七·盤瓠種)》是這樣記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賜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下令之後,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盤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議欲有報,而未知所宜。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於是女解去衣裳,為仆鑒之結,著獨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尋求,輒遇風雨震晦,使者不得進,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

以上的兩個民間傳說里,其中的「盤古開天地」的傳說,是後漢書里記載的「盤瓠種」的翻版,都與「盤瓠」和「犬」有關聯。應該說,這與在以後出現的史料稱為「犬圖騰」的「石狗」圖騰是有著緊密的關係,並且在著重要的象徵意義。

從上思發現的石狗,系用砂岩石鑿刻而成,多數刻工十分粗糙,形狀只是近似狗的形象,但確係為石狗圖騰。些少的石狗圖騰卻雕刻十分精緻,有些則栩栩如生。其形狀多呈半蹲狀及座蹲狀。

經實地勘測石狗圖騰放置的地方,大致如下:村頭、巷口、門前、山坡、水口、廟前。其意就是起到「鎮邪」、「驅邪」、「擋邪」的作用。

壯族的風俗中,以狗血噴洒驅邪是一種常見的習俗。直至現在,仍以狗血為鎮邪、驅邪之物。再者,狗是屬於家畜類比較有靈性的一種動物。視狗為保護神,也是壯族中一種習俗。

來源:南國早報、王善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思天天看 的精彩文章:

TAG:上思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