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驕傲,我自豪,我們是在北京的外地人!

我驕傲,我自豪,我們是在北京的外地人!

01

快過年了,住在北京西北角的我幾乎感覺不到什麼年味,頂多是小區院子的大門上掛起了高高的紅燈籠,商場里打著春節的旗號做著各種推銷的廣告。

去體育館打球,聽到服務員和一個客人聊天:「你周六就別來了,因為要關門放假了。」客人說:「為什麼這麼早就關門了呀?」服務員笑著說:「你在北京感覺不到,在老家早就進入過年的狀態了。」

我默默地離開了。

我感覺到的年味其實就是從一個個外地人離開北京開始的。

原來不管是周末還是平時,北京的街道上都會很擁堵。現在,車輛少多了,道路通暢多了,隨之而來的是,打車也難多了。每次叫車軟體都會讓你等待上好一會,好不容易叫上了車,師傅還經常得從好幾公里以外趕過來。

有一次,坐在車上,和開車的師傅聊天,說起打車難的事情,師傅說:「好多人都回老家了,過兩天我也回去了,車肯定越來越少了。」

北京這個城市,就像是一個溫暖又冷酷的懷抱,它向每一個投奔而來的孩子張開雙臂,在你支撐不住的時候又默默地放開你,那麼多的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在北京的時候咬牙切齒地說它不好,走之後又會滿心眷戀地懷念它的好。

打掃房屋迎接除夕,這是不管在南方在北方都很重要的習俗。我收拾屋子的時候,整理出一堆過期雜誌,想著找院子里收廢品的師傅來幫忙拿走。結果打了好幾個電話,都沒人接,後來師傅回電話說已經回老家了。我愣了一下,只能看著那一堆又高又重的雜誌嘆息。

我是一個嚴重依賴網路生活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個網路購物狂。

我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買的,包括出行及娛樂,都離不開互聯網。

我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出門不帶現金,不帶銀行卡,只揣著手機就萬事大吉。

只是最近,我有點鬱悶了。

隨著在北京的外地人紛紛奔向故鄉,很多工作其實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比如我昨天晚上突然好想吃麻辣小龍蝦,於是趕緊上網定了一份,可是過了一個小時了,左等不來,右等還是不來,一查,媽呀,商家居然給我取消了訂單,說是因為沒有快遞員無法送達,害的我空等待一場。

不僅如此,我這幾天在網上下的各種訂單,紛紛被取消,原因都是快遞不再接單了。

北京又要慢慢地變成一座空城。

我感覺到的年味,確確實實是從在北京的外地人離開之後開始的。

02

二十多年前,我也是一個外地人。

我的家和北京隔著幾千公里,因為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我坐了幾十個小時的綠皮火車,跨過長江黃河,來到北京,成為一個不是北京人的北京人。

在我之前的印象里,北京就是天安門,就是故宮長城,就是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到北京之後,發現北京就是帶著捲舌的普通話,也是天南海北的方言,是寬闊筆直的馬路,也是彎彎曲曲的小衚衕,是色彩斑斕的秋天,也是銀裝素裹的冬天。

有時候我會站在學校旁邊的過街天橋上,看著下面馬路上的車出神。

這就是北京,是無數人心馳神往的北京。

我就讀的學校里北京學生並不多,老師的口音也各不相同,樓下那個小小的刀削麵館裡的師傅是外地人,食堂里的大師傅也是外地人,公寓里的管理員是外地人,賣水果的阿姨也是外地人。

初到北京,我並不知道北京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模樣,而且那會還沒有《老炮兒》這部電影,那會馮小剛還在導《我是你爸爸》、《甲方乙方》啥的。

同學和我說,我們的英語老師就是典型的北京女生的模樣。我有點失望,北京女孩確實和我們南方女孩的樣子有點不一樣,但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

後來留在北京工作,周圍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基本上都是從外地考到北京上大學然後留下來的。

剛畢業那幾年,住在學校提供的單身宿舍里,好歹省了省那點單薄的工資。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大學同學經常會聚在一起,剛畢業,沒什麼事情,又離家千里,聚在一起還可以彼此溫暖。

記得有個女生,工作換了好幾個,隨著房子也換了好幾處,當然是租的房子。有一次,她租的房子的房東的兒子是個吸毒犯,剛從監獄出來,有時候喝多了大半夜的跑到房子來敲門,她在裡邊嚇得瑟瑟發抖,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就是在這樣的經歷中,她不斷地成長,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勇敢。這不是她一個人的經歷和成長,是大部分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經歷和成長。

眼淚,委屈,無助以及堅強是成長的必要和重要的元素。

工作三年後,我工作的單位分房子,一百多平米的經濟適用房大約需要三十多萬,首付要交十萬。對於我這樣來自西部小縣城,家裡經濟很一般甚至是拮据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個無法達到的天文數字,於是只好無奈放棄。至今想來還覺得遺憾,如果當初能把望京那套房子拿到手的話,如今已經增值幾十倍都不止了,省了我奮鬥多少年。但是作為一個在北京的外地人,雖然拿到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北京戶口,就算是機會就這樣明明白白地擺在自己的面前,也沒辦法抓得住。

03

家的附近原來有一個蠻有名的市場叫做西苑早市,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齊全,尤其是蔬菜水果,品種很多而且新鮮又便宜。

早市裡面所有攤位的老闆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外地人。他們有的全家都來到北京,租住在附近非常便宜又擁擠的平房裡,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要到批發市場進貨,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季還是在炎熱的夏季。他們的孩子很多都在老家上學,小的就一起跟著在菜市場里長大。這些樸實的人們用自己風裡來雨里去的辛勞,為北京市民提供生活的養料。他們爽朗生動的吆喝聲是北京最動聽的樂曲。

後來,這個早市拆掉了,我還惆悵了好久。除了少了一個價廉物美的購物的好去處,我更多的是在想,市場里那麼多從外地來做小本生意的人們,他們又該去向何方?偌大的北京城是否還能有他們的一方立足之地?

那些同樣地在風裡來雨里去的快遞小哥們,為我們提供了多少的便利,還有那些不管天氣多麼炎熱或者多麼寒冷都一樣在露天里堅守崗位的保安和門衛們,每次看到他們凍得通紅的臉龐和雙手,我都很是欽佩和感動。

在北京居住得越久,我越發地熱愛這個城市,不是因為它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北京,而是因為它的包容和寬容。

在北京居住了這麼多年,我依然分不清東西南北,離家遠一點就像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我身邊許許多多的外地人,也許也和我一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多年。可能他們從來不曾離開工作的那一方角落,甚至是有可能都不曾去過近在咫尺的故宮和頤和園,每日只是起早貪黑,默默工作,因為他們離開家鄉,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只要每天有正常的收入,就會睡得安穩,因為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著落。

北京不是誰的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

從幽州到北京,從二環到六環,從新中國成立時420萬的常住人口,到現在的2100多萬,北京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

一代又一代的外地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乃至生命都奉獻給了北京。北京的歷史紀念冊上寫不盡外地人的名字。

辛苦勞作一年,就是期待過年團聚的時刻,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回去,這是中國人最大的盼望。當一個個外地人離開北京,喧囂的都市漸漸地變得冷清起來。當過年的鞭炮聲慢慢散盡,人們又開始陸陸續續地回到北京,那時,街上又會飄滿烤白薯的香氣,市場里又會充滿起此彼伏的吆喝聲,寬闊的街道不再冷清,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

這才是真正的北京,是每一個外地人的北京,是所有人的北京,也是全世界的北京。

親愛的你,如果喜歡樹袋熊的文章,請幫忙傳播擴散,也可以掃碼加好友,共同交流對文學和人生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拉的書袋 的精彩文章:

TAG:考拉的書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