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古老的日常:中東遊牧民族編織包袋展

古老的日常:中東遊牧民族編織包袋展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現代社會發展的越來越迅速,人們設計出各種各樣的短期移動收納方式——包。甚至還有個笑話,如果想讓一個女生高興起來,那就「包治百病」。頭層小牛皮配五金件,小小的一隻大紅色手袋可以讓自己體現出職業范兒;珍貴的鱷魚皮和醒目的絲巾組合,又會給人帶入一種奢華范兒;又或者是簡單實用的帆布包,又環保又時尚,還可以在包上任意畫上自己想說的話,當做一種個性的體現。而在古中東,人們用各色棉線編織包袋,這種包袋不僅可以用來裝床品或者服裝,還可以用來裝鹽等細碎的生活小物。編織工藝在中東各游牧部落中流傳了好幾個世紀,鞍囊、儲物袋、門帘、服飾、地毯……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的生活背景、文化烙印,全都通過一隻小小的包袋傳達出來,是各個部落文化的真正體現。





>  Hamza書中的內容,描寫了帶著這種Khorjin到市場上來

買賣貨物的人們,1570 




中東地區的編織史,跟古絲綢之路脫不開關係——這條貿易通道大概在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形成,一直到16世紀,以長安為起點往西,經中亞,最終連結地中海各國。中東地區的紡織業影響之大,除了「波斯地毯」這種全球聞名的招牌貨,其實從如今的許多紡織品的英文名稱里也可見一斑:比如damask(錦緞)、taffeta(塔夫綢)、cotton(棉花)、muslin(棉布)、seersucker(泡泡紗),以及mohair(馬海毛)這些術語,其實都是來自波斯語、阿拉伯語或者土耳其語。






>  19世紀中期的Khorjin




這一次,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看上了中東遊牧部落的編織袋。「中東遊牧民族編織包袋展」將一直開放到2018年5月6日。展出的19件來自伊朗、土耳其和高加索等地游牧民族的編織包袋、1件馬鞍罩和2幅描繪編織包袋的畫作,均是2015年收藏家William和Inger Ginsberg夫婦捐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藏品。






 > 1825-75年左右的被套




Ginsberg夫婦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對伊朗及周邊地區這些極富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小物件產生興趣,並且在上世紀90年代大舉收藏。這些編織包袋均採用傳統方式,以天然染料染成的紅黃藍色,以及天然的白色棉線或羊毛線編織而成。宗教圖騰的幾何圖案是主要潮流,但像素狀的花卉和動物圖案也不少見。




編織工藝也是五花八門: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Anatolian)的土庫曼人擅長特緯(brocading)。特緯這種工藝經常會被誤認為刺繡,不過它的確是全部由織機完成。織工在編織過程中,通常看到的是織物的背面,於是不得不將織物翻來覆去不斷檢查;但土庫曼人的特緯工藝是個例外,織工直接看到的就是織物的正面,並且她們通常還會在其中加入起絨的工藝。




> 大約19世紀末期的雙面麵粉袋




薩什凡(Shahsevan,生活在伊朗西北部與亞塞拜然接壤處的一支突厥後裔部落)部落和高加索地區則以複雜的蘇麥克(soumak)見長。因為這種技術非常耗時耗力,通常都應用在小型且有耐用需求的織品上——比如儲物袋。




此外織錦、起絨(knotted pile)、緯線替換,有時候甚至還有經紗替換也是常用的工藝。



許多工藝精美的儲物袋在使用中被嚴重磨損之後,保存相對完整的織片會被珍藏下來,作為家族的傳家寶,因此也讓外部世界有機會一窺真容。






 >  1850年的Khorjin




馬背上的生活細節都體現在這些編織包袋中。數量最多的是一種雙袋鞍囊,在土耳其叫做heybe,在波斯和高加索地區被稱為khorjin。結構非常簡單,基本上都是一體編織而成——兩頭縫起來就行。各個部落的婦女們都精於此道。這些鞍囊除了有不同的尺寸(適合放在馬或者駱駝背上,最小的可以放在驢背上)。而在土耳其的一些地區,比如安那托利亞西部,女人們通常會在兩個袋子中間的連接部分開出個口子。男人們去趕集的時候,也可以把這個袋子套在脖子上,當成個方便的購物袋。




使用率如此之高,因此留存下來的早期鞍囊大都看不出完整的樣子了。但即便如此,那些殘存的半個袋子甚至一方殘布,也被收藏家視作珍寶。薩什凡的蘇麥克雙袋鞍囊尤為個中翹楚,所以這幾十年來,收藏市場上魚目混珠的贗品只多不少。



除了鞍囊,我們還會發現原來這些在游牧部落里,各種盛裝麵粉、鹽巴甚至床上用品的容器也是編織袋。






>  展覽現場





用袋子裝鹽主要是波斯和阿富汗境內部落的習慣。這些小巧的袋子力求堅韌耐用,大都採用特緯、蘇麥克和緯線替換的編織方式。技術難點在於靠近袋口處的收口——為了最大限度防止鹽撒出。




在土耳其東部、波斯西北部以及高加索地區的某些部落,帳篷里擺放著的那種長方體的袋子,是專門用來收納床上用品的。這樣的「床品袋」家家戶戶都是雙數——這是游牧部落經常搬家總結出來的經驗,駱駝身上一邊掛一個,免得失了平衡。由於這樣的編織袋體積不小,且有類似傢具的用途,樣子自然更加精緻,編織工藝也更為複雜,通常都採用蘇麥克編織,有少量為織錦。一隻床品袋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條寬大的長方形織片充當前後底三面,而另外兩片約為正方形的織片則分別與之縫好,成為左右擋頭,並不設蓋子。收藏市場上將這些床品袋稱為be?ik,或者「搖籃」,難得一見,想來由此習俗的部落畢竟是少數。現





>  19世紀後半頁的鹽袋子




代藏家得了這些袋子,也大都另闢蹊徑,用來當做小型柜子的裝飾外罩,又或者填充進硬泡沫塊改造成為漂亮的腳凳。由於承載重物的緣故,品相好的床品袋得來不易。質量尚好的大片可以用作小型地毯,而小片被當做牆上的掛毯也不錯。如今在收藏市場上流通的多為伊朗地區出品,大概也就二三十年的歷史,均為蘇麥克或者織錦工藝。在上世紀90年代,亞塞拜然、喬治亞以及亞美尼亞開放之後,一些質地上乘,歷史悠久的高加索地區蘇麥克殘片面世,也讓藏家們激動一時。




其實中東遊牧部落的儲物袋作為他們最常見的日用品之一,數量是相當可觀的。但絕大部分都走簡單實用路線,只有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那些花樣豐富、工藝精美的部落儲物袋才有較高的收藏價值。這些袋子在當地被稱為Ala ? uval,主要分為兩種不同款式。




一種Ala ?uval結構簡單,用一條長條織物摺疊,將兩側縫在一起而成;裝飾在正面,特緯或者織錦編織成條紋狀圖案,又或者兩種工藝交叉採用。另一種則整體都有裝飾圖案,並且鑲上了一個底,整個袋子看上去更像個桶。牧民們會將這些儲物袋的圖案端端正正地呈現在帳篷里,一眼望去,煞是熱鬧。在現代家居中,相對完整的Ala ? uval通常會被用作掛毯或者小地毯。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作為一個設計師,2018年這些新設計你得知道
極簡主義大師:約翰·帕森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