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雞毛信》版本溯源及人物原型考辨

《雞毛信》版本溯源及人物原型考辨

承繼文匯傳統 秉持讀書品質文匯讀書周報 ID: whdszb

《文匯讀書周報》第1700號第四版「書人茶話」

(2018年2月5日發行)

《雞毛信》版本溯源

及人物原型考辨

王建軍

1

從張錫磊的「發現」說起

李驚濤在其《「雞毛信」:寄達抗戰勝利紀念日》一文(刊2015年6月12日《中國國防報》,下簡稱「李文」)中,提及《雞毛信》最早版本時說:

據張錫磊考證,《雞毛信》的最早版本是一篇人物小通訊,收錄在1949年1月出版的「人民解放軍故事叢書」《旗》中,作者是新華社記者湯洛。

這個說法來自張錫磊的博文《最早版本〈雞毛信〉與咱們課本中學到的有啥不一樣》(簡稱「張文」),發表於2010年11月3日。「張文」帶著「海娃到底有沒有其人,他的原型是誰,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等問題,「通過考證和閱讀大量的解放前的新聞通訊,發現最初的《雞毛信》版本」。這裡照錄部分內容:

最早版本的《雞毛信》是一篇人物小通訊,作者是新華社的一名記者,名叫湯洛……

這篇人物通訊雖然只有短短的千字,但寫的情節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但通訊中的人物和我們熟知的《雞毛信》不同,最早版本中的主人公也不叫海娃,而是叫雙虎,年齡也不是12歲,而是16歲,但個頭較矮,按照湯洛的話說,看上去只有14歲的樣子。

故事情節最大的不同點,是背景不同,我們熟知的海娃送雞毛信發生於抗日戰爭,而最早版本的《雞毛信》中講述的事情是在解放戰爭時期。

這篇通訊最早被收錄在1949年1月出版的「人民解放軍故事叢書」《旗》中,下面就請大家仔細欣賞一下最早版本的雞毛信……

張錫磊的一番「考證」,自認為是一個「發現」,發表在自己的實名微博,情有可原。問題在於,這個與事實不符的「結論」,至今已發表七年,不僅無人提出異議,還被「引用」,甚至編入了《雞毛信》的「百度百科」。本文意在釐清正誤,還事實真相。

2

最早的《雞毛信》

我們「熟知」的《雞毛信》,是作家華山創作的短篇小說,至今已有多種單行本出版。「張文」未提及任何一個版本,僅說「我們課文中學到的《雞毛信》」,其實已失去考證意義。儘管張錫磊閱讀了「大量的解放前的新聞通訊」,但可確信,他並未見到工人出版社出版的《雞毛信》單行本。因為這個單行本刊有「版本說明」,已把《雞毛信》最早發表的時間「1946年」說得非常「清楚」。這裡把「版本說明」全錄於下:

本書在一九四六年發表於張家口出版的《長城》(文藝月刊)第二期;一九五年由大連新華書店刊印單行本;後由作者略加註解,交由本社出版。

《雞毛信》工人出版社1950年版

遺憾的是,這份簡短的「版本說明」有兩處差錯。一是,《雞毛信》發表於1946年7月出版的《長城》(文藝月刊)創刊號,而不是第二期。這樣一個差錯,不少文獻依然沿襲陳說,甚至有說刊於《文藝月刊》第二期的,如李傳新《初版本》(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中的《雞毛信——華山的第一本書》文。二是,大連新華書店刊印單行本的時間為1949年11月,而非1950年。此單行本為插圖本,封面上有「抗日童話」字樣,是《雞毛信》最早的單行本。前面提及的工人出版社版,是《雞毛信》的第二個單行本,於1950年2月出版,收錄在「新大眾文藝叢書」中。

《長城》創刊號

華山,原名楊華寧,1920年1月17日生於廣西龍州。他6歲隨家遷居南寧,14歲考入上海泉漳高中。1935年參加上海學生救亡運動,1936年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民先」組織,被學校當局開除,遂在上海游擊隊做傳令兵。後赴延安吳堡西北青年訓練班、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1月畢業後開始從事新聞工作,曾任《新華日報》《冀察熱遼日報》《東北日報》記者,還擔任過中央軍委政治部、中央軍委東進縱隊和新華社特派記者。他以戰地記者身份親身經歷了華北抗日根據地1942年反「掃蕩」以及反日寇「鐵壁合圍」等戰鬥,抗戰勝利後任新華總社記者,在東北前線採訪。新中國成立以後,長期擔任新華社記者。晚年與粵劇藝術家紅線女結為夫妻。1985年9月22日在廣州去世。

除了名篇《雞毛信》,作為戰地記者的華山,還創作了大量的報告文學、通訊、小說等文學作品。木刻連環畫的經典作品《狼牙山五壯士》,文學腳本由華山於1944年寫成,版畫家彥涵木刻創作。《雞毛信》也不是華山的第一本書,他的前線通訊集《光榮屬於勇士》於1947年11月由東北書店出版;1949年5月,還出版了報告文學集《英雄的十月》和前線通訊集《踏破遼河千里雪》。

3

小說版與人物通訊版

華山的《雞毛信》,創作於1945年7月(據劉緒源《中國兒童文學史略1916—1977》),首發於《長城》月刊創刊號。該刊於1946年7月20日創刊,由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張家口分會「長城社」編輯發行,時任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張家口分會常務理事和編輯出版部部長的丁玲是主編。創刊號還刊有丁玲的《「海燕」行》、周揚的《論趙樹理的創作》、艾青的《釋新民主主義的文學》、賀敬之的《看見媽媽——行軍散歌之五》、王林的《五月之夜》、秦兆陽的《狗》(戲劇)等作品。

小說《雞毛信》作者華山

華山的《雞毛信》,是一部描寫抗日戰爭的短篇小說,成功塑造了海娃這位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形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雞毛信》的故事被編入教材,還被改編成連環畫、電影、幻燈片、宣傳畫等形式。其中,連環畫《雞毛信》有多種繪本,最有影響的是1950年出版的劉繼卣繪本,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連環畫的優秀代表,成為連環畫的經典。

1952年,張駿祥將《雞毛信》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1954年,由石揮導演的電影《雞毛信》在「六一」節上演。這是我國第一部戰爭題材的兒童片,海娃也成為共和國銀幕上第一個抗日小英雄。1955年,電影《雞毛信》獲得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

可以說,不管是小說,還是連環畫、電影,海娃的「小英雄」形象,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最早的《雞毛信》單行本——大連新華書店1949年版

與華山一樣,湯洛也是一名戰地記者。他的《雞毛信》是描寫解放戰爭的一篇人物通訊,寫了雙虎在送信過程中的一波三折,充分表現了小英雄的機智和勇敢,最早刊於1948年4月25日的《晉綏日報》(復旦大學新聞學系編《中國報刊通訊報告選》(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949年1月,由北方出版社收入「人民解放軍故事叢書」《旗》中出版。

顯然,雖然《旗》要早於華山《雞毛信》單行本的出版,但短篇小說《雞毛信》的發表早於人物通訊《雞毛信》,版本意義上的誰「最早」已一目了然。實際上,兩者不僅背景不同,作品形式不同,「海娃」和「雙虎」兩個主人公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人物形象,在版本上沒有任何關係。張錫磊的「考證」無任何價值。

4

海娃有無原型

「海娃」到底有沒有原型呢?在「海娃」之前,還有一位出自《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抗日小英雄叫王二小,他給敵人帶路,把敵人帶進了包圍圈;而海娃是給八路軍送信,中途遇到敵人,也把敵人帶進了包圍圈。於是劉緒源認為:「海娃當年14歲,比王小二大一歲。很可能,這個作品就是以王二小作為原型創作的。」更有當代的多位具體的人物,比如秦玉根、宋培華、鄭洪祥、海笑、張申元、王專、雁秀峰、蔡展鵬等,被 「挖掘」成為 「海娃」的原型。

詩人方冰作詞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於1942年1月1日《晉察冀日報》第八十三期《老百姓》副刊。他後來回憶說:「王二小和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不一樣,他是我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是無數少年英雄的化身。」筆者認為,方冰的說法同樣適用于海娃。最早的《雞毛信》單行本標示為「抗日童話」,已經說明了這是一個創作的故事,主人公海娃,就如「李文」所說的:「海娃是華山虛構出的文藝作品形象,並沒有直接對應的人物原型。」他「是晉察冀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眾多兒童團員和小通訊員們的英勇事迹,經作家提煉、升華、創造而成的」。

事實上,與《雞毛信》同名的文學作品,除了華山的短篇小說和湯洛的人物通訊以外,尚有其他形式的作品。比如在華山的《雞毛信》之前,延安詩人胡征「1940年2月3日夜於延安石窯洞」寫有一首抗日詩《雞毛信》,主人公是一位「白髮的老漢」。他懷揣「一個插著雞毛的信封」,給隊伍「送來了『皇軍』的陰謀和秘密」。華山的創作是否得到借鑒或者受到啟發,已不可考。但不管如何,華山的短篇小說《雞毛信》是我們「熟知」的《雞毛信》的最早版本,則是不需爭議的。

5

歷年單行本

關於單行本《雞毛信》的版本,可以分文字版和連環畫版兩種。文字版又有中文版、少數民族文字版和外文版,還被收入各種文集。這裡僅筆者所見,列出20世紀的中文版(含插圖本)。

最早的是大連新華書店版,後有工人社版、中國青年社版、少年兒童社版、文字改革社版、上海人民社版等。工人社,1950年2月第一版、1951年2月第二版,1953年4月又出版了由劉繼卣繪畫的「職工業餘學校課外讀物」本。1954年6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秦耘生繪畫本。1952年12月,少年兒童出版社成立以後,重新選擇出版了一批優秀的兒童讀物,這類書稱為「新1版」。1955年9月,秦耘生繪畫本作為新1版由該社出版;後來出版了開本不同的新2版,由劉繼卣繪畫。28開本初版時間不詳,1960年2月已第八次印刷;32開本1965年6月初版、1966年2月第一次印刷。1960年9月,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劉繼卣繪畫的注音兒童讀本。

《雞毛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文革」中,少年兒童出版社併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11月,上海人民社出版了夏書玉插圖本。1978年1月,少年兒童出版社恢復;12月21日,國務院批轉了國家出版局等中央單位《關於加強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的報告》,在創作上重新肯定了過去被作為「毒草」批判的一批優秀作品,其中就有華山的《雞毛信》。1979年4月,夏書玉插圖本重由少兒社出版。此版本印量較大,比較流行。1980年3月,夏書玉插圖本列入全國重點圖書規劃項目「小學生文庫」,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6年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學生注音識字讀物」本;1993、1996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將《雞毛信》分別收入「童年文庫」、「代代讀兒童文學經典叢書」出版。

《雞毛信》單行本大多有「版本說明」,主要用來說明作者的「修訂」情況。比如:工人出版社有一份簡短的「版本說明」;中國青年出版社在 「內容提要」下有「本書曾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現經作者修訂由本社繼續出版」的說明文字;上海人民社版,作者註明「一九七二年五月修改」;吉林人民社版,註明「本書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第一版,少年兒童出版社1955年9月新1版」,等等。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中國第一家由媒體創辦的讀書類專業報紙

《文匯讀書周報》

WENHUI BOOK REVIEW SINCE 1985

《文匯讀書周報》采編團隊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推薦給他人或在【朋友圈】轉發

請搜索並添加《文匯讀書周報》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匯讀書周報

whdszb

We Have the Divine Scholarly Zest Blessed

喜歡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讀書周報 的精彩文章:

卡特回憶總統生涯得與失
秩秩德音 乃如之人

TAG:文匯讀書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