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宋太宗——趙光義
趙宋的傳承是很高風亮節的,什麼燭影斧聲,都是小事有金匱之盟為證。
什麼是燭影斧聲呢?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問。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當夜,太祖駕崩,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改元太平興國。咳咳,都說是趙光義對他哥下了毒手。
那麼是金匱之盟呢?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病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按照《長編》的記載,這是個單傳約,趙匡胤僅僅傳給趙光義。但是依據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說法,這是個三傳約定,皇位順序為: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德昭。
但是,注意轉折來了,「金匱」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開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公元981年)。此次為趙普所獻,並為太宗發現和公開的「金匱之約」正為「獨傳約」
可是,當時趙普已經被罷相位,而且在朝中被人攻擊詰責,獻出金匱之盟後,趙普復相位,威權大震。嗯,值得思考。
而且看看,趙普獻出金匱之盟之後趙太祖弟弟和兒子怎麼樣了。
三弟,趙延美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趙廷美謀劃篡奪皇位的陰謀泄露。宋太宗趙匡義遂罷免了他的開封府尹。趙匡義念其手足之情,並多次立有戰功,於是仍令其為西京(今洛陽)留守。魏王趙廷美一脈宗室,由此暫時全部遷居到了西京。趙廷美被貶謫任西京留守後,暗中仍與兵部尚書盧多遜頻繁勾結。二人勾結之事敗露,魏王趙廷美罷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職,僅保留魏王空名,閑居在家;魏王趙廷美閑居在西京,後降魏王趙廷美為涪陵縣公,遷往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趙廷美舉家遷至房州,趙廷美遷居房陵後不久,就憂憤成疾,吐血而終,年僅38歲。
這是歷史記載的,然後趙光義得知趙廷美死訊之後,「上嗚咽流涕」,深表惋惜,隨後又對宰相趙普等人回顧了趙廷美短暫的一生,說他的死雖然是咎由自取,但朕也於心不忍啊,於是將他追封為涪王。但沒過多久,趙光義又對宰相說:「廷美母陳國夫人耿氏,朕乳母也,後出嫁趙氏……廷美不悔過,益怨望,出不遜語,始命遷房陵以全宥之……朕於廷美蓋無負矣。」意思是「我弟弟其實不是我媽生的,是我奶媽生的!我又是給他封王,又是給他遮醜,對他算是仁至義盡了!」
二子,趙德昭
為什麼說二子,因為宋太祖長子,次子早夭,只有二子德昭和四子德芳。
長子德昭據《宋史》記載:「德昭喜慍不形於色。」喜怒不形於色這樣的人物,自殺而死。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裡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退朝後自刎而死。
宋太宗聽見此事非常驚悔,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著說:「痴兒何必這樣呢?」追贈趙德昭為中書令,追封為魏王,賜謚號為懿。後來改追封趙德昭為吳王,又改追封為越王。
四子,趙德芳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時年二十三歲。宋太宗親臨哭祭,停止朝會五天,追贈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後來加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
嗯,厲害了,金匱之盟獻出之前,趙匡胤兩個兒子都死了,第二年他三弟也死了。合著金匱之盟不管是獨傳還是三傳都沒啥用了,反正就剩我趙光義了。完美的一波操作。
宋太宗趙光義
所以說,趙光義是真·宋太宗,從燭影斧聲中獲得皇位,金匱之盟得證皇位的傳承正確性,然後趙宋一路就這麼傳下去了。
※成語故事: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一個亡國之君,竟成為道教里的神仙?!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