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是一群綿羊嗎?

我們是一群綿羊嗎?

大學一直是令人心馳神往的至高殿堂。

可在一位從耶魯大學辭職的教授眼中,這所世界頂尖的高校培養的卻大多是優秀的綿羊。

他們的課業非常優秀,但對於自己的未來非常迷茫;他們留連於各個社交場合之中,但少有時間打造真正長久穩定的關係;他們畢業後薪酬往往令人驚嘆,但專業的選擇卻並非出於內心的渴望;他們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卻在人至中年之時產生了對於自己的懷疑——我這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好像只是終身奮鬥集中營中的倖存者罷了。

為了闡釋這種現象,這位教授寫就了這本書——《優秀的綿羊》。

1

書中,他對於這些優秀的綿羊做出了細緻入微的描述。

他們在高中的時候拚命獲得更多更好更光鮮的履歷;在大學的進程之中,一直為全A的成績孜孜不倦;為了培養所謂的領導人氣質,他們留連於社交場所和公共服務之間,但絕非出於內心的感召,而是對於這些經歷的需要;他們一直不停地向前奔跑,但從未思考自己奔跑的意義是什麼。

那麼請手機屏幕前的你思考一下,我們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更高的工資、在同輩人中光鮮亮麗、學習到深刻的專業知識還是別的什麼?

2

作者認為,我們在大學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而絕非隨波逐流,跟著眾人的選擇草草而行。

正如哈佛大學前校長詹姆斯-B-柯南特所言:「教育是當你忘了所學的一切後存活下來的那一部分。」言如其義——我們在大學的大部分所學必然會慢慢淡忘,剩餘的部分其實是你自己。

回顧從前,我們經歷的小學、初中的教育里除了對於以後教育具有銜接意義的部分,大多已經在腦海中淡忘,但是老師們對於我們的影響、那些曾經與我們促膝長談、對於我們人生做出重大影響的老師卻令人難以忘懷。

這正是教育對於我們自我的塑造,大學所教授的知識與我們職業中所需要的往往沒有特別多的聯繫,但是在這段時間裡養成的思維習慣、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對於日後道路的選擇則會令人受益終生。

3

由於我們國家曾經的固步自封,在工業革命後較晚才與國際社會接軌,而在剛剛建國後我們國家仿效蘇聯的教育體制建設了一批學校,北京理工大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作為一所工科大學,北理工的教育更像是一種流水線工程——給學生裝配上大量的知識,然後將他們發往社會。而且,隨著國際思潮的轉變,如今世界上的大學大都如此,且愈發重視研發而非教育——美國的學校會比拼有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教授每年發表了多少論文;中國則比拼院士、長江學者等榮譽職位的數量,而鮮有學校真正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

這學期我們學校接受了所謂教學質量評估,但是我們作為親歷者大致能明白其中擠不完的水分,而且這僅僅是對於老師貫徹程度的檢測,而絕非對於教授內容的反思。固然國家開始重視教學質量是一件好事,但是這種程度還遠遠不夠。

4

既然這種流水線的教育、重研究而輕教育的大學難以給學生以未來道路選擇和人生意義的指導,什麼樣的教育和大學能夠做到呢?

博雅教育——這並非北大那個博雅,而是指更加廣博的,雖然有專業偏向但是相對來講更加重視對於典籍的閱讀、對於重大事件的思考。

這種學校曾經是大學中的主流,而如今卻已經逐漸銷聲匿跡。

而站在美國的角度,作者認為美國如今能夠提供這種教育的是文理學院里的二流梯隊——這些學院對於與常青藤盟校的競爭不感興趣,而是專註於提升本校的教學質量,同時文理方面的教育也更有助於學子思考人生、探索未來的路。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說,我都已經大一了,說這些還有什麼用?

已經選好了大學,難道還能回去復讀不成?

但是,選擇了本科,我們還有研究生可以選擇,而學校缺乏博雅教育的時候,何不自己把這一塊補上呢?

如果你對於大學生應當如何確立自己人生的意義、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感興趣,或許可以讀讀這本《優秀的綿羊》。

最後,以一句書中的話作結:創建自己的生活,最終不論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它不一定是光輝燦爛的、時尚潮流的或者反思潮的,它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為你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眼霜巨貴,杜絕浪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