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鬆的七層境界,很多人第一層都難練到

放鬆的七層境界,很多人第一層都難練到

內功修鍊的「松」歸納為七個層次,一層一層深入。現簡單介紹如下:

軟組織松

調身、調息、調心是三素。其中調身又是第一步,所謂調身就是在不同的功法中,根據不同的修鍊目的與要求,擺成一定的姿勢形態。其中良好的姿勢形態既有利於凝神入靜,培育元氣,又有利於放鬆身心,氣運血行。將身體姿勢擺成妥當安穩,舒適自然之後,就開始有意識地使全身從頭到腳的軟組織一段一段、一點一點放鬆,並在整個練功過程中不斷加深放鬆的程度。

當然在放鬆身體的過程中,精神心理也要放鬆,只有精神心理放鬆、不緊張,身體才能真正放鬆。這一階段的修鍊,是比較艱苦乏味的,因為它不僅沒有多少練功的樂趣,反有形體上的不適〈姿勢不協調,動作彆扭而造成肩背沉重,腰腿酸麻等〉,還久久不見比較高深、明顯的效果。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初練,精神尚為放鬆,心理尚不能入靜,雜念紛紜,此起彼伏,情緒不寧,煩躁不安,心息不能相依相隨,身體不能協調統一;另一方面,由於不同的姿勢有不同的要求,要保持某種姿勢,必有一定的肌肉群暫時處於或輕或重的緊張狀態,這與「放鬆」有些矛盾,要消除這種局部緊張對人體心理的影響還有一個過程;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初練者元氣尚不充足,身體心理都容易疲勞。

不過,只要刻苦認真,耐心磨練,不久輕鬆舒適的感覺就會出現,那時姿勢端莊自然,動作協調自如,只覺全身軟組織象棉花一樣疏鬆、柔軟,氣血流暢,身酥體酣,一切疲勞、酸脹、疼痛等蕩然無存。這是放鬆的第一層次——軟組織的放鬆。

在這一階段的修鍊過程中身體皮膚等軟組織會出現諸如酸、麻、熱、脹、痛及涼、寒等感覺,此時當順其自然,不引不導,見怪不怪,任其自生自滅,這些要領對於一般練功者早已是耳熟能詳,故在此不作闡述。

白骨無肉

軟組織放鬆到上述程度後,如果有明師指導,傳授其它相應功法,或者自己有意無意地、凝神專註地做放鬆修鍊,不久,會在某一時刻突然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的身體表面沒有了皮膚、肌肉等軟組織,身體內部也沒有了內臟等組織器官,全身上下只剩下一具白色、光滑的骨骼。起初是偶爾出現,有時轉瞬即逝,有時持續片刻,後來一旦進入氣功狀態,則此「白骨」隨即呈現,且不消失。

在此境界中,有時感覺陰森森甚為恐怖,有時感覺白花花一片迷茫,有時心裡沉寂如死水,了無生氣,有時心裡萬分失落而不知所措。但總的說來,心理上比上述第一層次時的安靜、冷清多了,身體的本體感覺也淡化多了,「松」的層次自然也上升了一個台階。

關節開離

繼續修鍊,在上述基礎上,或有意,或無意地以安詳、恬靜的心態,專註不亂地觀想此白骨,有明師指導配合相應呼吸更妙。

不久,全身各關節之間,脊椎等骨骼間隙之間相繼產生了一種無形無相、若隱若現的「氣」,且隨功力的增加逐漸濃厚、膨脹而形成氣團,產生一種壓力、張力,使各關節和脊椎等骨骼間隙因氣團膨脹而在一定程度上脹開、增大 。

這時不僅全身神氣飽滿,內力渾厚,而且呼吸細緩均勻、綿綿深長,彷彿無有窮盡。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謂的「專氣至柔能嬰兒乎」的情形吧!

骨體虛化

繼續修鍊,在上述基礎上,或有明師指導授以其它相應功法〈如禪道化身功等〉或者有意無意地以安詳、恬靜的心態,專註不亂、持續不斷地觀想、體證上述情景。

不久,但覺關節之間和脊椎等骨骼間隙之間的氣團越來越濃厚、渾滿,其壓力、張力越來越大,膨脹力越來越強,且繼而把身體僅剩下的骨骼逐漸虛化、融合〈就象日光照射,白雪消融〉,最後骨骼消失,全身只剩下這一團「和氣」,無骨無肉,無形無體,身心光明,圓融靈妙。心裡只覺其樂融融,舒適通泰,內觸妙樂,暢快無比。

影相之體

繼續修鍊,身體這團「和氣」逐漸淡化,膨脹、舒適感逐漸消失,只剩下一個具身之形而不具身之質的立體影像〈就像電影、電視中的人物,看起來是真實的、實在的,實際上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合形成的〉。

修鍊到此境界,心中明朗清凈、少有污染,思想意識時常處於忘我的境界,因而智慧通達,不受小我的束縛限制。而且從此不論何時何地,閉目睜眼,行走坐卧皆覺身是幻影,可有可無,似有似無。

虛無之體

繼續修鍊,影像之體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思想」表明自己的存在。這時,仔細體查自己的身體,只是一片並無實在可言的虛空〈比如坐在椅子上不覺有其身,行走在大街上不知有其形。儘管看一看身體分明存在,摸一摸身體也還實在〉。

不僅如此,大千世界,宇宙萬物〈大的如星月天體,小的如周圍的車船行人,房屋建築,乃至室內的門窗桌凳等〉雖見其形、覺其真,但在自己感覺中總是虛幻之體,毫無實在可言,與虛空無異,古人禪語「萬古長空」之境似與此相似。

進入了這種境界,身無其形,空妙無礙,彷彿能隨心所欲地四通八達,邀游無限天地之間;心無污染,靈明妙覺,宛如明鏡照物,物來則鑒,物去則空。

需要說明的是,進入此境,一定要發心立願,慈悲為懷,「但願眾生皆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否者,心懸無際,無有著落,自障道行,難見真心本性,易入「頑空」、「枯木」之境,絕無功德圓滿之日。

心物一體

繼續修鍊,心理諸根清凈。性相莊嚴深妙,心靈清凈安詳,見物生喜,親切友善,無物心空,恬靜安寧。而且物我一體,了無分別,心物不二,渾然圓融,見物即見己,念物即是身——想到山,彷彿自己就是那座山,看見水,只覺自己就是這些水。進入這種境界,方知「平常心即是道」,煩惱處也是禪,所謂「青青翠竹悉是真如,鬱郁黃花無非般若」,「溪聲便是廣場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各位拳友,您松到第幾層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網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新年禮物是健康,從「衣、食、住、行」談養生!

TAG:太極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