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清朝皇帝怎麼過春節?年夜飯吃什麼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戰後,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趁勢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清朝統治時期,一直強調滿漢融合,清軍入關以來,也一直在極大的吸取漢族文化。每年的春節是漢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漢族老百姓過年的歷史源遠流長。那麼,身為少數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過年?除夕晚上皇家的年夜飯究竟吃什麼?有何特別的講究嗎?
清朝的帝王,大多是喜歡寒冷害怕熱,夏天多居圓明園、暢春園、避暑山莊等地方避暑辦公,或者秋天在木蘭圍場打獵,逍遙的很。但是一到冬天,皇帝們就要收心回紫禁城了,因為年節很多,祭祀慶祝等事務很頻繁。皇帝一般在臘月二十六日就「封筆」、「封璽」,停止辦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開筆」、「開璽」。
據《清史稿禮志》記載:
正月初一早晨天剛剛亮,文武百官集聚在了太和殿廣場,等待著給皇帝拜年。廣場上前方中央是鑾駕儀仗,大殿屋檐下排列著皇家樂隊和樂器。到了7點多,欽天監官員宣布時刻已到,頓時鳴鐘擊鼓,樂隊奏響音樂,皇帝氣定神閑的登上太和殿的寶座,鑾儀衛官員甩響靜鞭,贊禮官高喊「排班」。百官依照廣場上擺放的銅製「品級山」所標註的品級位置,列隊下跪。這時由兩名大學士跪捧賀表,由宣表官宣讀。讀畢,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禮畢,皇帝賜座賜茶,百官又要叩頭謝恩。茶畢,靜鞭再鳴,樂隊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賀歲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
據《國朝宮史續編》記載:
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闡福寺,登上大佛樓進香斂福,然後回到他當皇帝之前住過的重華宮,用刻有「賜福蒼生」、號稱「萬年青管」的黑漆桿毛筆,蘸著硃砂書寫福字。他每年書寫的頭一張福字都要鄭重封存,永不開啟,以示留住福氣。接下來書寫的福字,則賞賜給王公大臣。
除此之外,在過年的時候,皇帝也會放鞭炮、貼對聯,不過,皇家過年時用的對聯採用掛的方式,而非民間人們常用的粘貼。老百姓過年最講究的是年夜飯,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節,才特許后妃們陪宴。
除夕早上,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團圓年飯要於下午4點舉行。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冷盤、點心了。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
年夜飯備辦的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食物。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舉辦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數額,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數額為:豬肉65斤,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7隻,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隻,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隻,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面5斤4兩、白糖6兩。
大宴桌上的菜點有各式葷素甜咸點心,有冷膳,有熱膳,共六十三品,還有兩副雕漆果盒,四座蘇糕、鮑螺等果品、麵食。各種膳點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間的距離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謂「鮑螺」並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鮑魚、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偶爾吃魚,也只吃松花江進貢來的銀魚、鱘鰉魚。這裡的鮑螺,是一種海產品晾乾後磨成粉做成的點心。
在皇宮中,各個妃子都有自己的飲食標準,平時單獨開伙。但是年夜飯,妃嬪們也有幸來陪皇上吃飯。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還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為瓷碗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鼓樂聲,皇帝和妃嬪入座。太監們先給乾隆進湯膳。湯用一對盒盛裝,左一盒為燕窩紅白鴨子腰燙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為燕窩鴨腰湯一品,鴨子豆腐湯一品。接著,太監們給嬪妃們送湯,雖然也用對盒,但數量減半,每人一副,內裝粳米膳一品,羊肉卧蛋粉湯一品。而且也有規矩,按照等級送完一個,再送第二個。 湯品用過後,奏樂停止,開始轉宴。所謂轉宴,就是將宴席上的各類膳品、陳設(花瓶、筷子、果盒除外),從皇帝桌前開始,在陪桌上轉一遍,意為全家共同享用。
轉宴之後,擺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東樂聲中進第一杯酒,后妃接次一一進酒。酒後進果茶,接著后妃起座,皇帝離宴,祝頌之樂奏起,家宴始告結束。 年夜飯結束後,皇上下令把自己吃過的飯甚至連盤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塊兒都賞給親近的大臣和親王、郡王們。
第二天是元旦祭,是皇太極定下來的規矩。滿族從關外帶來的薩滿教格外講究祭祀,紫禁城裡也有「堂子」。坤寧宮也是一個祭祀場所,元旦,春秋都是大祭。要遇到皇室婚禮或者喪禮,都還要大擺宴席和唱戲。坤寧宮祭祀,每次都要殺兩頭純黑的豬祭神,宮裡有兩口大鍋,一鍋煮豬肉,一鍋蒸打糕。平時祭神的肉都分給乾清門的侍衛們,在地上鋪個毯子,拿手撕著吃。
元旦祭的時候,坤寧宮和玉河邊上的「堂子」要舉行大祭,一般參加的人是愛新覺羅氏的皇親貴戚。祭祀的過程非常複雜難解。豬血用來灌血腸,切好煮完的豬還要先拼回完整的樣子,據說是跟滿族祖先的肇始神話有關係,而且煮好的豬肉不能出殿門,是等皇上皇后吃完之後,讓參加祭典的人進門食用。寒冬臘月,人群等在殿外,聞著這煮好的肉香,你以為就很幸福嗎?要知道,皇上元旦祭賞的福肉就是白水煮的大塊肉,不加任何佐料,前去領賞的侍衛們都要袖裡藏鹽才能順利咽下,絕對是聞著香,吃著痛!
新年正月里,清朝皇帝還會抽出時間辦一場茶宴,參加的人就包括諸王、貝勒、貝子、大學士、九卿,參加的人就不限於愛新覺羅家的了,等於另一場新春團拜會。著名的千叟宴,就有茶宴的成分。茶宴從康熙開始,在乾隆時舉辦最多,喝了茶君臣做詩聯句,以松實、梅英、佛手三種,沃雪烹茶,叫三清茶,再加上一些點心。
史料里寫說茶宴的起源是害怕君臣都喝醉了無法作詩,所以從酒改茶。但其實,我猜真相大概就是新年大家都吃到膩翻天,康熙皇帝一聽到還要跟大臣們吃飯,就一拍大腿說,算了,喝茶清清腸胃吧,就這麼成了定例。
※本世紀人類最想知道的謎團,看完感覺我們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世界
※黃易大俠已仙逝,但願只是一次穿越!
TAG:快樂泊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