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蘇 翁衡臨‖家鄉的菜園

江蘇 翁衡臨‖家鄉的菜園

家鄉的菜園

文/翁衡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吃穿住行中,吃排在第一位。小時候家裡雖然窮,可從沒有餓過肚子。因為田地包干到戶,每年除了上交公餘糧外,完全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只是每家的家用錢有限,除了家庭必要的開支外,幾乎沒有節餘的錢用來買菜。只有白米飯,沒有下飯菜,不僅米飯難以下咽,營養也跟不上。沒有好的營養便沒有好的身體,田地里繁重的農活也就難以勝任。如果莊稼不能豐收,村民必然會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可見,有菜吃對於村民來說非常重要。好在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菜園,可以隨意種些瓜果蔬菜。

家鄉的田地分為三種,一是水田,用於播種兩季水稻;二是旱地,用於播種花生、油菜,也會種些棉花、黃豆之類;三是自由地,用於栽種瓜果蔬菜,即為菜園。水田和旱地用於播種主要農作物,對保障村民的生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過,作為菜籃子工程的菜園,同樣佔有重要的作用。忙裡偷閒之餘,村民們也常活躍在菜園裡。只有把菜園侍弄好,飯碗里才有豐富多彩的蔬菜,村民的幸福指數才能提高。

鄉村有句老話:能吃才能幹。沒有菜,怎麼能多吃飯?不能多吃飯,怎麼能多幹活?於是,勤勞的村民把侍弄菜園當作一件非常重要的農活。菜園侍弄的好壞,不僅關係到飯碗的質量,也是檢視村民是否勤勞的一個重要因素。菜園裡長滿了五顏六色的蔬菜,說明菜園的主人非常勤勞。菜園裡長滿了雜草,只依稀地長有幾株蔬菜,說明菜園的主人非常慵懶。勤勞的村民自然會受到大家的讚賞,慵懶的村民固然會受到大家的非議。菜園不僅關係到飯碗的質量,進一步關係到村民的面子問題,因此菜園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無論如何忙碌,都要抽空去照看菜園。怎樣把菜園照看好,有許多具體的活需要干。

首先是播種,施肥,澆水。用鋤頭在菜園地里鉤出一條條地壟,把蔬菜種子間隔地撒在壟溝里,施上肥,澆上水,然後用地壟兩側的泥土重新將壟溝掩埋,抹平。一段時間以後,種子發芽,繼續澆水施肥。特別是乾旱季節,要增加澆水的頻率,最多兩三天便要把水挑到菜園,澆在菜秧的根部。

其次是鬆土,殺蟲,除草。時間一長,土地變得堅硬,尤其在雨後天晴,地面變得板結起來。用鋤頭在菜秧的周圍將土鉤松,無論是雨水或者澆水,水都容易浸流到根部,有利於菜秧的茁壯成長。隨著菜秧的成長,會引來多種寄生的蟲子,如果不及時噴洒殺蟲劑,嫩綠的菜秧很容易成為蟲子的盤中餐。施肥以後,菜秧得以快速生長,可是也會促進周圍雜草的生長。為了不讓雜草搶奪菜秧的肥料,要經常彎下腰,細心地將雜草拔除。

再次是固定,搭架,牽引。夏季多為雷雨天氣,有時甚至達到八至十級以上的颱風,如果不將嬌嫩的菜秧加以固定,很容易被風吹得東倒西歪,甚至連根拔起。將樹枝或者竹篾深深地插入菜秧的旁邊,然後將菜秧和樹枝或竹篾綁在一起。有些藤蔓蔬菜在長到幾十厘米的時候,需要搭建一個可以攀附的支架,例如豇豆、刀豆、四季豆、苦瓜、黃瓜等。牽引是將長得越來越長的藤蔓蔬菜引到支架上,讓它沿著支架往上長。

侍弄菜園有那麼多細緻活要干,可見想吃到新鮮可口的蔬菜並不容易。村民主要時間用於耕種農作物,侍弄菜園只能選擇農閑時間,很多時候是在出工前的清晨或者收工後的黃昏。在那兩個時間段里,經常可以看到村民活躍在菜園裡的身影。村民埋頭苦幹的情景是一幅優美的田園畫,他們在菜園裡播種希望,收穫豐富多彩的菜籃子。為了幫媽媽分擔一些勞動,我也常常融入在那幅畫中。我從公用的水井裡將水挑到菜園,然後用舀勺將水澆在蔬菜的根部。澆完水後,我順帶摘一些瓜果蔬菜回去,晚上媽媽回家,便有現成的新鮮蔬菜做給全家吃。如果媽媽從農田裡回來早,便會和我一起侍弄菜園。每當我們侍弄完畢時,月亮已悄悄地升起,我們便踏著月色,走在回家的青石板上。

多年以後,我小時候經常侍弄的那塊菜園沒有再種菜,改成了播種花生、油菜的旱地。菜園從兩百米外的村頭遷到了村中,原來是退休回來的爸爸在老屋的隔壁新辟了菜園。老屋原是我小時的廚房兼柴草間,後來因為建了新房而廢棄。鄰居有許多老屋要麼倒塌,要麼被拆除,於是爸爸在老屋的舊址上開闢了兩塊小菜園。因為離得很近,如今無論是侍弄菜園或者摘菜都更加方便。爸爸喜歡勞動,總看見他出現在菜園裡。他根據季節的不同,經常栽種南瓜、冬瓜、絲瓜、苦瓜、四季豆、辣椒、茄子、大蒜、芹菜、香菜、青菜、包心菜、空心菜等等。因為家裡人口少,常常吃不完,爸爸便會將瓜果蔬菜摘來送給左鄰右舍或親戚朋友。能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與他人一起分享,對於喜歡勞動的爸爸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偶爾會有人到菜園裡去偷菜,爸爸並不介意,我也沒有對偷菜的人加以指責。我只是跟爸爸說:其實沒有必要去偷,只要跟你說一聲直接到菜園去摘即可。

菜園如同村民的孩子,得耐心細緻地照料。雖然我已多年沒有侍弄過菜園,可是當年在菜園裡忙碌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播種、施肥、澆水,鬆土、殺蟲、除草,固定、搭架、牽引,我什麼活都干過。雖然有些辛苦,可我樂此不疲,因為即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又可以吃到美味的新鮮蔬菜。有些蔬菜尚可以當零食吃,如黃瓜。那時的黃瓜是名副其實的黃瓜,淺黃色,周身有小刺,比現在市場上買的黃瓜粗短。無論是餓了或者渴了,摘一條黃瓜全家人分著吃,都是一種美美的享受。

菜園裡的菜不僅有前文提到的那些,有些菜現在市場上幾乎買不到,例如藠頭、洋姜等,都是長在土壤里的菜,味道相當好,只是產量不高。媽媽喜歡將其切碎後和辣椒一起炒,那種清香爽口的味道如野菜般好吃。儘管現在市場上有刀豆,與小時候我們種的刀豆也不一樣。那時的刀豆更寬更香脆,將長得神似菜刀的刀豆切成絲狀,放在辣椒里快炒,真可謂是人間極品。

我依然記得,當時把生菜做成熟菜的過程。媽媽清早起來即要到農田裡幹活,我便帶著弟弟在家做早飯。因為我只有八九歲,很難把菜做好,特意做菜也比較麻煩,於是常常將各種蔬菜放在飯上蒸熟,然後加上油鹽等作料拌一拌。除了逢年過節或者有親戚來做客,一年到頭很少吃葷菜,如果說雞蛋算作葷菜的話,常吃的葷菜便只有雞蛋了。雞蛋同樣被我放在飯上蒸,那是我和弟弟主要的營養來源。正因為很難吃到葷菜,自家菜園裡採摘的蔬菜成了餐桌上最主要的菜肴。

如今我很少回家,菜園又常被爸爸侍弄得很好,所以無需我幫助照看。可是,每次回家的時候,我都喜歡到菜園裡去看一看,看著綠油油的蔬菜,便有一種收穫的喜悅。在城裡,我也常常去菜市場買菜,可哪有家鄉菜園裡的菜新鮮又好吃?每次回到家鄉,我盡量吃自家菜園裡的菜,環保新鮮的蔬菜吃起來更健康,更美味。如果不是因為離家遙遠,我真想經常去菜園裡走一走,回城的時候順便帶些家鄉菜園裡的菜。那是兒時的記憶,那是家鄉的味道!

作者簡介:翁衡臨,筆名臨江仙翁,祖籍江西,現居住在江蘇揚州。《作家文學》雜誌社專欄作家,主寫散文隨感及詩詞等。

主 辦:《東方散文》雜誌社

顧 問:林 非 賈平凹 萬伯翱

韓石山 劉玉堂 石 楠

社 長:劉雲龍

總 編:憨 仲

副 總 編:蔡永祥 毛小東

總編助理:邵寶珠 馮小軍

平 台 編 輯:白 冰薛桂雲

責任編輯:楊玉泰國際軍 張廣利

陳慶連丁 素 路曼曼

歡迎關注東方散文雜誌

一本有民族文化傳承的雜誌

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散文雜誌 的精彩文章:

江蘇 翁衡臨‖父親的自行車
吉林 王亞娟‖外公和榆條筐

TAG:東方散文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