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石嶺高麗城山城考古淺學高句麗歷史
從青石嶺高麗城山城考古淺學高句麗歷史
高句麗,既是一個民族的稱謂,也是一個地方政權的名稱。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出兵滅衛氏朝鮮,在中國東北及其朝鮮半島北部設立玄菟、樂浪、臨屯、真番四郡,其中玄菟郡治下有高句驪縣。自東明王朱蒙建立高句麗政權(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寶藏王高寶藏時高句麗政權滅亡,700多年的時間裡,存續了二十八代王。公元前37年,來自夫余的朱蒙王子聯合卒本當地的高句麗上層建立高句麗政權,好太王碑稱「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基也,出自北夫余。……於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目前研究者認為,高句麗早期建都的地方即桓仁滿族自治縣(以下稱桓仁縣)的五女山城。五女山位於桓仁縣城東北8.5千米處的渾江右岸,坐落於桓仁盆地東北側的群山之間,最高處海拔約806米。1996—200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館和桓仁縣文物管理所先後對五女山城進行了四次發掘。目前發現的五女山城修建於山頂及山腰,平面形狀略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南北長約1540、東西寬350—550米,面積約60萬平方米。山城分為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上部分即五女山的主峰,位於山城的西部和西南部,海拔高約平均在800米左右,南北長600、東西寬110—200米,是古代人類活動的主要區域,城內遺迹大都分布在這裡,主要有一號、二號、三號建築址、兵營遺址、哨所遺址、一般居住址、蓄水池、瞭望台、西門等。山下部分位於山城東部、北部和東南部,多為平緩的台地,主要遺迹有南牆和南門、東牆和東門、哨所遺址等。五女山城周長約4754米,城牆可以分為人工牆和天然牆兩種,其中人工牆基本為石築,局部段落內部和頂上有培土,人工牆總長約565米。天然牆即利用山間陡峭的懸崖或凸起的山脊崗梁直接為屏障,天然牆長約4189米。考古發掘結果表明,古代人類在五女山城活動的歷史比較悠久,五女山城的古代文化可以分為五期。其中第一期文化的時代為新石器晚期、下限可能已經進入青銅時代,第二期文化的時代一般可能在戰國晚期或稍晚。第三期文化的時代大體在兩漢之際,相當於高句麗建國前後,應是高句麗早期文化。第四期文化的時代主要在公元四世紀到五世紀,應為高句麗中期文化。第五期文化為金代文化遺存。桓仁地區除了五女山城之外,還發現有下古城子古城、高儉地山城、高力墓子墓群、下古城子墓群、望江樓墓群等高句麗時期重要遺迹。
公元3年,高句麗第二代王琉璃明王遷都國內(今吉林省集安市區),同時築丸都山城。國內城平面略呈方形,其中北牆長約730、西牆長約702、東牆長約554、南牆長約751米,周長約2737米,城牆外面發現石砌馬面14個,城內發現多處高句麗時期的建築址,出土高句麗時期瓦當、龍紋磚、陶器、銅器、鐵器等,此外還發現了來自六朝地區青瓷器等。丸都山城位於集安市北2.5千米處,山城平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城址周長約6947米,城牆石砌,局部牆體高度達5米。城牆發現高句麗時期的宮殿遺址、戍卒居住址、瞭望台、蓄水池等遺迹,出土高句麗蓮花紋瓦當、獸面紋瓦當、忍冬紋瓦當,陶器、金器、銅器、鐵器、石器等大量遺物。
集安地區除了國內城和丸都山城這樣王都級別的遺址,還發現了一萬多座高句麗墓葬,大體可以為禹山墓葬群、山城下墓葬群、萬寶汀墓葬群、七星山墓葬群、麻線墓葬群、下解放墓葬群等。這些墓葬既有積石墓,也有封土墓。積石墓以太王陵和將軍墳為代表,太王陵距集安市約4千米,是一座大型階壇積石石室墓,坐落於禹山南麓山前台地的一個小丘上,海拔約198米,墓葬現存高度約14米,以花崗岩、石灰岩及河卵石等多種石材修築,主體由階壇和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外發現陪葬墓、陵牆、散水、祭台等遺迹,墓葬階壇高聳,石材加工精細,四面環立護石巨石,氣勢輝煌。發掘過程中,墓室中發現石槨,墓葬及其周圍發現金步搖、鎏金飾件、鎏金銅灶、鎏金馬具、銘文銅鈴、蓮花紋瓦當、銘文磚、銘文瓦件、陶器和瓷器等大量遺物。目前研究者傾向於太王陵為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好太王(391—412年在位)的陵墓。太王陵陵園東側360米矗立著著名的好太王碑,石碑為稍加雕鑿的整塊方柱形角礫凝灰岩,高6.39、四面寬1.3—2米。碑文四面環刻,共計1775字。碑文大體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主要敘述高句麗建國傳說及王位傳承,第二段重在介紹好太王的文治武功,第三段主要強調高句麗的煙戶制度。將軍墳位於禹山墓區的龍山南麓,西南距集安市區約7.5千米,是目前洞溝古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大型階壇石室墓,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將軍墳西南距太王陵和好太王碑超過2000米。將軍墳整體由階壇、墓室和基礎三部分組成,階壇共七級,系用雕鑿規整的花崗岩條石砌築,逐層內收砌築城階梯狀的金字塔形。陵園內發現陪葬墓、祭台和建築遺迹。墓葬及其周圍發現高句麗時期鎏金器物、蓮花紋瓦當、板瓦和筒瓦、陶器、鐵器等遺物。集安地區目前發現的高句麗壁畫墓近30座,以五盔墳、角抵墓、舞俑墓、冉牟墓、麻線一號墓、長川一號墓、環紋墓、三室墓等為代表。
在2004年7月1日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中國東北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一號陪冢,分別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世界遺產委員會委託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對高句麗項目的考察評估結論認為,高句麗項目符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六個標準中的五項。包括:它體現了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它也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高句麗王朝利用石塊、泥土等材料建築的都城,對後來產生了影響;它展現了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各級政府紛紛將當地的高句麗遺迹作為重要的文化名片進行推廣,國內也掀起了學習和研究高句麗考古的熱潮。2013年高麗城山城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蓋州市政府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2015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蓋州市文物局組成青石嶺高麗城山城考古隊,開始對山城進行先期五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高麗城山城位於遼寧省蓋州市青石嶺鎮,平面形狀大體為橫「凸」字形,周長約6485米,通過近三年來的考古發掘,高麗城山城已經發現了城牆、城門、蓄水池、金殿山遺址、大型建築址等高句麗遺迹,瓦當、陶器、石器、鐵器及與冶煉有關的爐渣等高句麗遺物。
金殿山是山城內中部偏北的一座小山,海拔約98米,因當地百姓傳說山上有「金鑾殿」,故名金殿山。2015年、2016年高麗城山城考古隊對金殿山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表明金殿山遺址是在金殿山頂部砌築的一個邊長8米的方形檯子。檯子四周分布有大量的瓦片、木炭和紅燒土的痕迹,因此我們推測金殿山遺址的方形檯子上原來應有木構建築。山城城牆上目前發現門址六處,編號分別為1~6號門址,1號、2號門址位於東城牆上,3號門址位於南城牆上,4號、5號門址位於西城牆上,6號門址位於北城牆上,其中1號和5號門址兩側存在夯土牆。山城城牆的四個角上均發現石砌建築基礎及大量瓦片,推測為角樓遺存。目前我們對4號門址進行了局部發掘,發現了門道、門道北側的「墩台」、「墩台」外側的石築城牆和內側的石砌護坡等。
大型建築址發現於金殿山東南側四個由北向南逐漸增高的台地,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四個台地長約165、寬約90米,方向0°。由北向南的四個台地為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台地,台地上對應的四個建築址分別命名為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建築址。2015年、2016年我們對二號建築址進行了全面揭露。二號建築址東西兩端已經損壞,中間部分保存較好,建築址殘長約110、寬約9米,殘存礎石41列,每列礎石包括小石塊鋪設的條形基礎和條形基礎上的大型石塊。根據發掘結果二號建築址的地層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為淺黃色耕土層,分布於遺址整個區域,厚15~35厘米。第二層為黑褐色墊土層,在遺址東部分布較為普遍,西部較少甚至沒有發現墊土層,厚0~1.0米。我們在對二號建築址進行解剖的過程中發現其基礎的局部區域存在摻雜爐渣、鐵塊、木炭、高句麗瓦片和陶片等的墊土層。目前我們已經和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考古實驗室聯合尋找城內及其附近可能存在的冶煉遺址。
通過調查和發掘我們認為高麗城山城是是目前已知遼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高句麗山城,根據其周長和面積來看屬於高句麗大型山城,使用年代可能從五世紀初(公元404年或稍晚)一直到高句麗滅亡(公元668年),周圍可能存在與之相對應的平地城。金殿山東南側發現大型建築址,其中二號建築址為東西向、坐南朝北,根據發掘結果此處建築址殘長約110米、寬約9米。大型建築址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遺址為國內其他高句麗城址所未見。建築址發現高句麗蓮花紋瓦當、板瓦和筒瓦等殘件,高句麗時期瓦作為一種等級和權利象徵的高等級器物,根據文獻記載主要用於佛寺、神廟、王宮和官署建築中。大量瓦件特別是瓦當的發現,說明高麗城山城二號建築址及其附近的建築遺址應是高句麗時期非常重要的建築址,關於其性質的判定仍需要通過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來確認。建築址的台地為含爐渣、小鐵塊、木炭等的灰土鋪墊形成,說明高麗城山城城內及其附近地區可能存在高句麗時期的冶鐵遺址,目前相關的冶鐵遺址正在尋找中。
高麗城山城處於連接遼東半島和遼西地區的走廊地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軍事上具有易守難攻的特點。從目前的發現來看,不但各類遺迹非常豐富,而且發現了重要的高句麗遺物,相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文博機構的努力下,高麗城山城的考古發掘和遺址公園建設一定會開出燦爛美麗的花朵。
﹝蓋州市文物管理處主任孫麗﹞
校隊:于學忠
編輯:王明麗
歡迎供稿
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TAG: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