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世名家.鄭坤華:印象敦煌,妙法蓮華

傳世名家.鄭坤華:印象敦煌,妙法蓮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阿彌陀佛》

《傳法圖》

《凈地》

鄭坤華

福建華安人,研修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唐秀玲重彩畫精英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漳州市政協委員、傳世藝宮簽約畫家、華安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禪意詩書畫院理事、閩南工筆畫院畫家。

部分參展情況: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亞亨杯全國書畫精品大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21世紀全國首屆書畫篆刻家作品展銀獎(中國文聯主辦)、中國名人書畫大展銀獎(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第一屆中國美術金彩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凱風和鳴」首屆全國中青年花鳥畫提名展優秀獎、全國第四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優秀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三聖圖》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境》

"般若",為梵語Prajna音譯,本義為"智慧"。但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它是一切眾生本心所具有的。有色能見,無色也能見;有聲能聞,無聲也能聞。它能產生一切善法。

《阿彌陀佛》

「波羅蜜多」, 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盤彼岸"。 所謂"彼岸"是對於"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 它指三界內的眾生由於妄念邪心而造業, 因而不得不輪迴於生生死死當中, 永住於煩惱苦海中。 只有修行才能擺脫輪迴, 永超生死地。

《傳法圖》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凈地》

色不異空, "色"即形色, 色身等。 空與色本來就是不可以分析為二的。 色身借四大和合而成, 自體就是空, 本來就含有相對性。 不僅如此, 世間的什麼事物又不是假借因緣而成的呢? 物質之色先天性地包含著不穩定, 包含著"短命", 所以說"色即是空"。 此句既是佛祖廣釋般若法真諦的開端, 更是佛教八萬四千法門的要義。

《石窟夢幻》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然而看著鄭坤華的畫,你很自然就能讀到一絲風雅、一股禪意、一份嫻靜、一種撲面而來的書卷氣,沒有絲毫做作。

《慈航普照》

"諸法"指世間一切法,亦即天地間的一切事事物物。此處指五蘊諸法,即因五蘊而生的一切相待而有者。 "空相",指"真空實相"。人的真心本來是常住不動的,只因五蘊集聚心中生出私慾遮蔽真性,才會有種種執著,才會以五蘊為實有。只有般若慧才能如同利劍斷除諸多迷惑,只有在緣起性空的立場上才能把握"空相"。

《觀心》

從根本的究極角度來看,一切存在的根本相是空,是相對,是依賴,它並非磐石不可動搖,所以才說"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色心二法都因為空性而喪失一切實在。

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

只為天明不了絕。

一念不生心澄然。無去無來不生滅。

——拾得

《反彈琵琶圖》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妙法蓮花》

"眼耳鼻舌身意"稱"六根",梵文為Sadindriya。也稱為"六情", 為"十二處"的"內六處","十八界"的"六根界"。"六根"能夠攝取相應的"六境",即色、聲、香、味、觸、法;生長出相應的"六識",亦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根有著向外的取著傾向,眾生由於外務,所以易於不知所歸,因而真性蒙蔽,起惑造業,喪失本有佛性。

《凈業祥和》

色、聲、香、味、觸、法六者,稱為"六境",它們是六根作用時不可少的境界,即眼能視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有所觸,意有所思所念。總之,六境包含了一切可認知的對象。"六境"有引誘眾生心思向外的可能,即說它們易於蒙蔽眾生本有的真心,由於有污染性,所以又稱為"六塵",因而"六境"又叫"六塵"。 "六根"與"六塵"的相互作用使眾生生出了種種虛妄分別心,造作種種業因,感受種種果報。

《引聽法華》

佛告舍利弗說,六根六塵都是由真空實相上幻化出來的虛妄法,本來並非實有,如果能夠了解引理,雖有六根對待諸塵,但仍可以不受諸塵所染。

《明心見性》

最終能夠做到眼見色塵而平等一如,由不起分別而視天界地獄相等;耳聞聲塵而不作分別,無論他人是毀是譽,終歸不起欣喜心、沮喪心;鼻聞香塵而不作分別,能使廁室化作香殿;舌嘗味塵而不揀擇甘苦;身感觸塵而無意於澀滑軟硬,以至能夠令刀箭化為天華;意觸法塵,而不隨逐諸法,由不隨虛假打轉,心中自定,陶冶涵養,終歸顯出真心本性。

一念愚即般若絕,

一念智即般若生。

《敦煌鶴舞》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拈花一笑》

鄭坤華的繪畫基本功十分紮實,其筆墨功夫、造型基礎,還有經營位置、暈染設色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非常突出,以至於他創作時總是信手拈來。他畫得精且細,畫風有著閩南工筆畫的典型風格,甜而不膩,艷而不俗,清新而優美傳統且現代。說他傳統,是你看得到宋人的意韻;說他現代,是畫中有現代畫法的肌理,有著他自己的風格和面貌。

尤其是他的敦煌系列作品,寶相莊嚴、古樸典雅,威嚴中透露著祥和。無論是菩薩、法師,還是仙鶴、祥雲、蓮花座,線條細膩流暢,色彩絢爛熱烈,畫面溫熙純凈,觀之使人滌盪心靈,自覺內心平靜安和,體味佛法無邊。

《蓮花境》

《大智度論》說:"涅盤是第一法無上法,是有兩種:一有餘涅盤;二無餘涅盤。愛等諸煩斷,是有餘涅盤;聖人今世所受五眾盡,更不復受,是名無餘涅盤。就大乘而論,變易生死的因如果得以斷除,則為有餘涅盤;變易生死的果如果得以斷除,則為無餘涅盤。

坐亦禪,行亦禪。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

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論道圖》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辯經圖》

"三世",指過去、現在、未來三者,此處含"十方三世"意。十方,謂東南西北四方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方,再加上上方和下方,一共十方。"三世"的"世"者,有"遷流"、"有為"之義。用於因果輪迴,它也指個體一生的存在時間。即:過去(前世、前生、前際),現在(現世、現生、中際),未來(來世、來生、後際)的總稱。

《說法圖》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凈心守志,可會至道。

譬如磨鏡,垢去明存。

《祥瑞圖條屏之一》

《祥瑞圖條屏之二》

《祥瑞圖條屏之三》

《祥瑞圖條屏之四》

佛教認為,不斷地念咒,就會受到這語言的熏習,便是一種熏修,不知不覺中就受到了教化。這裡說佛陀以慈悲心說顯密法,以法味熏習一切眾生,願他們如同佛一樣也得正覺,在潛移默化中超凡入聖。另一方面,又因甚深般若的道理難以顯明說盡,唯有密證一途,所以稱作"咒"。咒,已經有"神"的意義。"大明咒",謂其能破長夜痴暗,照徹一切皆空,無所遮蔽,如同日光照世,"無上咒",指世間出世間無有一處超過此法門,若依此法門修行,便能證得"無上"的佛果;"無等等咒",說沒有一法能與般若相等,般若法是佛的修行心要,是聖中之聖,依此修行是無等等的途徑。修般若法,能破色法心法,無牽無掛,不但明心見性,並可以徑此證佛果,盡除一切眾生所受的苦厄災難。所以說,般若法門"真實不虛"。

漢 譯【依般若得渡去吧,依般若得渡去吧!渡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急速的來成就無上佛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苑集萃 的精彩文章:

千年之約,只為等你——探秘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TAG:藝苑集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