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玉琮變成紫砂茶具?《國家寶藏》同款周邊不能停!

把玉琮變成紫砂茶具?《國家寶藏》同款周邊不能停!

央視「國家寶藏」節目第八期,浙江三寶之一,一件史前玉器,關乎人世與神界。今天,小編將帶你回溫,良渚玉琮的前世今生。

在《國家寶藏》節目中,除了之前河南省博物院推選的有著8000年歷史的賈湖骨笛,這次浙博所展示的玉琮無疑是目前為止「年紀」第二大的國寶了。玉琮與原始部落時期的骨笛一樣,都具有神秘色彩,都是與天通靈的信物。

浙博選定的良渚文化玉琮,高不過10厘米,重約6500克,被形容是「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因之有「琮王」之稱。

GIF

節目中,周冬雨守護的玉琮來自於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其中一個起點——良渚文化。

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古城儼然是一個倉廩實而知禮節的「理想國」,甚至建造出了佔地3平方公里,相當於4個紫禁城大小的王城。王城之外有外郭,還有控制範圍達100平方公里的龐大水利系統。

GIF

傍晚,飄著雨。閉館後的浙博武林館區一樓「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展廳,迎來了一位年輕的國寶守護人——周冬雨。年輕人特有的活潑和朝氣,與靜靜地躺在她身邊展櫃5000多歲、重達6.5千克的「玉琮王」,形成了「萌萌噠」的反差。

GIF

在演繹玉琮的前世傳奇時,周冬雨化身為城中一位身兼大祭司職責的王的女兒「瑤」,數年如一日執著地雕琢這枚玉琮,一刀刀一遍遍刻著,一天天一月月刻著,不厭其煩,不廢其功,不累不倦,無寒無暑。在一次洪水大發中,她堅守自己家園,並從良渚玉琮的打磨中得到啟發,遂打開城牆缺口泄洪,使洪水災禍得以破解,城池得以保全。這個良渚先民堅守信仰運用智慧抵擋洪水的場景,令觀眾驚嘆不已。

而玉琮今生故事的講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考古隊隊員所傳遞的信息,則更令觀眾為之震撼。考古隊員姬翔表示,通過對鋪墊石頭的追索,發現在五千年前,良渚已經出現了城牆和城市。

GIF

那時候的人們不僅會用黑石英燧石雕刻玉琮,還建造了抵禦暴雨、颱風、洪水的水利系統。這些驚人的事實讓001號解說員張國立都忍不住感嘆:「玉琮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物力證,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而網友們也紛紛直呼:「太震撼了!幾千年前就有這樣的文明水準,古人總能一次次打破我們的想像。」

科技在進步,藝術卻不一定

原始藝術往往更能接近生命的本源

比如不同文明有很多「大眼睛」

藝術的衝動沒有變

像良渚文化這樣的原始藝術有他的生命力

都是在表達一種本能

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遺址,

出土的許多雕琢細膩、紋飾華美的玉器文物,

足以證明中華民族工匠精神的歷史深遠。

如今,以匠心追尋先民足跡,

小編傾情推薦

玉琮套組

良渚傳承

泥料:本山段泥(極為稀有)

容量:壺460cc 杯100cc

作者:胡仁傑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景舟杯金獎得主

工藝:全手工精製

此壺依「玉琮」創作而是來,造型方正挺括,剛勁有力,將方器的神韻表現得恰到好處。壺身呈六方形態,稜角分明。

在嘴、把、鈕之上同樣借鑒了新石器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魚」、」玉龍」,及良渚文化的」玉琮」。

「玉魚」的騰空之態,將它設計為壺嘴 的造型,正方形的頭和身,吻部微伸,顯示生命之感,魚頭與尾鰭用陰線壓刻的手法把它表現出來,魚的頭部即是壺嘴的頭部,在這頭部塑上一對眼珠,給人形象的 看到炯炯有神的魚已成為貼切的壺嘴。「玉龍」是壺把的借象,龍口緊閉,龍首下探前伸,吻部微微翹起,頸脊一簇捲起之態。

刻繪

刻繪

壺把

壺嘴

2018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一定要成功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淺談如何較好地存放小量的普洱生茶
冬季飲茶有講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