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蒲公英 盧萍 年味

蒲公英 盧萍 年味

年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元日》真是把春節的景象描寫得淋漓盡致。從那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從那五彩斑斕的剪紙年畫中,從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的歌聲中,從那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年味兒漸漸濃起來了......

年味永遠是一種對家的期盼和歸屬。幼年的時候,父親遠在酒鋼工作,進入臘月,我就開始每天扳著指頭算日子,盼望著父親能早點回家過年。特別是到了年跟前,每天下午,我總在家門口眺望,甚至跑到鄉村大巴車的停靠點,看看父親是不是真的就回來了。父親回來,會給我們帶一些好吃的糖果、花生、點心......一家人團聚,高高興興過個團圓年。

除夕的年夜飯更是難以割捨的味道。無論走到那裡,除年夜飯在國人心裡的分量都很重,因為那是家的味道。從廚房飄散到客廳的香氣和母親忙碌的身影,是一份無可替代的溫暖。小時候生活拮据,只有在過年時,才可以飽餐平日里難得一見的「美味佳肴」。為了過年時讓孩子們高興,母親總是使出渾身解術精心準備年夜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雖然年夜飯無非就是白面饅頭、油炸豆腐,豬肉燉粉條......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儘管吃得差些,卻也其樂融融。

我參加工作以後,家裡的生活大有好轉,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的豐富,真正有點「炫富」過年的味道了。此時,我的母親再也不用為年夜飯的食材而發愁了,海鮮、羊肉、牛肉、魚、雞這些東西應有盡有,幾乎能見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擺上了餐桌。我們家的年夜飯主要是以母親為中心。每年的除夕不管多累,不管多忙,母親都要親自下廚。因為有她的辛勤操持,才讓我們能夠吃得上香甜可口的年夜飯。母親還會推陳出新做出幾道新鮮菜,所以,我們家的餐桌也總是七大盤子八大碗花樣繁多。有一年除夕,我們兄妹經過商量後一起「逼迫」母親「退位」,由我們來準備年夜飯,但她老人家就是不願意,執意要自己做。後來,經濟寬裕了,我和老哥也想著時尚一把,在外面的餐廳訂年夜飯,好讓母親歇一歇,但是同樣失敗了。所以多年來,我們家的除夕年夜飯一直是原汁原味母親的廚藝。看著日益操勞,已是滿頭銀髮的母親......驀然回首,多少年來,我們就如羔羊一般,從母親這口生命的泉眼裡,不停地吮吸著那冰涼可口的泉水——濃濃的母愛。從平日里可口的飯菜,到每逢除夕時擺滿的一桌子的湯湯水水,這種愛可以讓我們每時每刻都感受到她所帶來的溫熱。這份溫熱像火紅的太陽,溫暖著我們的心田;這份溫熱像黑夜裡的明燈,照亮了我們回家的路......

後來我們兄妹相繼成家,開始獨立的持家過日子,每年除夕夜,父母親都會充分考慮全家大小人的口味,掐著手指算日子,盼望著兒孫們的歸期。可是豐盛的年夜飯,卻因子女們的工作繁忙,值班加班而難以團圓。此時的父母守著做好的年夜飯,若有所思的守望著,希望我們能常回家看看,或許就是此時此景父母難言的期盼吧。一家人難得除夕團聚在一起的時候,兒孫滿堂,看著全家人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地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吃著自己精心準備的年夜飯,母親是由衷的高興。幾杯酒下肚,父親就開始絮絮叨叨,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舊時光,他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我們都知道,他聊這些,並不是刻意強調過去的那些年有多難,有多苦,他只是在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由得拿過去做了對比。因為這樣的話題,只有在年味里才有考究的價值。就像母親說的,如今生活好了,和過去相比,現在的日子天天就像過年。是啊,憶苦思甜,他們如今的每一天都是濃濃的年味。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只有國家繁榮昌盛,小家才會幸福安康!

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個個燈籠飛上屋檐;一幅幅對聯貼上牆壁;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過年了,無論是你,還是我,不論遠在天涯海角遙望故里,還是近在堅守崗位咫尺難歸,總盼望能夠回家團圓,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叫做「合家歡」的年夜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共同等待新年鐘聲地敲響,那將是定格在我們記憶里的最溫馨的畫面。

公告聲明:

「酒鋼能安」所發表、轉載、分享、陳述、觀點保持中立,目的僅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提供學習交流,並不代表本平台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發布的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與平台無關。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及版權問題等錯誤信息,請及時聯繫我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點個贊再走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鋼能安 的精彩文章:

TAG:酒鋼能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