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想請此人幫忙,卻聽對方說了句成語,不得不當面道歉

孫權想請此人幫忙,卻聽對方說了句成語,不得不當面道歉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張昭傳》,時間大約是在孫權稱帝後的黃龍元年(公元229年)至嘉禾元年(公元232年)之間。這個故事其實是吳大帝孫權與江東老臣張昭之間的一次談話。先來看看原文:

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後蜀使來,稱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權嘆曰:「使張公在坐,彼不折則廢,安復自誇乎?」

明日,遣中使勞問,因請見昭。昭避席謝,權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屬陛下,而以陛下屬老臣,是以思盡臣節,以報厚恩,使泯沒之後,有可稱述,而意慮淺短,違逆盛旨,自分幽淪,長棄溝壑,不圖復蒙引見,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國,志在忠益,畢命而已。若乃變心易慮,以偷榮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權辭謝焉。

這段話的大意是這樣:張昭每次上朝,言辭氣概雄壯嚴厲,神色大義凜然。他曾經因為直言不諱不合孫權的心意,孫權有一段時間禁止他參加朝會。後來蜀漢使者來到東吳,炫耀蜀漢的德澤美好,東吳群臣卻無人能夠應對,。孫權嘆息地表示:「如果張昭在場,即使蜀漢使者不被折服,也一定會垂頭喪氣,哪會像現在這樣自賣自誇!」

第二天,孫權先派人前去探望,隨後自己來到張昭府中。看到孫權到來,張昭離開坐席向孫權謝罪,孫權跪坐阻止。等雙方坐定之後,張昭抬頭對孫權說道:「從前太后、桓王不是把老臣託付給陛下,而是將陛下託付給老臣,因此我盡節效忠,以報厚恩,即使死了也足以讓後人稱道。可惜我思慮短淺,違背了陛下的旨意,自以為從此沉淪直到老死,再也得不到陛下的信任。沒想到又蒙陛下召見,可以繼續侍奉左右。不過我內心是想為國家做事,盡忠報國,死而後已。如果想改變我的初衷,以討好取悅他們而獲得榮華富貴,這是我做不到的。」孫權聽罷,隨即向張昭道歉。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張昭話中的「變心易慮」,意為改變心意,違背初衷。這句成語的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莫不變心易慮以化順之。」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張昭本是江淮名士,不僅為孫策佔據江東立過大功,在孫權掌權之初也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隨著孫權年紀的增長,對於這位老臣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對張昭的直言不諱非常不滿。

張昭也有個弱點,總是將孫權當孩子,喜歡倚老賣老,喜歡用孫權的母親和哥哥對自己的信任和重視來教訓孫權,這更讓孫權難以忍受。故此,有一段時間孫權對張昭都非常的冷淡,甚至當中譏諷。而張昭也不願受辱,乾脆辭職退休,從此遠離孫權,想過幾天清靜日子。但蜀漢使者的出現,令孫權意識到張昭的作用,於是便上門拜訪,一則想讓張昭發揮餘熱,二來又想讓張昭俯首帖耳。

漢語工具書大系·中國成語大辭典(新一版)

¥53.70

沒想到張昭根本不吃孫權這一套,老調重彈,不僅再度提起孫權的母親和哥哥,又以「變心易慮」提醒孫權自己有發生任何的改變。因為有事相求,這一次孫權只好忍了,向張昭道歉,不過心裡卻非常不滿。沒過多久,雙方再度出現矛盾,結果鬧出了孫權命人用土封住張昭家門的大笑話。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楊門女將中的經典形象,擊敗孟良焦贊,差點毀了天波府
宋江為何會兩度被擒,這個人出現四次致命失誤所致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