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的宇宙,為什麼有些學者認為宇宙是由無數個弦組成的
弦上的宇宙
對許多物理學家而言,討論自然規律卻不承認正是它們的存在和作用使得宇宙得以創造出生命,是件困難的事。即使那些對這種觀念嗤之以鼻的科學家,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低頭期許。譬如,卡爾薩根,已故的著名天文學家和科學普及者,曾在他的《淡藍斑點》一書中提出所謂的「石頭原則」:更改任何一個自然物理常數,創生出來的宇宙將不復有岩石。而數學家大衛·艾肖特韋爾說,如果有一個造物主的話,他似乎把宇宙做成了昆蟲的世界,因為畢竟昆蟲在數量上遠遠多於人類,它們的生態適應能力也是人類所不及的。他的這種「昆蟲學原則」自然引來眾多質疑和反駁。
毋庸置疑,這兩人在開玩笑;但與其說是在開玩笑,不如說他們在向「人擇原理」發動攻擊。「人擇原理」提出,宇宙規律和物理常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是以人類的存在為首要前提。
薩斯金教授被認為是弦理論的創始人之一。20世紀70年代,這種理論首先由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家約齊霍·南姆提出,然後被薩斯金和霍根。尼爾森兩人推廣擴展。弦理論提供了一個非常不同的自然觀,它認為宇宙是由微小的振動的弦構成,任何粒子應該被視之為一根弦而非一個點:該理論也預示著有一些額外的隱藏起來的時空維度——如果有額外維度的話,也可能存在與現行宇宙交錯的多重宇宙,其物理法則與我們的截然不同。
弦理論的主張者薩金斯在基於膨脹論的多重宇宙模型和他們自身的弦論研究工作中看到一種聯繫。「我們本來以為有5種弦理論、5種截然不同的理論基礎,每一種都給出了不同的物理學描述,」他說,「我們後來發現不是有5種,10種或100種不同的理論,而是一個理論有5個,10個.或100個不同的解決辦法。接下來,它甚至可以有非常非常多的解決辦法。」
現今,儘管弦理論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憾,但很少有人想要完全拋棄。儘管這種理論有待實驗檢驗或矯正,但還有很多人對該理論所呈現的數學特徵深感興趣,或許那正是有朝一日解開一些宇宙最深處謎團的鑰匙。弦論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對太空本質的構想,並且仍然讓我們保持多重宇宙和隱藏維度的想像。我們怎能不著迷?畢竟在這裡,我們有機會提出各種疑難問題,探索身邊的宇宙景觀,並嘗試著在一堆岩石、昆蟲、行星和恆星中找到我們人類應該所處的合適地位。
※什麼是褐矮星,它相當於最小恆星和最大行星之間的「流產」恆星
※如果一頭「大象」闖入黑洞會怎麼樣?
TAG:宇宙終極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