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三糖瓜黏……除了祭灶,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二十三糖瓜黏……除了祭灶,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 走遍四海| 還是威海 |

臘月二十三

在北方來說,這一天是小年

小年一過,春節進入倒計時了

北方過小年,這一天

祭灶,剪窗花,吃灶糖

奏出新一年的新春序曲

小年的由來

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時,還要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

小年的習俗

拜灶神|

有一首民謠這樣唱到: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說的正是祭灶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祭拜灶神是漢族民俗活動,俗謂送神上天言事之日。灶神作為漢族民間各地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祭拜的來歷為古代的漢族民間傳說,正確的神名是司命帝君,簡稱司命公,因為灶神英俊瀟洒,為避男女之嫌,一般男拜女不拜。

糖瓜粘|

糖瓜是漢族傳統年節食品和祭祀用品。在威海許多人兒時的記憶中,只要到了臘月,就有了香甜可口的糖瓜吃,那種甜蜜滋味至今還縈繞在唇齒間。如今,這種老手藝製作的糖瓜越來越少,唯有文登區高村鎮脈田村,還有三戶人家保留著這傳承百年的老手藝。百年來,脈田糖瓜製作者憑藉著老手藝,不添加任何糖分和漂白粉,用雪白的大米和香甜的小麥做出酥脆可口的糖瓜。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剪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等等。威海的窗花也很有講究,只要是魚的圖案,魚頭要麼朝陸地,要麼朝上,寓意「百魚上岸」。紅鯛魚因別名叫「加吉魚」,是大吉大利的意思而備受剪紙藝人的喜愛;沙丁魚卻是決不剪的,因它的別名叫「犁別子」,和離別諧音,不吉利。

寫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新春伊始,春節將臨,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城鄉百姓家家戶戶總要貼上新的春聯,春聯便伴隨著一年一度的春節應運而生,進入尋常百姓之家,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

小年的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1、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2、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搗窮了。

3、台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在農曆12月25日這一天,台灣是忌討債的。

4、小年後的幾天,農村都會蒸饅頭準備過年,但是不宜施捨給他人,因為這些饅頭是要先用來祭祖祭天的。

--- END ---

整理 ▏小威

轉載請註明「威海市旅遊發展委員會」(wh123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海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8種簡易味美的貝類做法,全在這裡!
哪道菜能讓你想起家的記憶,有年夜飯的味道?

TAG:威海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