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型獵鷹都發射了,去火星造房子還會遠嗎?

重型獵鷹都發射了,去火星造房子還會遠嗎?

今天,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成功首飛並完成一級火箭回收。SpaceX和其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再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發射現場,來源:DeepTech深科技

早在2011年,馬斯克就曾大膽表達出自己想要製造擁有超強運載能力的火箭「重型獵鷹」的想法,2014年接受採訪時更表示SpaceX的終極目標是在火星上建造城市。此前,馬斯克曾說,他認為人類可在10年內登陸火星,如果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要遠比單行星物種更好地適應未來。他計劃通過運載火箭送更多人和飛船去火星。他想改造這顆行星,讓其變得更適合人類居住,最終就像地球。

今天「重型獵鷹」的成功發射,再度將人們的目光引向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間。月球、火星......我們與宇宙的距離越來越近。本次發射之前,SpaceX推出的重型獵鷹概念片就搭配以 David Bowie 的《Life on Mars?》作為背景音樂,可以說是十分應景了。

如果有一天,在火星上生活成為可能,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城市會呈現出什麼樣子?建築空間又會被怎樣設計?

馬斯克在twitter上分享的復古太空海報,來源:DeepTech深科技

科幻電影里的線索

早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中,帶有強烈暗示意味的黑色方碑就曾給現實世界裡的建築師們帶來諸多關於過去與未來、人造物與設計的啟示。近年來上映的幾部科幻大熱之作,則更加具化了人類對在宇宙、外星球等空間中生活的想像。無論是形式感強烈、功能複合的宇宙飛行器,還是抵達其他星球後所建造的臨時生活、生產構築物,我們都可以感知到,距離外太空真的是越來越近了。

《2001太空漫遊》中的黑色方碑

《2001太空漫遊》中的飛行器空間

《2001太空漫遊》中幻想的未來卧室場景

2013年上映的《遺落戰境》可謂是將關於未來生活的場景設計做到了極致:兼具科技感和美觀性的主角住所「天空塔」,有著美麗流線型,運動靈巧的蜻蜓形飛行載具「氣泡船」等等。在雲層上的天空塔游泳池中愜意地漂浮,遠處翻滾的雲層中不時傳來雷聲的畫面,光是看著就已經十分吸引人。

《遺落戰境》中的天空塔與氣泡船

天空塔游泳池

或許是未來的生活場景?

2015年上映的《火星救援》則要實際一些,為了繼續存活堅持等到最終的救援,男主角在火星上搭建了一處類似「溫室」的構築物,種起了蔬菜植物。如果人類真的等到了能夠移居火星的那一天,或許這些與生活本質息息相關的空間設計,才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火星救援》里的種菜場景

建築流派帶來的啟示

而早在50年前,這些極具未來感的建築場景就已經被一些建築流派將其描繪出來,並帶來關於未來城市與建築的熱烈探討。

比如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的先鋒建築團隊Archigram(建築電訊派),希望可以從新技術革命的角度對現代主義進行批判。主要成員包括Peter Cook ,Warren Chalk,Ron Herron等人。他們提出了未來生活的各種假想,包括「Walking City」(步行城市)「Plug-in City」(插件城市)「Instant City」(立即性城市)等。其中,「插件城市」是Peter Cook在60年代提出的一系列未來烏托邦城市的新設想中的代表作。它採用一種可變換的巨型結構來綜合解決城市發展與變化問題。從帶有高度技術化的網狀構架到標有鮮明色彩的可插換式房屋的表現,傳遞了Cook所設想的城市,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變化著的機器的構思。

插件城市(plug-in city)

步行城市(Walking City)

立即性城市(Instant City)

另一方面,曾擔任過庫伯聯盟學院建築系教授、實驗建築研究所的聯合創始人Lebbeus Woods的作品,則帶有強烈的實驗性目的,勇於將建築學描述為一種能夠對人類進行改造並將他們從社會桎梏中解放出來的潛力型工具。Lebbeus Woods的所有探索均以現實物理世界為基礎,從發生的重大事件中尋找例子,尤其著重探索受戰爭破壞的城市的戰後重建工作,如前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和薩拉熱窩等。他的很多圖紙為這類城市的戰後重建工作提供了實驗性解決方案。試想一下未來在火星上建造城市,會不會也是這麼酷?

Lebbeus Woods的作品

作為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設計團隊其中一份子的建築師Jan Kaplicky,他在1970年代及之後的一系列紙上設計,以及他創立的事務所Future Systems系列建築作品,同樣有著強烈的科技未來感。1999年時,Jan Kaplicky與妻子Amanda Levete,更是憑藉Lord』s Cricket Ground media Centre這一項目獲得了當年的RIBA斯特林獎。

Jan Kaplicky早年的畫作House for Josef K,極具未來感的居所

Co-existence (high-rise community), 1984

拿下RIBA斯特林獎的Lord』s Cricket Ground media Centre

現役建築師中最具潛能的是?

如果在火星上生活成為可能,誰會是那個最適合去設計人類未來生活空間的建築師呢?或許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高技派的幾位代表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gers)、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等等。他們的作品在考慮到合理、高效與人性化的同時,推崇科技感與未來感。

羅傑斯設計的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的辦公樓,擁有作為現代化辦公樓擁有的一切頂級內部設施,只不過在外部毫不留情地將所有的結構、管線、樓梯暴露。中心的主要結構使用了厚重的鋼筋混凝土立柱,在外部則大量採用了擁有冷峻色調的不鏽鋼和鋁合金等金屬作為主要建築材料,整座建築寒光閃閃,將高技派推崇的技術感和未來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勞埃德保險公司辦公樓

而福斯特在千禧年前後對德國柏林國會大廈的改造工程,其室內讓人彷彿置身於科幻片場景之中。

柏林國會大廈玻璃穹頂

對於倫佐·皮亞諾的風格,一個極佳的例子是他的吉巴歐文化中心。皮亞諾在設計前花了大量精力研究當地土著棚屋的傳統建造方式、村落里不同種類功能建築的布局、卡納克族的生活習俗信仰以及當地的地形、光照、氣候等方面的內容,並在最後的設計中面面俱到地對其一一作出回應。

這一系列外形看起來很科幻的建築群,實際上非常可持續。這也是高技派近年來更加關注的一種建築議題,他們的作品不只是擁有一個未來感的外殼,內部空間、功能等方面也經過人性化的設計,同時考慮到建築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吉巴歐文化中心

十年之前,人工智慧AI、不帶錢包出門這樣的瘋狂想法,在今日已經越來越普遍;而在今天看來,漫遊太空、火星居住,這些看似遙遠而瘋狂的生活,或許就在下一個十年得到實現。

編輯| 李菁琳

資料整理| 李菁琳 林楚傑

校對| 林楚傑

版權聲明

投稿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中的建築學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全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建築?
來自全國的建築雪景照

TAG:行走中的建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