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蕩平外族,為何大唐只用了短短6年,而漢朝卻用了130多年?

同樣是蕩平外族,為何大唐只用了短短6年,而漢朝卻用了130多年?


每晚八點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歷史奇談







▼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魚公子為你講古▼





公元630年(貞觀四年)二月,陰山草木枯黃,凌冽的寒風肆意地咆哮,不遠處星羅棋布的牙帳似花朵般點綴在茫茫雪原上,牙帳內不時傳來隱約的觥籌交錯之聲,似乎只有美酒才能讓牙帳內的

吉利可汗

放浪形骸短暫忘卻剛剛九死一生的逃亡。




遠處,一支身著明光鎧的萬餘

唐軍,

蟄伏在陰山崖壁之上,靜靜的窺伺著山下突厥牙帳內的一舉一動,鋥亮的明光鎧折射出一道道逼人的寒氣,兵器和鎧甲的碰撞聲不時響起。凝固的空氣中只聞得將士屏氣呼吸的聲音。




如果這段充滿毫無懸念的血腥殺戮是一段即將載入史冊的歷史戲劇,那麼陰山腳下即將命喪黃泉的

突厥大軍

就是突厥民族劇終謝幕的歷史拐折點。




在戰爭的烏雲化作傾盆而下的血雨之前,我們將時空回溯至公元91年(永元二年)金微山——

漢匈大決戰。






烏壓的黑雲籠罩在

西北大草原,

磅礴的大雨猛烈地拍打著金微山(今外蒙杭愛山)。遠處,一支近萬人的

血紅精騎

如鐵甲洪流般撼天動地的襲來,一向善於衝鋒的草原匈奴此刻似乎雙腿灌鉛怔在了原地動彈不得,作出一副茫然無措祈求長生天庇佑的頹勢,

漢軍

所至寸草不生,洪流碾過匈奴人

屍橫遍野。



這兩場具有歷史大轉折的

農耕民族對草原游牧民族的大決戰,

最終以農耕民族的完勝告終。




歷史再一次將炎黃子孫的記憶迴轉至一千多年前的

鐵血漢唐時代。






公元前209(秦二世元年),大雨綿綿的

大澤鄉,

饑寒交迫的

陳勝、吳廣

揭竿而起就地打出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的「張楚」旗號,秦帝國頃刻狼煙四起,反秦勢力一舉滅掉了「橫掃六國」的鐵血大秦,在各方勢力終極角逐中,以亭長身份起家的

劉邦

最終問鼎天下,於公元前202年建立

西漢。




此時漠北草原上的一代雄主

冒頓可汗

正虎視端端伺機南下問鼎中原,北疆強鄰環伺,劉邦坐卧難安。




公元前201年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追擊匈奴於白登山誤入冒頓大單于的包圍,欲突不得,陳平獻計最終逃出生天。西漢朝廷不得以採取

和親

的方式保全太平,但北方邊境時刻受到匈奴大軍的侵擾。公元前129年始,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漢武帝啟用

衛青、霍去病

等戰神前後歷經四十餘年重挫匈奴,由此

匈奴逐漸勢微,

至漢元帝時期,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稱臣於漢倚做西漢朝廷藩籬。




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1年),

竇憲、耿秉

率領一萬餘精騎與匈奴主力決戰於金微山,經此一戰,漢匈戰爭落下圓滿帷幕。




時間繼續向前推移三百餘年,此時的雄踞大漠的主人已換成了

突厥,

中原王朝的主人已被冉冉興起的豪邁

大唐

所取代,北部的邊疆時刻籠罩在突厥鐵騎的陰影之下,強敵的環伺讓

太宗

晝夜難寢。如何尋找機會一舉蕩平突厥蠻夷成為擺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的一道難題。




天佑大唐!

機會很快垂青於中原王朝。不久突厥連年遭遇天災人禍,內部離心離德,彼此攻伐不休。唐太宗李世民敏銳察覺出了這是

一舉定北患的千載難逢的良機。







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調遣以

李靖、徐世勣

兩名名將為首的六路大軍自雲州、定襄、朔縣、靈州等地出伐,兵鋒直指漠南,很快,李靖率領的萬餘人孤騎深入突厥本部大營,將正在飲酒作樂的吉利可汗打的措手不及,吉利可汗倉皇西逃,遭遇

柴紹金河道、徐世勣西北道大軍的前後打擊,

吉利可汗走投無路慌忙

請降。

唐太宗李世民得捷報恩准了吉利可汗的請降。




二月,李靖、徐世勣大軍匯合,兩位不世出的名將皆認為吉利可汗以請降

拖延時間

欲翻越沙漠求得九姓鐵勒的庇護,以求

東山再起。

於是李靖未經請示親率一萬餘精騎趁著封山大雪突襲了正在陰山休養的吉利可汗,至此

大唐一戰定陰山,從此突厥再無實力與大唐分庭抗禮。




對比

130年

的漢匈大混戰,大唐卻只用了

短短6年

的時間蕩平了突厥蠻夷。同樣是農耕文明對草原游牧文明的戰爭,兩者相差何故如此之大?要弄懂其中的緣由,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來解讀分析。




大漢王朝初立,北方的梟雄冒頓弒父殺母自立為王,冒頓以其鐵的手腕統一了整個大漠,此時的匈奴國力昌盛、欣欣向榮。




與之相比,此時的大漢剛從秦二世那裡接手來的卻是一副「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的慘象。因此西漢王朝初期不得不採取主動和親方式

韜光養晦,暗中積蓄能量。




武帝一朝,隨著國力的持續上升,西漢朝廷不斷對匈奴在軍事上予以重創,此後,匈奴逐漸式微,國內災荒連年,匈奴的國勢更是江河日下,新興的東漢王朝以竇憲為車騎將軍大破匈奴於金微山,至此漢匈之間130年的拉鋸戰才最終宣告結束,匈奴民族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







再來說說大唐建國的背景。唐朝是在

隋朝富可敵國的基礎上

建起來的。隋朝的富裕到了何種程度,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可以一窺究竟:隋文帝厲行節儉,革除時弊,大興水利,同時在全國修建

大型超級糧倉,

其中典型的以洛陽回洛倉和衛州黎陽倉為代表,這類糧倉有多大?




北宋晚期張舜民在《畫墁錄》中記有「予嘗登大伾,倉窖猶存,各容數十萬,遍冒一山之上」,據測算單個回洛倉的面積相當於

50個標準足球場般大。




另據《隋書雜食貨志》記載:「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隋朝滅亡糧食儲備量仍然足夠貞觀年間

吃夠五六十年,

可見隋朝的糧食儲備量大到了何等驚人的地步,以至於唐太宗毫不憂慮新朝初立餓殍遍野的問題。




在古代有了充足糧食作儲備正應了那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俗語,王朝初立

百姓能吃飽穿暖,社會才不會發生動蕩,

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安定的社會環境促使大唐王朝一門心思發展軍事,大唐的軍力在短短几年時間中有了突飛猛進的長足發展。




此時的北疆,已分裂為東、西突厥,突厥的實力瓦解,民族離心力進一步增強,國力江河日下。




貞觀前期採取

「渭水之盟」

穩住了突厥,然此時的大唐已今非昔比。







貞觀二年(628年)的大唐帝國精銳之師已成,良臣名將燦若星輝,該年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調遣以李靖、徐世勣為首的名將

六路大軍一戰定突厥,

使突厥這一族群從此徹底退出歷史的舞台。




唐朝相較於漢朝來講,兩者從前朝繼承過來的

完全不是同一等級的家底,

因此在此後的蕩平外族的過程中,漢朝耗費了跨度130年的時間徹底夷滅外族,而大唐則用短短的6年時間徹底摧毀了橫亘在北方大漠的草原游牧突厥族群。不得不說這是天眷大唐,才能使大唐以短暫6年時間蕩平突厥,如果要論

漢唐對外哪家強?劉漢稍遜大李唐。




作者:

明月秋風照當年,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特此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製作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文中圖片來源網路,為影視劇作品《鴻門宴》、《貞觀長歌》、《隋唐演義》劇照,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她是陳勝的妹妹,身穿紅披風,英勇殺敵,屍首卻被掛在樹上,無人敢取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