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話馭勢CEO吳甘沙:無人車結盟競爭是大勢所趨

對話馭勢CEO吳甘沙:無人車結盟競爭是大勢所趨

長久以來,無人駕駛都是科幻小說與影視作品熱衷於表現的題材。很少有什麼產品能夠像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一樣給觀眾帶來如此強烈的未來感。事實上,科幻作品對出行方式的描摹,往往揭示了更為宏大的世界觀——出行方式是反映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面鏡子。

在《機動戰士高達SEED》中,這個架空世界裡的居民出行幾乎全部依賴於自動駕駛的汽車,用戶只要通過攜帶型的終端呼叫汽車服務,就會有空駛的無人駕駛汽車在他們的面前停下。這個接近於「Uber+無人車」的系統,在十五年後的今天,已經實現了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以駕駛機甲為主題的動漫作品用了不少筆墨來描繪主人公們高度發達與自動化的日常。或許,只有當駕駛成為少數人的責任的時候,這一行為才變得如此迷人而性感。

有趣的是,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來表達自己對無人駕駛技術的信心:「到那時,你有一輛車可能就會像某些人有匹馬一樣,你懂的,可以在周末開出去玩玩。」

Uber模式與無人車是天然的同盟——讓一輛無人車待在車庫裡,無疑是對車庫與無人車的雙重浪費。這也使得無人車的產權變得無關緊要,只要在需要的時候能夠保證我們的出行,誰會關心這輛車是不是屬於自己呢?

無人駕駛技術對我們生活方式的變革或許遠不止於出行,它將顛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此,《中國人工智慧之路》選擇了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作為我們下一個對話對象,和他一同探討人工智慧在各領域可能給中國社會,甚至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福祉與困惑。

吳甘沙,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他致力於研發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以改善人們的出行,他將自己定位為用技術推動社會創新的趕潮人。在創立馭勢科技之前,吳甘沙曾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英特爾首席工程師,曾領導英特爾的大數據技術戰略長期規劃,並為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確立5G通訊、智能計算和機器人三大方向。

吳甘沙認為,無人駕駛技術距離我們已經不再遙遠。未來五年,無人駕駛將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未來十年,它將成為一個萬億美金市場;未來十五年,無人駕駛技術將會重構城市的形態。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將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深刻的影響,它將解決我們在能源、污染、事故與擁堵等領域的一系列問題。

吳甘沙表示,無人駕駛解決擁堵問題主要有兩個思路。

第一,無人車往往是跟共享經濟結合在一起的。相比於私家車,無人車更適合承擔共享的無人駕駛計程車的角色。當我們絕大多數的出行里程通過共享車輛來完成的話,外面道路上的車輛一定會大量減少。

第二,無人駕駛可以排除掉人類駕駛員的不確定性。今天我們人類開車,可能會有情緒、有路怒、有疲勞,有的人可能開得特別激進,有的人開特別肉。這樣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我們對路面的路權的使用率不高。而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車跟車排得可以很緊密,井然有序,能夠極大提升對路面的使用效率。

「我們現在的模型認為,到2030年,在上下班通勤的這樣一種場景中,90%以上的出行里程是通過共享的無人駕駛車去實現的。」

吳甘沙表示,對於無人駕駛安全性的質疑是合理的,但是當前業界尚未給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一方面是因為路測數據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人類對機器天然的不信任感——一旦演算法出現了一次問題,用戶可能永遠就不再信任它。

吳甘沙認為,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去解決這問題,第一,從技術方面,進行大量路測,用更多的里程、更多的統計數據去說服用戶;第二,從心理層面,通過人機共駕,讓用戶更加熟悉,也更加信任自動化的系統。

吳甘沙認為,有人駕駛車和無人駕駛車並行的問題,本質上是演算法跟人類駕駛員在進行博弈和競爭路權的過程。無人駕駛車要在安全、舒適、環保的前提下,保有足夠的競爭性。未來不僅僅是無人駕駛車跟有人駕駛車在競爭路權,不同公司的無人駕駛車、不同的演算法之間也在競爭路權。這一段其實是最困難的。

吳甘沙認為,無人駕駛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外部性,它會產生一個溢出效應,會影響很多相關的產業。比如房地產,無人駕駛技術實現後,停車空間會減少,路面空間會減少,加油站會減少,大量的土地會被釋放出來,它會對房價有影響;另外一方面,無人駕駛車本身也可以變成一個商業空間,它可以是一個移動的辦公室,也可以是一個移動咖啡館。

以下為對話實錄:

人工智慧浪潮下的無人駕駛之路

畢嘯南:有很多人說無人駕駛其實是在這一輪人工智慧浪潮之中,能夠率先大規模產業化和落地化的一種技術,您的預測是什麼呢?

吳甘沙:未來五年,無人駕駛可以實現技術上的突破;未來五年到十年,它會次第打開萬億美金的市場,它可能在我們的汽車、出行、物流等一系列相關領域,打開萬億美金的市場;十年到十五年,它會慢慢開始重構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深刻的影響,它可能解決了我們能源消耗的問題,廢氣排放的問題,交通事故的問題,擁堵的問題,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這個我認為是我們在未來的十五年可以看到的三個階段。

畢嘯南:這裡面你剛剛提到一個辭彙,就是解決擁堵問題,這個可能是當下很多人會關心的。為什麼無人車會更容易解決擁堵問題呢,如果全部每人一台無人車,那這個擁堵問題不也是一樣的嗎?

吳甘沙:無人車解決擁堵問題,是從多個層面去實現的。

第一,無人車往往是跟共享經濟結合在一起的,如果這個車是無人的,它可能不再是個人擁有的私家車,而是一個共享的無人駕駛計程車。當我們絕大多數的出行里程,通過共享的車輛來去完成的話,在外面道路上一定車的數量會大量的減少。

第二,無人駕駛可以排除人類駕駛員的不確定性。我們人類今天開車,可能會有情緒,有路怒,有疲勞,有的人可能開得特別激進,有的人開特別肉,這樣一種不確定性導致了我們對路面的路權的使用率是不高的。而未來無人駕駛,你可以想像像大雁在飛,車跟車排得緊緊密密,井然有序,能夠極大提高路面的使用效率。

我們現在的模型顯示,到2030年,在平時上下班通勤的場景中,90%以上的出行里程是通過共享的無人駕駛車來去實現的。

畢嘯南:可能就像您說的,當我們暢想它到2030年或者是更遠以後,我們馬路上全部都是整齊劃一的無人車,但是在這之前可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解決的一個壁壘就是過渡性的問題,因為現在雖然技術證明這個無人車確實會比人類駕駛,您剛才提到了,它沒有司機的情緒,一些個性化的反應,會更安全,但是也是在一些非常極端的駕駛條件下,可能人的反應也會更好。

吳甘沙:我覺得這是一個合理的質疑,我覺得現在我回答不了,整個業界也回答不了。為什麼呢?我舉個例子,去年特斯拉出現了一起車禍,Elon Musk給自己辯解,說你們這幫人全是鍵盤俠,整天說這個不行這個不行,我開了1.3億英里,才出現了一次人命的事故,美國人的平均水平是每開9千萬英里出一次人命事故,我已經比人開得安全了。但後來馬上有人開始反駁,說你別急著下結論,你現在1.3億英里的數據樣本太小了,比如說我第二天又死了一個人,就變成1.3億除以2,6500萬英里死一個人,那麼數據樣本的這樣一種局限,使得我們沒辦法給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另外一方面,在我們人的心理學這個角度,如果說你這台機器,這個演算法出現了一次問題,你可能永遠就不再信任它,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很大的問題。怎麼解決呢?你必須得多頭去解決,一個就是從技術方面,我大量地進行路測,用更多的里程,用更多的統計數據,讓我們的用戶更加信服。

另外一個就是要從心理層面,讓我們人類去接受它,你比如說現在我們像特斯拉這種自動駕駛是人機共駕,它後面反映的一個心理層面的東西,就是當你給予人一定的控制權的時候,他能夠更加信任自動化的系統。第二種辦法就是我能夠逐步地去加深用戶對系統的信任。

我們人類還有一個心理學的現象,叫做熟悉定律,所以你一定要讓人去用這個技術,就像我,我第一次嘗試無人車,一開始還是惴惴不安的,但是慢慢地你會發現這方向盤自己在動,彷彿有生命一樣,它在非常有序地隨著車流在前進,很快你就建立了對它的信任感。

當然你說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解決有人駕駛車和無人駕駛車並行的問題,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演算法跟人類駕駛員在進行博弈,競爭路權的過程。這個是很難的。

無人駕駛第一要安全,第二要舒適,第三要環保,第四要有足夠的競爭性。因為如果它開得太肉了,無人駕駛車獲得不了路權,它就失去了意義。但是你加入競爭性,可能會就出問題,你比如說谷歌(無人車)第一次主動撞上其它的車,就是因為在它演算法裡面增加了一些競爭性和社會性,而且未來不僅僅是無人駕駛車跟有人駕駛車在競爭路權,不同公司的無人駕駛車,不同的演算法之間也在競爭路權。這一段其實是最困難的一段。

我覺得我們要做幾件事情,第一,我們要統一語言,因為我們今天人開的時候,可能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行了,未來需要這種語言。第二點呢我覺得在咱們中國非常有優勢的,就是我們有大量新區新城特色小鎮,在城市規劃的早期。

畢嘯南:我倒是覺得一些基礎設施的鋪設,包括政策的指引號召,其實都可以進行一種總體規劃,來完成這件事情的,只要這個東西足夠好。但是可能就像您說的,人和社會的因素其實最複雜的,因為中國現在有將近300萬的計程車司機,這裡面就涉及到無人駕駛這種技術對其它職業的一種影響,確實是對我們未來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壁壘和考量。

吳甘沙:在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一方面會淘汰一部分工作,另外一方面會創造一部分工作。那我們其實就是要做兩件事情,對於那些被淘汰的人,如何對他進行再訓練,使得他再就業;同時,那些賺了錢的人,一定要回饋這個社會,讓這些失業的人他有生活的保障。現在有傳言說我們要收人工智慧稅、機器人稅,就是這層意思。

另外一方面,人工智慧也創造了一些新的工作,比如說專門的無人駕駛訓練室,人去訓練人工智慧如何更好的開車,這些老司機也有用武之地。

又比如說,王飛躍老師有一個概念叫平行駕駛,你想像一下有很多車在非常惡劣的環境裡面在開,今天無人駕駛可能做得不夠好,可以遠程——在一個非常舒適的屋子裡面可以坐著一個人——給你開車。第三個,無人駕駛車它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技術的維護的問題,那麼針對無人車的這樣一些維護工程師也會是一個新的職業。

防止囚徒困境 結盟是大勢所趨

畢嘯南:那無人車其實剛剛你也提到了,除了這一個領域之外,其它周邊的產業形態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您覺得現在在從事哪一些相關產業的人,要早早地關注這個領域,可能會對他們產生一個非常大的一種天翻地覆的變化。

吳甘沙我想首先對於交通運輸行業,肯定是非常顛覆性的影響。比如說車廠,車廠我原來是說我可以賣很多很多台車,但有了無人駕駛計程車以後,車的銷量可能會減少,利潤都跑到出行服務商那邊去了。這個是車廠需要面對的

又比如說今天的公共交通,大城市的巴士集團,可能70%的成本在人力,而且開大巴你必須得A照的司機,現在你要有A照並且願意去開公交的人,越來越少。

還比如說物流,物流其實是今天中國佔到GDP的16%的產業,一年十幾萬億人民幣,它並沒有創造新的商品,只是搬運。那麼未來可以通過無人駕駛,可以極大地降低物流的成本,降低我們商品的價格。

我覺得無人駕駛最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於它的一個外部性,這是經濟學的一個概念,它會有一個溢出效應,它會影響很多相關的產業。比如房地產,有了無人駕駛了以後,停車空間會減少,路面空間會減少,加油站會減少,大量的土地釋放出來,它會對房價產生影響。另外一方面,我這車其實變成了一個商業空間,它可以是一個移動的辦公室,也可以是一個移動咖啡館。

畢嘯南:這裡面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問題,剛剛提到了醉駕、酒駕這個問題,那麼一旦我們的無人車發生了交通事故的話,這個罪責應該由誰來承擔呢?

吳甘沙:好,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答案其實也並不難。法律法規是要跑在前面的,法律法規一方面能夠約束無人車廠商的行為,增加他們對技術可靠性的投入;另外一方面,其實也能夠讓這些新興事物能夠更快的落地,而不用受到各種各樣的輿論、道德的審判。

我覺得咱們的政府可以做幾件事情。第一,就是把我們的技術的研發要提升到道德層面。第二,政府應該給無人車考試,我有一個像駕校的測試場,無人車必須得通過這個考試了才行,它有一系列的測試標準,通過考試,等於國家給你備書了,你這個車還是足夠安全的。

第三就是你要有一個證人,也就是說未來無人車車上都必須裝一個黑匣子——數據記錄儀,它會隨時記錄車看到的東西,以及車裡面每一個模塊,每一個演算法是怎麼工作的。

最後我想,還是需要有一個定責並且賠償的流程。第一,一旦出事,車廠要承擔責任。第二步是說,車廠要根據黑匣子去看到底是誰的責任,到是供應商的責任,還是車廠自己的責任,它要去進一步地細化這個責任。第三步,既然產生了賠償,我希望保險公司能夠承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馭勢科技無人駕駛的商業化布局

畢嘯南:那馭勢科技現在在整個無人車市場當中你的一個布局和你未來的展望是什麼?你想把馭勢科技打造成一個什麼樣的遠景?

吳甘沙:我們的期望,我們是一個技術創新者、賦能者。我們有一個叫「2031願景」,我們希望無人駕駛在2031年能夠深刻地改變這個社會。

畢嘯南:為什麼是2031年?

吳甘沙:我們16年開始創業,加上15年,是2031。另一個想法是,2031我們對它有一個不同的解釋,「20」,兩個0,我們零等待,在路上不用等待,零事故,不再會有交通事故的傷亡,這是「20」。「31」,第一個就是我們的出行成本和物流的成本能夠降到今天的三分之一;第二個,就是我們的路面空間和停車空間會減少三分之一,這兩個是「31」。

「2031」其實是驅動我們前行的一個燈塔,它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方面成為一個希望的創新者,因為畢竟,無人駕駛還是一個無人區,我們一直說我們希望是從一個無名山丘崛起成為一座山峰,這個是歷史給我們的機遇,我們是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

另外一個是賦能者,我們相信未來整個產業是需要不同領域的人,進行協作創新,才能實現。那我們有我們擅長的地方,我們把無人駕駛的演算法和系統賦能給汽車廠商,賦能給出行服務商,讓他們能夠更快地把產品和服務推向給普通的大眾,讓他們真正能夠享受這「2031」帶來的好處,所以這是我們的一個定位。

畢嘯南:那你覺得馭勢科技現在整個市場當中,它最核心的競爭力和優勢是什麼?

吳甘沙: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用一句話來說,叫做把最好的人工智慧技術最快的落地。我們要創造兩個價值,一個叫商業價值,一個叫客戶價值,商業價值就是這個東西不是一個demo(樣本),有客戶願意去買。第二個客戶價值就是我們真正給客戶解決了實際的問題,而不是只是一個演示。我覺得這一點我們是做得非常好的。

畢嘯南:知名青年學者、媒體人。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中國傳媒大學博士。日本順正學園、台灣政治大學訪問學者。歷任香港電視台、財新傳媒製片人、主持人等。專訪基辛格、布萊爾、吳敬璉、王石、李開復、周鴻禕、劉強東、曹德旺、萬方、姚明、朗朗等各界領袖數百人。被媒體評為「中國新生代最高學歷主持人」。

中國AI領袖人物訪談:由知名青年學者畢嘯南推出,將從【政策與戰略篇】、【產業與機遇篇】、【投資與創業篇】、【風險與挑戰篇】、【人才與教育篇】、【BAT巨頭轉型篇】、【獨角獸崛起篇】七大篇章進行全方位、權威性探討。深度對話、專訪中國人工智慧領域頂尖領袖。

更多內容請收看財新視頻與瀾亭資本聯合出品的《中國人工智慧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為了不把黑人兄弟認作大猩猩,谷歌的演算法連真的大猩猩都不認識了
余凱:不做AI晶元,如何改變世界?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