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雕刻師-盤點那些棲身海外的國寶級葫蘆

我是雕刻師-盤點那些棲身海外的國寶級葫蘆

背景:

清末很多外國搜藏家經過各種的方法收集中國古物,當時國疲民蔽,外國軍隊強掠奪宮中大批物品,私人則趁機搜括從宮中流散出的各種物品,當然前者是不用付錢,後者可能是不需付錢〈饋贈〉,或需要付錢〈購買〉。

另外有一波以考古探險為名的所謂外國學者,挾著獵犬的嗅吻在中華大地肆無忌憚的搜尋獵取中國古物,如法國的伯希和,英國的史坦因,日本的大古探險隊更借考古之名遂劫之實。

更有日本人山中定次郎之屬,它經營主持的山中商會是海外規模最大的中國古董文物店,開盜賣之風的始作俑者,經營規模僅次於盧芹齋。在1924年和1926年,山中定次郎本人兩次親自登臨考察天龍山石窟。他買通守護石窟的主持,1927年前後所有散失海外的天龍山石窟造像名品,毫無例外地、全部都是山中定次郎指導山中商會盜鑿販售的。他同時是恭王府的大主顧,買下了大批恭王府的古物。

正文:

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The Freer Gallery of Art)和賽克勒美術館(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合稱為「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位於國家大草坪中段的南邊,獨立大道以北。館內藏有豐富的中國文物,其中有一批珍玩——清朝的蟋蟀籠〈CricketCage〉(備註:蟋蟀籠即鳴蟲葫蘆,此稱謂為英文直譯)藏品,這些精美的蟋蟀籠是用葫蘆、象牙、玳瑁,還有珍珠等貴重材料製作成,它的主要構成包括:一籠身、二籠口、三籠蓋。

籠身的材質主要是葫蘆,土黃至深棕色,葫蘆籠身的外觀主要有:原味的、雕塑的(即押花)、繪畫的(即烙畫)、其他類等四類型。

蟋蟀籠的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木竹瓦瓷很普遍,若說用象牙、玳瑁、珍珠為材製作的,市面上很少見,究因這種珍稀的材料並非一般市井小民所能供奉,若說有能力的首推皇室家族,所以從這些精緻考究的蟋蟀籠推想,可能是一批自清末皇宮或皇親國戚宅邸流出的物品。

現在介紹館藏的「清朝蟋蟀籠」:

母獅與小獅

材質:葫蘆,象牙

尺寸:高x寬12.7×6.5厘米(5x29/16英寸)

藝術鑒賞:籠口是象牙,籠蓋全象牙,雕母獅坐卧與兩隻幼獅戲耍,一隻小獅爬上母獅背上,一隻小獅四腿朝天仰躺地上,口含母獅手掌,孺慕之情溢於言表,雕刻精美與生動。

群獅競戲

材質:葫蘆,象牙,玳瑁

尺寸:高x寬12.4×6.5厘米(47/8x29/16英寸)

藝術鑒賞:葫蘆籠身刻畫八仙人物,籠口象牙,籠蓋座為象牙,帽是玳瑁雕群獅嬉戲,共計有九隻大小不同的獅子。

此葫蘆是用模子塑造成型後,在表面加以雕刻,葫蘆束腰刻單排方回紋,方回紋上方雕相互顛倒勾鎖的陰陽刻金鎖圖案,方回紋下方雕八仙人物,以六角蜂巢圖案為背景,葫蘆陰刻的部位都雕飾滿魚網紋,古色古香質樸可愛。

籠口與籠蓋座皆為象牙,牙白色澤溫潤,帽是玳瑁雕群獅嬉戲,上雕大小型態不同的獅子九隻,各異其趣。

整個蟋蟀籠呈現出富麗堂皇的典雅氣質。

雙獅戲球

材質:葫蘆,象牙

尺寸:高x寬14.4x6.5厘米(47/8x29/16英寸)

藝術鑒賞:籠口是象牙,籠蓋全象牙,雕兩隻獅子一同戲耍繡球,審視獅子型態一大一小,狀似母子,頗類似前面所述的一組全象牙雕「母獅與小獅」為題材的作品,雕工精美,整組蟋蟀籠瑩潔可愛。

蟠龍戲珠

材質:葫蘆,象牙,玳瑁,珍珠

尺寸:高x寬12.5×6.5厘米(415/16x29/16英寸)

藝術鑒賞:象牙籠口,籠蓋座為象牙,帽是玳瑁雕蟠龍,蟠龍龍頭居蓋中央龍頭朝向鑲有一顆珍珠晶瑩圓潤光華奪目(下圖為明珠特寫照)。

這一顆鑲珠在暗棕色的玳瑁中尤有點睛之妙,它發出熠熠的光芒,點綴在萬蒼叢中,格外耀眼與醒目,無怪乎詩人喜以明珠譬喻光明與頓悟事理,南宋茶陵郁禪師有一偈云:「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這首偈是郁禪師落橋悟道而作,他把開示比作明珠生光,可見明珠不止代表光明,還代表心性的澄明。

母雞帶小雞

材質:葫蘆,象牙,

尺寸:高x寬17.1x7.1厘米(63/4x213/16英寸)

藝術鑒賞:籠口籠蓋全為象牙,籠蓋中間雕母雞一隻,帶領五隻小雞環繞周圍。

此蟋蟀籠與「母獅帶小獅」,「雙獅戲球」之籠口籠蓋全都為象牙制,題材相近,有異曲同工之妙,雕刻的內容同為母子親情的展現,把角色由獅子換成「母雞與小雞」,這些日常生活貼近的小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倍覺親切,象牙潔白溫潤,葫蘆油潤,整體清新而亮麗。

蟠龍

材質:葫蘆,象牙,玳瑁

尺寸:高x寬12.7x7.1厘米(5x213/16英寸)

藝術鑒賞:葫蘆籠身下部周圍雕蟠龍環繞,余滿飾牡丹花,象牙籠口,籠蓋座為象牙,帽是玳瑁雕祥雲蟠龍,此蟋蟀籠身除腰身下部雕龍,其餘滿雕大朵牡丹花,外觀類似「八仙」,籠蓋雕祥雲蟠龍,類似「蟠龍戲珠」,乍看之下這個雕塑無甚缺陷,但總覺得缺少了甚麼,其中有一個圓缽形的物體,甚是蹊蹺。它圓而深的孔內空無物,又位在龍口之前,觀「蟠龍」格局頗似「蟠龍戲珠」,如果是如此,那麼這個缽口裡,應該有一顆珍珠鑲在裡面,而這個「蟠龍」蟋蟀籠原來應該也是一個「蟠龍戲珠」蟋蟀籠。懷疑原鑲有珍珠一顆,因脫落致遺留缺口

這個葫蘆籠滿雕大朵牡丹花,顯得無比的富麗堂皇,若籠蓋帽上玳瑁雕的蟠龍,也如「蟠龍戲珠」,那麼再有一顆明珠配上,這個葫蘆籠料將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傑作。

為證明這項疑問,故模擬將珍珠補上以還原貌。下面這張蟠龍葫蘆蟋蟀籠系模擬修改之作,非原品,僅供參考。

鳳尾蝶與喇叭花

材質:葫蘆,象牙,玳瑁

尺寸:高x寬16.2x7厘米(63/8x23/4英寸)

藝術鑒賞:象牙籠口籠蓋座為象牙,帽是玳瑁,雕鳳尾蝶與喇叭花藤蔓。

此蟋蟀籠蓋是玳瑁,雕喇叭花〈牽牛花〉蔓藤,所雕喇叭花蕊清晰可見,並雕大鳳尾蝶環聚頂上,葫蘆籠身是光胚,屬第一型葫蘆,在塑形時,有些缺陷,它沒有前面那些同型的平滑光亮,且可以看到明顯的模疤痕迹殘留在葫蘆上,這個疤痕有可能是模子拚合時偏差不正產生的也可能是模具老舊鬆弛導致的。

在這個圖上剛好可以看到模具約略的四瓣,前方與左右三瓣很明顯,另外最大的一瓣在圖左側邊緣可瞥見一小角,範圍約佔整個的一半,其大部分隱身於背面,幸好有這一張圖可以讓我們看到一點模具的奧秘,前方這一瓣明顯的凸出走位以致留下縫疤,而且縫疤愈往下愈明顯,這證明了一點是因為模具的箍緊套環約在籠蓋的位置,故愈往下束緊力愈小,所幸後面還有一個更有價值的寶貝能讓我們一窺堂奧,幫助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它是一個真真實實的葫蘆塑形模具,是創造這些精美葫蘆的母體。

這個葫蘆雖然有些缺陷,整體來說還是瑕不掩瑜,尤其因為這項缺陷,讓我們有機會揭開更多有關葫蘆製作的秘密,多少做出了貢獻。

金陵十二釵

材質:葫蘆,木,玳瑁

尺寸:高x寬18x5.7厘米(71/16x21/4英寸)

藝術鑒賞:籠身繪金陵十二釵人物,籠蓋座為木質,帽是玳瑁,雕葡萄葉果藤蔓。

「金陵十二釵人物」畫作似非用傳統筆墨繪製,似用燙印,即俗稱的烙畫,古時稱「火針刺繡」,是利用加熱的工具在材質上加溫,使加溫部位的材質因而產生炭化,控制加熱的溫度與時間,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炭化,產生不同深淺層次的色調,系列從淺棕到深黑,這種不用筆墨,而是運用材質本身的炭化物理性質來作畫,即俗稱的「烙畫」,製作烙畫除了需具有繪畫的基礎,還須有掌控溫度的訣竅。

一幅金陵十二釵人物不謂不好,若說求全之毀,內中還是有一些瑕疵,例如:畫中可發現一些烙疤、十二釵為首的仕女姣好的面龐就被一條烙痕破壞了,雖不很嚴重,然無可否認的,美好的臉蛋就被毀容了!傳說金聖嘆善批,任何人物到他筆下都免不了一批,連義薄雲天的關公都難倖免,一晚關公夜裡託夢希望他手下留情,當報以「車金」,及後金聖嘆坐案當誅,臨斬始悟,關公夜裡託夢,所謂擬報以「車金」實系報以「車斤」。這個故事是說做人要厚道,其實金聖嘆是求完美,並非有仇,這種做法似乎像雞蛋裡挑骨頭,但是初心本善,就不便置喙。

一不敢厚誣古人,二也沒聖嘆的才華,忠懇的說這幅「金陵十二釵人物」畫作,雖有微瑕,整個畫面清新可人,沒發現嚴重的炭化,彷如筆繪,足見運針馭溫的火侯,如運馭的功夫不好,這個可能就成炭畫了。所以這幅「金陵十二釵人物」確實是瑕不掩瑜,這個葫蘆蟋蟀籠確實是獨樹一格。

騎獅神祇人物

材質:葫蘆,象牙,木

尺寸:高x寬13x5厘米(51/8x115/16英寸)

藝術鑒賞:籠身有神祇人物雕塑,騎獅手持拂塵,可能是道教神祇,象牙籠口,籠蓋為木製,形制簡單如木塞,無雕花,以鑽圓孔代之,另用繩做把,以利開啟籠蓋,此籠尤為特殊,它和前面的蟋蟀籠,有許多不同的特徵,譬如:籠蓋的單純,既非象牙亦非玳瑁,而是木質,籠蓋也沒精緻的雕花通氣孔,只在木塞的籠蓋上用圓形鑽口代替,甚至還配了一條樸拙俗氣的繩子作手把,但相形起來,最特別的還是它那看似浮凸的籠身,前面所述葫蘆籠身大致三類型,第一類原型,特徵:光滑油潤,第二類雕塑,富麗堂皇,第三類繪畫型,採用烙畫,這個葫蘆籠身雕塑的是神祇人物,若歸入第二類雕塑型,和前面介紹地的好像差別頗大,而且它還兼有第三類繪畫型的特徵。

它為何特別?

再回顧一下「騎獅神祇人物」這個葫蘆籠身,首先這個雕塑的輪廓較深,有立體感,籠身上的雲朵、人物、獅子顯得尤其浮凸,沿著側面邊緣的稜線看,宛若陵谷,深淺的差異很大,比對「八仙人物」或「牡丹花」這兩組雕塑,從側面邊緣的稜線看並沒顯著的變化,也就是說這兩個籠身雕的深度很淺,那麼為甚麼有這樣大的差異呢?其實這是雕塑的方法不同,一個是「先雕後塑」,另一是「先塑後雕」,蟋蟀葫蘆籠身並非直接採用天然的葫蘆,而是用模具來塑造,塑造的模具一般是用木質製造,將木材先雕製成里想的葫蘆模型,把葫蘆幼果放入模具生長,等到適當時機取出加工,第一類原型就是應用這種方法,直接塑成,光胚不雕刻,「八仙人物」和「牡丹花」則是在原型的基礎上,再加以雕刻成里想的圖案內容。而「騎獅神祇人物」製作其實和第一類原型的工序一樣,只是原型的模型雕的是光胚,平滑的表面,「騎獅神祇人物」在製作模型時雕的是浮凸人物圖案模型,然後把葫蘆幼果放入模具生長,讓其塑形,所以說是先雕後塑。

因採用方法不同與物質的性質,在其中的差異,都有脈絡可尋,如在模型中生長的葫蘆雖然可改變形體,但要它按照我們的理想去生長,像有角有刺,有手有腳,是不可能的,它還是要依照基因成長,我們只能局部的去順應改變,所以期望一個有稜有角的作品是很難,這在古時的人早有體會認知,這些智能表現在葫蘆模型的製作中,拿「騎獅神祇人物」來說,裡面的雲朵、人物、獅子其外型很具象,可是邊緣都很圓滑,不會有斬釘截鐵的銳利邊緣,這就是雕模順應物性的明證,二、三百年前的實例,近者約三、四十年前,曾在日本看見方型與三角型的西瓜,首次看到西瓜如此模樣,完全顛覆了我的傳統觀念,原來西瓜也可以長的這樣?可從小在南部一望無垠的瓜田,見到滿地結果碩碩累累的西瓜,不是橢圓就是圓形,經不起好奇與質疑的心理,要弄個明白,求證之下才知是用模型塑造的,雖塑成了方型與三角型的形狀,但角落的部分還是極頓的圓弧形,陳年往事在人生的經歷上卻能幫助理解這個「騎獅神祇人物」看似簡單其實不凡。

「騎獅神祇人物」從浮雕的表面泛著光亮,和原型有同樣的性質,證明同一工序下,雖然模子胚面不同,物質反應的物性還是一樣,因為基本上它們是用同樣方式塑造的。同出於雕塑型,但和「塑後再雕」的葫蘆籠身明顯的不同,主要在於「先雕後塑」是利用葫蘆生長去彌合雕面凹凸空間,它的形體嚴格來講其實是塑成的,不是雕成的,先天受到限制,不像塑後再雕可盡情地用刀一筆一筆細細刻劃,塑後再雕不受生長的限制,所以在細節上表現可以更細膩,刀法在轉折上也比較尖銳,有時用刀的瑕疵留下破綻,如超越邊界、走位,都會留下不諧調的痕迹清晰可見,但無可諱言的無論在層次感與細膩度上,塑後再雕可發揮的自由遠遠凌駕於「先雕後塑」,相對的「塑後再雕」也有不自由的一面,受限於葫蘆的蘆壁厚度,難以刻劃展現立體的浮雕。

「先雕後塑」的缺點是層次與細膩度不夠,它雖能展現大片的立面浮凸,但往往失去細節,需要繪畫的補助來深化影像,所以在「騎獅神祇人物」,我們也可捕捉到它具有第三類型的影子,如「金陵十二釵」的烙畫,亦呈現在這個葫蘆上,「金陵十二釵」是純以畫來全面布飾原型葫蘆,「騎獅神祇人物」則是主要在塑後,再加上局部繪畫來布飾這個葫蘆,例如獅子臉部、蹄獸腿斑、人物點睛、額上第三眼、衣服花紋、座騎胯墊、籠底與頸部蓮瓣花紋等都是用烙畫來加強影像細節。

這個「騎獅神祇人物」雕塑,從獅前尚可見有蹄獸腿,應有其他神祇座騎隱藏在背面不得而見,這個葫蘆的奇特,除了外觀大異其常,還兼有其他類型的特徵,可以說是一個兼容並蓄的綜合體,它有原型的光澤表面卻不比原型光澤,它是雕塑體卻沒有刀雕的細膩度,它有繪畫卻只忝為配屬角色,乍看之下那些浮凸好像麻臉上的坑坑疤疤,配上一條庸俗的繩子,實在不起眼,甚至在型塑過程中模具不完美接合的疤痕都歷歷可見,可是看盡這些樸實的赤裸裸面貌表徵下,我發覺這個葫蘆獨樹一幟,它的外觀有吸引力,不由多加關注與審視,才發現它耐看,回味無窮,即便是丑,也丑的可愛,但我不認為那是丑,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奇特,雖非鶴立雞群,卻有一種不同凡響的的氣質!

木質籠蓋帽葫蘆籠

材質:葫蘆,象牙,木

尺寸:高x寬10x5.3厘米(315/16x21/16英寸)

藝術鑒賞:象牙籠口,籠蓋座為象牙,帽是木質,雕蟠龍

松樹雙鶴

材質:葫蘆,象牙,玳瑁

尺寸:高x寬14.4x5.4厘米(511/16x21/8英寸)

藝術鑒賞:籠身雕塑松樹雙鶴,象牙籠口,籠蓋座為象牙,帽是玳瑁,雕梅樹與花苞,有象牙底托。

此蟋蟀籠與前「騎獅神祇人物」蟋蟀籠同屬先雕後塑,但並沒有應用烙畫,這裡有兩個例子:一是「金陵十二釵」是淺色原味葫蘆,故完全用烙畫來表現,二是騎獅神祇人物是淺棕色高浮雕葫蘆,以雕塑為主,故用局部烙畫來襯托,而這個松樹雙鶴是深咖啡色雕塑,和騎獅神祇人物都是高浮雕,看松樹的針葉都幾乎變成熱帶闊葉可知,它和騎獅神祇人物都面臨無法表現細節的缺憾!而更因為深咖啡底色,它無法用局部烙畫來彰顯細節,其實是用了效果也不大,這是葫蘆烙畫一般采淺色系的主要原因。

雖然失去了細膩感,也沒用烙畫輔助,但「松樹雙鶴」自有一分朦朧的意境美。

鉛錫合金附蓋盛水容器

這是一個用鉛錫銅合金製作的圓形有肩附頸銀灰金屬罐,並有頸蓋,罐身和頸蓋有護套,是用藍色棉布縫製成,似乎是葫蘆蟋蟀籠的配套,但不知何用?

蟋蟀籠收藏盒

材質:木、棉布

尺寸:高x寬21.9x35.9厘米(85/8x141/8英寸)

藝術鑒賞:圖中是一個專為收藏儲存葫蘆蟋蟀籠的收藏盒,盒子為木製圓形,直徑約三十六公分,高度約二十公分,盒內中央有一個鉛錫合金附蓋容器,〈英文名稱這個容器是盛水容器,為甚麼在葫蘆蟋蟀籠里配一個大水罐,這個罐可裝食品、飼料、甚至酒甚麼的、甚至小物品的儲藏?在未明用途前,仍按原稱,沿用盛水容器〉盛水容器的外部圍繞的環狀區空間能收納十個葫蘆蟋蟀籠,每個蟋蟀籠單獨用織錦布套盛裝保護。

看這些做工精緻與講究的蟋蟀籠,一併具全的羅列在收藏盒內,構成無比完美的一套精典組合藏品,閉目靜思,神遊太虛,彷佛已置身在輝煌盛世,感受古人遊藝賞玩的閒情逸緻。

面對這些珍玩,佩服古人巧思,及工善其事,器盡其利的精湛工藝,把一項微末小品發揮的淋漓盡致,這種精神不得不昂然起敬,這種技藝不得不嘆為觀止!

葫蘆蟋蟀籠塑造模具

材質:木

尺寸:高x寬x深29x7.5x7.5厘米(117/16x215/16x215/16英寸)

藝術鑒賞:這是一個木質模具,用以製造葫蘆蟋蟀籠體,模具整體像一個紡錘形,尾端為圓錐形,頭部為圓柱狀有,一圓孔,孔配一推拔形的把手,紡錘形體內部為空心,是塑造葫蘆型體的空間,模具沿縱長剖為不等四瓣,組合時,拼合四瓣,用一個圓環狀緊箍自柱狀頭部套上,柱狀頭部的設計是略微做成推拔型,越往內徑圍越大,這樣環狀緊箍越往內移就鎖的更緊可將模具牢牢地縛在一起,欲塑造模型時將圓箍自柱狀頭部退下,移開模辦,將「手把」自模內取下,再把未長成葫蘆放入,合攏模具用箍套緊,就可靜待葫蘆成長定型,因為沒有詳細圖可資參考,推想手把的功能是用於方便收藏儲存,及不使用時可塞住洞口防爬蟲入內,仔細審視這個葫蘆蟋蟀籠塑造模具與雕有「騎獅神祇人物」的蟋蟀籠外型吻合,可能騎獅神祇人物就是用這一類形的模具塑造出來的,在前面所介紹的葫蘆蟋蟀籠有好幾類型與形狀,欲做出這些蟋蟀籠應有許多不同尺寸設計種類的模具,可惜的這是唯一發現的塑造葫蘆模具。

依據尺寸數據顯示,這個模具的長度連把手達29公分,最大外俓是7.5公分,由圖中可看出模子實際有效部位是緊箍下與尾部圓錐之間約10餘公分的長度,〈這個數據可參考實際的成品來比對。

從成品〈騎獅神祇人物〉的外徑與模子的外徑,可推算出模具的厚度約為1.25~1.5公分,因騎獅神祇人物表面是浮凸的,深淺約有0.25公分,若是光胚,沒有凹凸,模具的厚度可能是1.25或1.5公分。

模具的厚薄度是蠻關鍵的設計因素,如果太厚了模具會很重大,但如果太薄了可能模子承受不住會脹裂,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不多,只能用蠡測。

雖然是設計去塑造葫蘆籠的模具,本身也成為巧匠大師設計的對象,仔細看模具的外觀就是一個如實的雕花葫蘆模型,上面刻滿著盤常與十字金剛杵的花紋圖案,精美圖案襯映下,配合木質本身質樸的深棕色澤與紋理,與沁染的暗褐色地,這個模具本身就是一個精采奪目的曠世傑作一個精緻無比的雕刻藝術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雕刻師 的精彩文章:

我是雕刻師-如此巧奪天工的玉雕,絕對讓你嘆為觀止
秋人雕刻竹藝,個個創意新穎,滿滿的都是驚喜

TAG:我是雕刻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