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方國家為啥愛用僱傭兵打仗?給錢就賣命

西方國家為啥愛用僱傭兵打仗?給錢就賣命

僱傭兵,其英文與「唯利是圖者」是同義詞,中國古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是對這類人的生動描述。據俄媒報道,一項私人軍事公司合法化法案已提交俄政府作專家結論,受到外界普遍關注。報道稱,在國內外私人軍事公司供職的俄羅斯人有幾十萬之多,儘管這些現代僱傭兵在俄國內仍處於半合法狀態,但如此眾多的數量顯示出旺盛的市場需求。事實上,僱傭兵在某些西方國家已成為合法存在,並一直活躍在熱點地區的戰場上。

各取所需,

僱傭兵背後帶有政府影子

阿富汗安全官員與英國安全承包商會面。

現代僱傭兵行業開始以「私人軍事公司」的名頭向正規化、企業化方向發展,其經營範圍包括向僱主提供武裝人員參與各種軍事活動、幫助僱主完成軍事訓練、裝備採購及情報搜集等工作。實際上,負責完成這些工作的「私人准軍事人員」仍然沒有擺脫僱傭兵的身份。俄媒數據顯示,私人軍事公司的業務覆蓋全世界110多個國家,目前,全球已有幾百家這樣的公司,員工總數超過500萬人。專家指出,僱傭兵市場需求如此旺盛,軍事活動的政治和經濟成本低是最主要因素。

冷戰時期,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對抗集團有時會被拖入「熱戰」,直接派遣本國軍隊參戰,無疑會冒戰爭升級的巨大風險,僱傭「私人准軍事人員」就成了最佳選擇。於是,僱傭兵們收錢辦事,三天兩頭在熱點地區製造「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事件。「由私人准軍事人員出面『熱對抗』,成功了只需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就能擴大本集團的影響範圍,失敗了只需把責任推到個人身上,無需承擔過多的政治風險,是一件無比划算的買賣,」美國軍事史作家斯坦恩·克羅克在《美國的另類軍事力量:私人軍事承包商》一書中指出。

冷戰結束後,僱傭兵依然從不缺席歷次衝突與戰爭,就連俄羅斯也不例外。比如,2013年,在敘利亞就曾活躍著一支被稱為「斯拉夫兵團」的僱傭兵組織,創造過在幾小時內擊退數千名武裝分子的紀錄;該團成員返俄後,被俄聯邦安全局招募,並派往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當俄空天軍在敘利亞開始行動後,他們又被調往中東,以這部分人為主,俄組建了「瓦格納私人軍事公司」。克羅克認為,政府使用僱傭兵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省錢。另外,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政治原因——可以避免政府因士兵傷亡過多而陷入被動。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稱,僱傭兵傷亡不必列入美軍名單,有助於避免輿論因士兵死亡過多對政府進行抨擊。數據顯示,2009年1月1日到2016年3月31日,共有1540名私人軍事人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喪命,超過同期美軍士兵的死亡數量(1301人)。

名聲掃地,

僱傭兵=見錢眼開的「戰場流氓」

資料圖:廓爾喀僱傭兵是世界聞名的外籍僱傭兵團之一,他們來自於尼泊爾加德滿都以西的廓爾喀村。

冷戰時期,非洲頻發政變,為壓倒對手,各政治派別經常會僱傭准軍事人員衝鋒陷陣。1960~1961年剛果危機期間,一個名為「五個突擊隊員」的僱傭兵組織多次在政府軍和反叛武裝之間倒戈,讓僱傭兵們「給錢就賣命」的特點顯露無遺。

即便到了現在,僱傭兵的名聲也很差。對職業軍人來說,他們就是一群毫無約束的殺手,只會製造死亡、痛苦和混亂。2005年9月,美軍步兵第3師(當時負責維持巴格達安全)副師長卡爾·霍爾斯特准將對包括德陽集團在內的幾家私人軍事公司給出了如下評語:

「在伊拉克,這些傢伙紀律渙散,經常做出格的蠢事!他們會肆無忌憚地向平民開槍,我們無法約束他們,但不得不去收拾他們留下的爛攤子。所以,當我們需要大量人手時最好不要指望他們。」

有人認為,朝不保夕的生活是造成僱傭兵恣意妄為的主要原因。根據日內瓦公約,被敵方抓住的僱傭兵並不享受戰俘待遇,只會被當成普通罪犯關進監獄甚至直接處死。即使他們安全回國,也可能被關進監獄。一個典型的例子發生在2004年。當時,70名持南非護照的僱傭兵因被控密謀推翻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而在辛巴威被捕,律師稱,如果不被引渡回南非,他們可能被判處死刑。

另外,沒有信仰、沒有祖國、金錢至上的思想也讓他們失去了最後的底線。調查顯示,活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的私人准軍事人員幾乎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判斷是否接受任務的唯一標準是能不能收到滿意的報酬。《福布斯》雜誌曾指出,美國政府為吸引僱傭兵開出「天價」——高出正規軍士兵津貼10倍甚至15倍!數據顯示,一名軍齡3年的士官每年在伊拉克戰場上可收入1.998萬美元,而一名經驗豐富的私人准軍事人員每年能掙15~25萬美元,比駐伊拉克美軍司令的收入15.4萬美元還要高。

禁而不絕,

僱傭兵更換的只是名稱

資料圖:美國電影《僱傭兵》劇照。

「黑水」公司、軍事職業資源公司、德陽集團以及「廓爾喀」安保有限公司等是目前幾家比較著名的全球性僱傭兵機構。不過,其成員的公開身份不再是僱傭兵,而是「私人安保人員」。之所以在稱謂上進行調整,一是出於改變形象的需要,另外一個是為了「適應規則」。

聯合國於1989年12月批准《禁止招募、使用、資助和訓練僱傭兵的國際公約》,嚴厲禁止各簽字國在戰場上使用僱傭兵。不過美、英等國根本不為所動,不僅拒絕在公約上簽字,還為僱傭兵機構「洗白」提供便利條件——幾家著名的僱傭兵組織紛紛更名、重組,搖身而成私人軍事公司或安保公司。

2007年10月,聯合國發布調查報告指出,「黑水」公司等所謂的「軍事承包商」本質上仍然是「新形式的僱傭兵」,是不允許存在於現行國際法規框架之下的。然而,美國人卻狡辯稱,「指責美國政府的安保承包商為僱傭兵的說法是非常不準確的,承包商安保人員與我們簽訂有合法的合同,把他們稱為僱傭兵是一種貶低。」

有媒體評論認為,改頭換面的僱傭兵日益成為國際安全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使用他們可以淡化國家對抗因素、規避道德層面的不利影響,因而頗受某些西方國家青睞。但對於這些能力可觀國家又難以完全約束的武裝集團,「用」的同時也要做好「防」的工作。

(本文刊於《中國國防報》2018年2月12日04版,原標題《西方國家為啥愛用僱傭兵打仗?》)

作者:王權

編輯:張小麗 李響

編審:曲延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職位越高,越要忠於人民
老兵請注意:年終歲尾,警惕詐騙!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