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值得重視的集體不安和無力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值得重視的集體不安和無力

文丨令狐卿

最近兩天,一篇公號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廣為傳播,不僅僅是達到十萬+的閱讀量,更引起讀者廣泛的共鳴。作者記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在抵抗岳父染上流感、最終不幸病故的全程,家人那種奔波心累,那種個人與醫療系統的互動,突發病魔與無奈命運的衝突,都讓人陷入某種程度的不安和無力。

作者的岳父從偶染流感,到最終病逝,經歷了一個常人最後一個月的生命歷程。而輾轉求醫,動用社會活動能力,聯繫數家醫院轉院,再到最後在ICU病房上人工肺的昂貴支出等,更讓人聯想到有適當資源、但又難比權貴的中產家庭,為天降變故竭力奔走的中產提供了樣本。

作為公號文,其記錄的遭遇並沒有得到權威信源的印證,事件以及文中諸多細節的真實性,現在還很難確信。但文章用親歷筆法講述的故事,可能是流感季提早爆發以來,第一個從病人角度詳細講述「流感猛於虎」的警示文章。作者親歷,文筆樸素,事關生死,因而有一斑窺豹的效果,所以激發了讀者強烈的危機意識。

要理解這篇文章的流行傳播,至少需要了解三個方面的背景:一是中產家庭在遇到疾病打擊時拼盡資源的共情效應;二是本次全球範圍、我國尤其嚴重的流感爆發引起的社會擔憂;三是在昂貴的生命最終支持系統、醫療系統的不確定局面下,個人及家庭財產的抗風險配置。

中產階級的不安全感從作者和讀者的「互動」中暴露無遺,再一次證明,教育和醫療是最容易激發中產共情的兩大主題。前者涉及下一代如何成長,怎麼確保階層穩定並向上流動;後者則關係到大人的安危,怎麼為孩子提供安全的庇護,一次事後傳播的流感死亡病例,擊中中產軟肋。

讀者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到文章故事中,當岳父堅持光膀子吹風時,家庭內部怎麼在既有的權力關係下勸說老人?當出現流感時,如何果斷切斷對孩子及家人的感染鏈條?從治療流感最好的朝陽醫院轉出時,艱難的選擇是對的嗎?進ICU、上人工肺、每天2萬塊的開銷能頂多久?

作者家在北京,買有幾百萬商業保險,家有車、自住房,擁有醫院人脈,可以上網查找資料,有家庭親戚的後援,流動現金可以支撐三四十天昂貴的ICU……儘管如此,仍然買不到達菲,所以每個讀者都會回頭拷問自己:如果我攤上了這件事,會是什麼結果?

這是文章廣為傳閱的心理基礎。同時,它在共情之外,也展示了更多「硬核事實」,包括但不限於:醫護人員很努力很敬業,但即使三甲醫院也不是每家都有達菲供應;北京的大醫院疲於應付流感爆發,流感整體情況不明;醫療方案的愈後、風險等還可以更詳細地告知家屬嗎?

另外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當然不是「北京摺疊」或「逃離北京」的另一種版本,可在網友的跟評中,也確實發現南北醫院的差異。比如有網友說深圳的醫院很容易取得達菲,這對早期流感治療很有效。所有這些,都讓人隱隱意識到南北差異或許存在,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人的生死。

更為關鍵的是,《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感冒致死」的岳父,感染的「未知病毒」到底是什麼,以及它會不會有傳染的潛在風險,這些信息已經超出了一般網文的範疇,需要疾控部門有所回應。盤桓在這篇文章的大眾不安心理,特別需要流感及其防控的真實信息披露。

從往年的情況看,流感爆發前也有疾控中心嚴加防範、但結果卻沒什麼危害的情況,後來隨著嚴控疾控信息發布流程,相關的信息反而變少。如何在流感爆發與疾控防治信息披露上取得平衡,也需要主管部門善加籌措,這是該篇網紅文章需要被正視的問號之一。

總之,不管這篇文章的核心事實有多少解讀角度,但它發出的警示是明確的。相信醫生,如有流感癥狀,趕緊就醫;相信科學,及早配置家庭保險及財產抗風險方案,都是明確的警訊。除了文章的共情之外,所涉部門以職責衡量,找漏補缺,與大眾良好互動,也都是人們的期待。

( 編輯:解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條中國 的精彩文章:

組圖:這樣的17歲太成功!易烊千璽紐約受訪將觀禮格萊美
廣西民眾保持傳統習慣 熏臘肉迎新年

TAG:頭條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