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血性江西都督終究還是寡不敵眾,猶猶豫豫終於舉起討袁大旗,但還是失去了最佳機會

血性江西都督終究還是寡不敵眾,猶猶豫豫終於舉起討袁大旗,但還是失去了最佳機會

1913年6月9日,袁世凱在做好了政治、軍事準備以後,指責李烈鈞「不稱厥職」,「不孚眾望」,悍然下令罷免李的江西都督職務,任命黎元洪兼領江西都督,任命歐陽武為江西護軍使,賀國昌為護理民政長,陳廷訓為江西要塞司令官。歐陽和陳都是李烈鈞的重要部將,袁世凱利用他們來穩住江西,作為控制江西的過渡,企圖用政治手段來瓦解革命黨人。

李烈鈞(1882-1946),原名烈訓,字協和,別號俠黃,江西武寧縣人

李烈鈞(1882-1946),原名烈訓,字協和,別號俠黃,江西武寧縣人,1902年入江西武備學堂學習,1904年被選送日本學習陸軍,1907年經張繼等人介紹加入同盟會。1908年回國後,先後在贛、滇任職。武昌起義後,他回到九江被推為江西都督府總參謀長。後率艦隊西上援鄂,任蘇、皖、粵、鄂、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李烈鈞出任江西都督後,堅持革命立場,與袁世凱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被譽為民黨急先鋒。李烈鈞被罷免,就成了二次革命的導火線。

張繼(1882—1947),河北滄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

袁世凱對革命黨人地方實權的剝奪,迫使革命黨人不得不作出最後的抉擇:是隱忍待時呢,還是背水一戰?儘管局勢已經十分明朗,革命黨人在做出最後抉擇時仍然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搖擺過程。當時,孫中山義憤填膺,竭力主戰。他派南下參加討袁的參議院議長張繼及馬君武、邵元沖、白逾桓四人到贛,動員李烈鈞聲罪討袁。但這時李烈鈞鑒於他的同盟反袁的主張久久得不到響應,因而顧慮重重,打起了退堂鼓。法律解決的思潮,磨損了李烈鈞的戰鬥意志。

柏文蔚(1876-1947年4月26日),字烈武,安徽壽州人

6月15日,李烈鈞卸職離開南昌前往上海。當李經安慶與柏文蔚會商,然後於6月19日到達上海時,孫中山已離滬赴澳門。李草率卸職離贛,遭到滬上黨人的責難。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

就在李烈鈞離開南昌的當天,歐陽武即致電黎元洪,表示擁護中央。旋即就任江西護軍使,並根據黎元洪的要求,代理江西都督。6月18日,歐陽武從九江啟程赴南昌,路經湖口時,撤換了反袁比較堅決的水巡總監蔡銳霆,19日到達南昌,翌日即接管都督印信,履行職權。第二師師長劉世均旋由南昌調赴九江。歐陽上任後,立即著手破壞李烈鈞的備戰體制,下令「取消軍政司,裁撤總務廳,停止徵兵,解散兵站」,並將前沿部隊撤回江西腹地。這是李烈鈞輕易離開江西所造成的惡果。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競存,廣東海豐人

6月底,孫中山由香港回到上海。這時候,各省的空氣依然相當沉悶。李烈鈞滯留滬上,陳炯明遲遲未上任,革命黨的一些帶兵將領還在希望保存實力。孫中山對於黨內這種渙散的狀況非常氣憤。於是,孫中山、黃興又宴請李烈鈞,動員江西起兵發難。當時,恰巧江西第一旅旅長林虎派團長李思廣到上海尋找李烈鈞探聽消息。李思廣向李以及在上海的革命黨人彙報了江西軍隊士氣旺盛、鬥志高昂的情況,李烈鈞終於下了首先發難的決心,並密電贛中將領速作起兵準備。

李純(1874~1920),字秀山,天津府河東水梯子大街東興里人

7月8日,即北洋軍駐信陽之第六師師長李純到達九江的那天,李烈鈞也悄然抵達湖口,部署起兵事宜。11日,李純得到陳廷訓的當面緊急報告,得悉李烈鈞已經佔領湖口。在湖口,李烈鈞令要塞鳴炮,宣布獨立,並發布討袁檄文、對外通電及對黨團公啟,還向各屬及人民通電宣布約法三章:「一、誓誅民賊袁世凱;二、鞏固共和政體;三、保障中外人民生命財產。」7月13日,江西省議會開會,推舉李烈鈞為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為都督,賀國昌為省長,俞應麓為兵站總監。唯歐陽武稱病不出。

這樣,江西首先舉起了討伐袁世凱的大旗。

當袁世凱手握重兵,錢款充足,企圖阻止他發動戰爭的調停都是徒勞,浪費時間而已

宋教仁的死讓孫中山決心走上武裝革命道路,但革命黨內部卻爭論不休以致軍事上一籌莫展

有錢使人硬氣,袁世凱向帝國主義列強借到錢後就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與孫中山決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研究僧 的精彩文章:

作為晚清第一權臣,他的手段謀略之高明,把孫中山黃興騙得團團轉,甘心擁護他當大總統
孫中山真是眾望所歸,人還沒到南京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這是怎樣一種人生境界

TAG:民國歷史研究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