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毛澤東:《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

毛澤東:《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

1

是偷還是送?

貞觀年間,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染紅了永欣寺的廟門,一名叫蕭翼的書生,推門而入,緩步走到大殿的壁畫前駐足欣賞良久,寺中的辯才和尚見他這般痴迷,忍不住與這書生攀談起來,兩人從禪宗道學講到詩詞歌賦,談天說地,評書論畫,越聊越投機,辯才於是邀請書生留宿寺中徹夜長談。

《蕭翼賺蘭亭圖》

當兩人談論到書法臨帖時,蕭翼突然神秘地說道:聽聞您的師傅智永禪師乃是王羲之七世孫,書法盡得王氏真傳。前些日子小生得到了件王羲之的真跡墨寶,如今聖上對王羲之十分推崇,重金收購其真跡,我也有意為聖上獻寶,可如今民間各種流傳字帖真假難辨,還請禪師品鑒真偽。

辯才看過字帖後,笑了笑:這是假的,還好你沒有獻給皇上,否則這欺君之罪是逃不了。

蕭翼聞言大驚:禪師可不要開玩笑,我這可是花了大價錢買下的,您仔細看看這幅《蘭亭序》,這章法、這字體……

辯才和尚沒等他說完就打斷了他:假的真不了,真的《蘭亭序》還在我屋樑上……咳咳

辯才說到這急忙打住,轉到其他話題上,蕭翼也像完全沒聽到般,話鋒一轉:禪師乃是王氏後人的高徒,您說是假的自然就是假的,我信您。

辯才和尚

第二天一早,負責看門的小和尚跑來告訴辯才,蕭翼昨夜急忙離開了寺廟。辯才聽完看了一眼空空的房梁,轉身走向師傅生前所住的閣樓,那句「書不成,不下此樓」言猶在耳,師傅智永臨終最大的憾事是未能將祖先精妙絕倫的書法弘揚於世。「世間二王字帖真假難辨,唯有如此才能取信於天子,徒兒辯才年事已高,能助師傅一臂之力此生無憾。」

2

聖君的崇拜

大唐長安城,唐太宗接過蕭翼獻上的《蘭亭序》真跡,心想好個膽大的辯才,下旨徵召此帖你謊稱尋不到,沒想到竟是想私藏這絕世珍寶。欣喜若狂的唐太宗立馬大宴百官,還命朝中書品不俗的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馮承素等人參照《蘭亭序》原本進行臨摹,寫好的摹本被作為大唐第一書貼賞賜給重要的王孫貴戚以及外邦使節,自此,消失已久突然現世的《蘭亭序》成為了流芳百世的天下第一行草,之前名氣都不如自己兒子王獻之的王羲之也在一國之君的極力推崇下晉級為「一代書聖」。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一手捧紅王羲之的唐太宗,對偶像的痴迷程度可謂驚人:他重金搜羅了上千幅王羲之字帖掛在寢殿內,朝夕對看鑽研學習。這位一言九鼎的天子還在《晉書》中撰寫了《王羲之傳》結尾的「論」,對王羲之的崇拜毫不掩飾:「詳察古今,精研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王羲之

鼎盛唐朝從來不缺少偉大的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但在唐太宗的推動下,王羲之成為了唯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完美的「書聖」。不僅皇帝自己身體力行地學王羲之,還發動群臣掀起學王羲之熱。

馮承素摹《蘭亭序》

唐太宗臨終時,他還特意囑咐繼任者李治一定要把《蘭亭序》的真跡殉葬入陵,李治深受父親唐太宗影響也對《蘭亭序》情有獨鐘有些不舍,但一直負責鑒別王羲之真跡的大臣褚遂良卻跳出來力勸新帝將《蘭亭序》真跡殉葬。這一反常的行為令人費解,據說是有人發現太宗手上的《蘭亭序》真跡和智永禪師所寫《真草千字文》中的字體及其相似,令人懷疑這真跡並非王羲之所作。皇帝怎麼會錯,他認定的書聖神品,怎能是贗品?唯有將真跡深埋地下,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3

筆墨官司,千古之辯

東晉《王興之夫婦墓誌》

歷史的車輪碾過千年,轉眼到了1965年秋,晉代古墓的挖掘令這件千年迷案又掀波瀾。當時,在文藝界位高權重的郭沫若發表了一篇名為《從王謝墓誌出土論〈蘭亭序〉的真偽》的文章,文中根據南京出土的東晉王興之(王羲之兄弟輩)夫婦、謝鯤(晉朝名士謝安的伯父)的墓誌全是隸書字體寫成,斷定王羲之所處的晉代是從隸書向楷書的階段,不可能出現《蘭亭序》這樣成熟的行草字體,郭據此懷疑《蘭亭序》根本不是王羲之所作。

郭沫若

此文一出,整個文藝界都沉默了,沒有人敢跳出來反問這位學術界泰斗做出這種草率主觀的論斷科不科學,因為郭的文章里引用了一個人的觀點為自己站台:康生,而且剛出土的晉代墓誌資料也是康生提供給郭,這背後的含義不言而喻。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1965年正是文革爆發前一年,對政治稍微有洞察的人都不會去碰這種敏感事件,誰都不知道一篇文章會不會引發一場海嘯般的政治運動。

高二適

就在這人人自危的沉默中,一個沒什麼名頭的文史館館員高二適,憑著自身淵博的文史知識和文人的鐵骨耿直,寫了一篇《蘭亭序的真偽駁議》對郭的文章逐項反駁:僅憑兩塊晉代墓碑為隸書所寫就斷定所有晉代人都只寫隸書,缺乏實證,隸書寫碑本來就是常事,用行草寫才奇怪呢;如今我們看到王羲之《蘭亭序》多是出自唐初歐陽詢、虞世南等大師的摹本,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推崇更是世人皆知,難道他們對書法的鑒賞能力會比你差?另外,單看王羲之的《蘭亭序》,其章法、結構、筆法等無不堪稱完美,行文表現的文思與博大胸襟更是晉代士族精神的集大成。總之,《蘭亭序》絕對是王羲之所寫。

文徵明臨寫的《蘭亭序》局部

高二適的文章寫完卻沒有報紙敢發表,他只好輾轉託人將文章送到了毛澤東手上,希望能得到公開發表的機會。毛主席一生喜愛書法,對王羲之的《蘭亭序》也是十分推崇,他曾這樣說「王羲之的書法,我就喜歡他的行筆流暢,看了使人舒服。我對草書開始感興趣就是看了此人的帖產生的。」因而他對《蘭亭序》真偽之辯也是格外關注,收到信後及時回復表態「筆墨官司,有比無好」。面對各執一詞的說法,這《蘭亭序》到底是不是王羲之所寫?毛主席自然也很好奇。

於是,關於《蘭亭序》的真偽在全國書法學術界引發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大辯論。在如今的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幅書法作品,其真假有這麼重要嗎?任何事件背後都無法脫離其發生的時代,那時的很多知名書法家都沒有直接寫文表態,但私下卻一致力挺高二適,因為若《蘭亭序》被證偽,那王羲之其他的現存作品是不是也是偽作?王羲之的地位在書法傳承中舉足輕重,東晉以來的書法名家多少都受其影響,對王羲之的否定,很可能會延伸對到整個書法史的顛覆,進而就是對千年中國歷史一邊倒的黑化,最輝煌的文化應建立在過去的廢墟之上,這種荒謬的顛覆論調在當時的環境下是極有可能變成現實的。《蘭亭序》的真偽也慢慢演變成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尖銳對決。一個學術問題就這樣捲入了政治旋渦。

書法家啟功

在這場辯論中曾撰文支持郭沫若的書法家啟功,後來在傳記中為自己辯解:當時我是被點名寫文也是無可奈何,只好借郭老文中的明顯漏洞當切入點來寫,故意睜眼說瞎話,明眼人會知道我是言不由衷的。

那麼,《蘭亭序》的真偽之辯最終結論是什麼呢?

答案是沒有,因為在第二年,一篇名為《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文章發表,點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人們哪裡還有精力去關心這件「小事」?

4

還歷史以真相

趙孟頫臨《蘭亭序》局部

我們所熟知的《蘭亭序》是不是王羲之所寫?至今仍是書法界的一大迷案,或許當辯才處心積慮向天子獻寶時,他也不能篤定蘭亭為真,而當唐太宗得意地向世人展示這一神品時,答案就不重要了,大唐有了統一的書法審美標準,《蘭亭序》就此成為唐代乃至後世研習書法必學法帖,時至今日當一個人想學習書法時,第一個想臨的帖還是它。

歷史有唯一的真相嗎?人類的歷史夾雜了太多謊言和假象,為權力為名譽為信念,或誇大或隱瞞或篡改,今天的我們只能看到被人為修改過的昨日片段,那些躲在歲月背後的真相,你永遠無從知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體書法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把國畫繪在紙上,她把國畫刺在你身上
書法運筆的速度

TAG:傅體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