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鄉鎮中醫館遭遇「招醫」難

鄉鎮中醫館遭遇「招醫」難

近日,招遠市衛計局副局長李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截至2017年年底,招遠市已建成11家鄉鎮中醫藥綜合診療區。鄉鎮中醫館建設過程比較順利,農民接受得也比較快,但招醫難、留醫難成了目前的突出問題。

李妮介紹,剛開始計劃在鄉鎮建中醫館時,最擔心的是中醫館建起來、醫生也招過來後,百姓不認可中醫,中醫館會成為一種擺設。「2015年,作為試點先後在齊山鎮和張星鎮建立了中醫館。沒想到,開始的擔心完全多餘,群眾對中醫的認可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李妮介紹說,有了成功例子,2017年畢郭、夏甸新村、辛庄等地中醫館也順利完成建設,截至去年年底共建成鄉鎮中醫館11家。

記者了解到,鄉鎮中醫館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來自齊山鎮道東村的患者齊淑霞說:「我之前頸椎、腰椎都不好,西藥吃多了,胃也不好,後來吃了中醫館楊醫生開的中藥,效果很好。這不,這兩天不小心把腿扭傷了,一大早就過來排隊看看,再拿點中藥。」

齊淑霞口中的楊醫生叫楊京敏,是一名從業30多年的老中醫,被聘請到中醫館坐診。楊京敏憑藉著精湛的中醫技術,很快得到患者的信任。2月2日早上九點,楊京敏辦公室門口已排了很長的隊伍。「每天患者就早早過來排隊,楊醫生得一直忙到很晚才能下班。」齊山鎮道頭中心衛生院院長邵志松介紹說,「去年楊京敏研製了治未病的中藥膏,慕名而來的百姓就更多了。目前,很多患者都是為了掛楊醫生的號過來的。但現在中醫館很缺乏像楊醫生這樣的中醫人才。」

記者在隨後的採訪中了解到,鄉鎮中醫館缺少專業人才這一問題比較普遍,招遠11家中醫館幾乎都面臨這個問題。邵志松分析說:「基層醫療機構待遇低、環境差,扶持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的硬體,這導致很多具有正規中醫藥大學學歷的大學生不願來基層工作。」

根據目前鄉鎮中醫館遇到的人才短缺問題。邵志松希望各級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高基層中醫藥人員待遇;相關部門應適當放寬基層中醫藥人才聘用制度,並與相關大專院校中醫藥專業學生簽約免費生;根據國家中醫藥發展規劃要求,建議醫保政策適當向中醫藥傾斜,支持鄉鎮中醫館發展。

農村大眾報記者 房孝鈺

(農村大眾報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果可以,我願意一輩子待在他的畫里!
讓你一見鍾情的傢具,是什麼樣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