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集福卡為何容易讓我們陷入「被詐騙」的囚徒困境?

集福卡為何容易讓我們陷入「被詐騙」的囚徒困境?

臨近春節,各大平台推出了搶紅包的活動。自2014年微信推出紅包以來,搶紅包如今已成為了一種新的春節風俗,但最近頻繁出現的詐騙陷進卻給這份喜氣蒙上了一層陰影。

集福讓我們歡樂,但騙子卻盯住了我們的錢包

相信最近大家又被各種群裡面的福卡紅包刷屏了,那些許久沒見面的朋友開始密集的給我們發信息討要各種福卡。但就在大家忙著收集「福卡」的時候,騙子們卻會以互換五福為誘餌,趁機盜取受害人的資金賬戶和密碼等個人信息。

最近新華社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警方緊急提醒:你在「集五福」的時候,有人正盯著你的錢包!》,這篇文章列舉了幾種騙子慣用的手法:一是借互換「五福」為誘餌,與受害人取得聯繫後,讓受害人掃描帶有木馬病毒的二維碼鏈接頁面後,盜取受害人的相關信息,從而實行詐騙;二是通過網上求福加他人為好友,結果按照對方的要求發去紅包後,被對方直接拉黑。

此前還有媒體報道,有心懷叵測之人將帶有病毒的鏈接偽裝成紅包模樣發出來,一不留神可能你就就「中招」了。還有一部分網友為了搶到福卡,甚至連外掛都用上了。原本集福卡是偏向娛樂性質的紅包遊戲,但最後卻變了味,從而跌入騙子的陷阱。

對於如何預防集福卡的騙局,這裡我給三點建議:不要接受陌生人贈福,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和陌生人交易買福字,可能你出錢後對方就拉黑你,「錢+福」兩空;不要告知他人你的支付寶賬號,不添加陌生人為好友。

頻繁出現的詐騙陷阱,福卡到底要不要背鍋?

今年集福卡玩得最熱鬧應該是支付寶和今日頭條了,支付寶宣布投5億給收集全五張福卡的用戶進行瓜分,而今日頭條則狂砸十億收集12生肖加上「發」、「財」二字。

雖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卻沒有任何區別。而在我們用盡洪荒之力「集福卡」的時候,曾經發生的詐騙行為似乎又開始密集出現了。對於這些陷阱的出現,我們自然要打擊不法份子,但平台背後的規則可能也值得深思。

1、失控的社交關係鏈傳播

無論是支付寶,還是今日頭條,他們的集福卡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社交」。支付寶一直想要在社交上有所建樹,每年春節的集福卡活動都會要求參與的網友增加新的社交關係鏈;而今日頭條自去年開始,一直在發力微頭條、悟空問答等社交產品,畢竟沒有社交關係,頭條始終有淪為工具的風險。

支付寶一直說集五福說不是為了社交,但大體上是不可信的。要知道2016年的規則是首先在支付寶加10個好友,這10好友還必須是首次添加的,然後互換福字。當你加完10個好友後,系統會隨機送你3個福字。因為稀缺的敬業福,集五福活動產生了巨大的支付寶用戶的活躍度和用戶對支付寶的巨大黏性。

我們都知道「集福卡」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好友之間可以交換福卡,因為本身存在稀缺的福卡,即使不稀缺的福卡也存在概率問題,所以交換行為很自然就高頻的出現了。但問題是,無論是支付寶還是今日頭條,他們的產品本身並不具備社交的基因。

這意味著,很多時候用戶為了交換福卡,必須要去具備社交關係鏈的場景中。新的場景完全不受今日頭條和支付寶控制,這中間就容易出現被騙子利用的可能,畢竟支付寶和今日頭條沒辦法去保證用戶在其他平台的安全。

2、福卡稀缺性的攀比心態

「集福卡」平分紅包對支付寶和今日頭條來說,還有另外一種目的那就是在春節期間搶用戶、搶流量。但平台卻不能讓所有人都能集全「福卡」,因為「集福卡」本身對用戶是有時間和機會成本的,如果所有人都能很容易集全,那這個營銷活動可能就意義不大了。

所以平台必須要保證資源的稀缺性,這就導致很多人距離集全福卡往往就差臨門一腳。像去年支付寶被吐槽的「敬業福」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很多人在朋友圈、微博「賣萌」、「刷臉」,只為能集齊5張福卡,但最後真正能集齊的其實仍然是少數人。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將人的需求分為金字塔形的五個層次,底層是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往上,則是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在大體上溫飽不愁安全無憂的現代社會裡,人們更多注重的也是上層的三種需求。而收集福卡作為一個社交遊戲,帶來的滿足感本質上不是金錢,而是他人的肯定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事實上經歷了幾年的「集福卡」洗禮,大家都知道最後其實每個人能分到的錢很少,但福卡的稀缺性仍然會讓人樂此不彼,這種稀缺性會很自然的產生一種攀比心理。很多人在公共社交場合炫耀自己集全了所有的「福卡」,而沒有集全的自然會不高興,從而會產生更強烈的渴望。

正所謂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稀缺福卡最後成了搶手的寶貝,這就可能會被放到網上叫賣,價格從幾元到幾千元不等,而正是這一「福」難求的狀況,這才讓不法商家鑽了空子,這才導致了大量玩家中入圈套被騙錢。

3、平台的套路缺乏創新

自支付寶集五福活動開展以來,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集福卡」之所以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每一次收集行為都存在不確定性,掃一掃就能得到一張福卡,一開始大家都覺得簡單,等到活動後期,大家才發現有的福卡很難掃到,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人人都想成為幸運兒。

每個參與「集福卡」的用戶,其實都可以說在卡牌類的收集遊戲,既然作為遊戲那就需要不斷的改進玩法。拿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來說,16年只是單純的掃福字或螞蟻森林澆水獲得,17年為增添趣味,增加了「萬能福」卡和「順手牽羊」卡,到今年,則新加入了螞蟻莊園收取金蛋和掃「五福到」手勢得福卡的新玩法。甚至為了討好廣大美少女,AR掃「五福到」手勢還具有美顏功能…

但無論怎麼變化,「集福卡」的內涵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每年都會有張福卡屬於稀缺資源這個套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騙子們對這種形式自然就會變得非常熟悉了,他們只需把去年用過的招式拿過來再用一次,自然又會有很多人上當受騙。

變味的集福卡,失去的年味還能找回來嗎?

春節紅包起源於 「壓歲錢」 的概念,定義為在除夕或農曆初一期間,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贈予內附金錢的紅包。紅包寄託了長輩對晚輩的新年祝福和關懷,本身是很有年味的東西。但最近幾天集福卡霸佔社交平台卻讓我感覺有點變味了。

支付寶產品經理冠華在解釋為什麼今年還要推出「集福卡」活動時曾表示,「支付寶做這些努力,只是想把家人朋友聚到一起,多一點互動,拉近感情,打造一個新的年俗,只要能達到目的就是值得的」。支付寶希望讓人們在捧著手機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年味,而「集福卡」最終的野心也很大,「如同除夕那天要貼對聯,初一吃餃子拜新年一樣,集五福活動也是在試圖讓年味兒更濃一點」。

但問題在於,在紅包的巨大誘惑下,人們紛紛投身到集福活動中,加好友求賜福,甚至專門建群進行交換,網上還出現了售賣福卡的情況。每天一打開微信、微博,鋪天蓋地都是求福卡的消息,大家收集福卡本身似乎並不是為了年味,而更多是為了集全之後的炫耀。

說到底「集福卡」活動原本就是互聯網巨頭為了搶佔市場的商業推廣,集福卡看上去很有年味,但其實反而讓大家失去了交流的可能性。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收集福卡,卻可能忽視了過年本來應該是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集福卡看上去很有年味,但其實反而讓大家失去了交流的可能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年輕人不願再和家人一起跨年看春晚,即使和家人在一起也會把更多的注意力獻給手機或者電腦。這樣的注意力轉移,使得全家人之間,話題和注意力方面並沒有太多共鳴。這樣的氛圍下,身體雖然團聚,心與心之間還是很遠。春節本來是團聚的日子,但現代人眼睛停留在手機屏幕上的時間卻遠遠超過自己愛的人。

科技應該讓人真正回歸到自己的生活,線上的福卡活動做得再好也很難讓失去的年味回來,真正有年味的紅包也應該是讓我們和家人有著更多的交流。年味說到底,是一家人,身心都團聚在一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世太保 的精彩文章:

蘋果降級通道,開了又關,這到底打的什麼算盤?
水落石出,螞蟻金服和日本軟銀,沒有一點關係!

TAG:俊世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