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崇禎對魏忠賢恨之入骨,為何卻在大明滅亡前,突然下旨厚葬魏忠賢?

崇禎對魏忠賢恨之入骨,為何卻在大明滅亡前,突然下旨厚葬魏忠賢?

明朝乃是中國歷史上,宦官擾亂朝政最嚴重的的時期,在明朝末年,就有一個名為魏忠賢之人。此人在明熹宗期間深受寵信,被當時之人稱為「九千九百歲」。在此期間,魏忠賢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不斷打壓朝臣,專斷國政,導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明熹宗去世後,天啟七年(1627),崇禎即皇帝位。上位之後的崇禎,第一件事就是打擊懲治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崇禎以十大罪狀將魏忠賢逮捕並下旨令其自縊,此後,更是對其餘党進行肅清。此十大罪狀分別為:「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話說魏忠賢在位期間罪大惡極,本應是罪有應得,但有趣的是,明朝滅亡前4天,崇禎卻又突然下旨厚葬魏忠賢,這是為何呢?

這得從明朝的朝局說起,自古以來,皇帝和朝臣都形成了相互制衡的體系。而明朝期間,為了加強皇權,保證皇帝權力的至高無上,特地設立了錦衣衛和東廠,目的是通過嚴刑峻法來把控朝臣,防止士大夫階層的權力過大,從而導致皇權旁落。而魏忠賢在位期間,雖然專擅朝政、打擊異己,讓以「東林黨」為首的朝臣們寢食難安。但也正是由於其狠心毒辣,使得朝臣們不敢培植自己的勢力,對皇權依舊存有畏懼之心。

魏忠賢還未去世之時,對朝臣起到了一個監督的作用,使得士大夫階層不敢明目張胆地貪贓枉法。同時,魏忠賢能夠從大商人、大地主、文官集團弄出大筆的銀子,使得國庫不至於太過於空虛。

但是,魏忠賢一死,文官集團馬上得到了解放,龐大的文官勢力更加膨脹。那些之前當官之時沒有得到好處的,此時更是變本加厲的撈錢了。

崇禎上位之際,恰逢小冰河之際,國家糧食產量本就稀少,加上前幾代皇帝的荒唐治理,大明王朝本就已經腐敗不已,國庫更是空虛。況且,此時外有後金勢力不斷強大,虎視眈眈欲侵略明朝,內有李自成起義、張獻忠起義等農民起義不斷,賑災費用和軍費便成了崇禎需要急切解決的事情。

然而,沒有了魏忠賢,崇禎的話卻並不起效,大商人、大地主、文官集團一邊囤積財產,一邊向皇帝哭窮,死活不願意拿出自己的財產。試想一下,一個不願意賑災而又沒有軍費的國家,可能不滅亡嗎?

從這裡就不難看出,為何明朝滅亡前4天,崇禎突然又下旨厚葬魏忠賢了。此時的崇禎才幡然醒悟,明白了魏忠賢對於皇權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思陵典禮紀》、《烈皇小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他假傳聖旨,奔襲三千里滅北匈奴,從此匈奴才被漢軍治得服服帖帖
袁天罡曾想幫李世民逆天改命,阻止唐朝皇陵被挖,結果卻鑄成大錯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