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若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驕傲自滿
1、坦然面對得失
原句: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大意:處理事情出現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並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這都是由於被毀譽得失的心所連累,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
感悟: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腳亂、越忙越亂,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自己也困頓不已、狼狽不堪。為什麼會這樣?王陽明一語道破天機——那只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於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態,儘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2、待人需謙讓
原句: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大意:與朋友相處,彼此謙讓,就會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損。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深。
3、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原句: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大意:省察是有事時的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的省察。
感悟: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驕傲自滿。心中若裝滿了驕傲,便很難聽取忠告,吸取經驗教訓,長此以往只會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飄飄然,擺不正位置、找不準人生支點,駕馭不好生命之舟。怎樣自明?就需要做好對自己的省察,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王陽明說,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麼愚蠢也會變成聰明,柔弱也會變成剛強。人貴有自知之明。
4、反觀自身,自我提升
原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則不至於責人已甚,而自治嚴矣。
大意: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這樣就不會過分的責備別人,而對自己要求嚴格。
感悟:自省是一面鏡子,能夠照見心靈上的污點,繼而照亮前進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經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反省,才會不斷地提高;進步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也體現在反省的能力上。自省還能幫助自己找到自身優勢。有時候,人生的悲劇不在於沒有用好自己的優勢,而是連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都沒找到。
5、不做便是不知
原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大意:沒有知道而不去做的事情。知而不行,就是沒有真正了解與明白。
感悟:我們自己以為懂得了一個很好的道理,但卻未能付諸行動。王陽明認為,原因只有一個,你只是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並未真正用「心」去體悟它。無獨有偶,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無人有意做惡,惡只是來自於無知。王陽明這裡雖然沒說惡,但觀點與蘇格拉底卻是一理。根據這種觀點,一個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麼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會去做。如果他沒有付諸行動,原因只有一個:他並未真正認識到善;同樣,壞人作惡,原因也是對於善的無知,或者沒有真正認識到善。
6、路,儘管去走
原句: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處。
大意:好比人走路,走了一段才認識一段,到十字路口時,有疑問就打聽,打聽了又走,才能慢慢到達目的地。
感悟: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進行,內心的願望就會被忽略,心中的夢想就會被埋沒,即使走得很順暢,卻不真實,因為少了太多的嘗試——哪怕是失敗,以及少了太多緣於親身經歷的深切體悟。所以,人要敢於大膽嘗試,在實踐中體悟一份真正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7、為人切忌輕浮傲慢
原句:知輕傲處,便是良知;除卻輕傲,便是格物。
大意:知道輕浮傲慢處,便是良知。除去輕浮傲慢,便是格物。
感悟:能夠看到自己的輕浮傲慢,那麼此人還算有救。如果還能反省自己的輕浮傲慢,並著手破除,那麼他正在得救。這其實是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開一條廣闊天地的大門。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原句:善念發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而知之,而遏之。
大意:善念萌發之時就要認識到去擴充它;惡念萌發之時就該意識到去遏止它。
感悟:古人講,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意思是順著自己的惡念去行動很容易,就像山崩一樣,一下子就爆發出來,不可收拾;而順著自己的善念去行動,就像登山那樣困難,需要持之以恆的信心、毅力。所以在這裡,王陽明告訴我們,當自己的善念萌發的時候,要善於及時發現,並將其放大,最終成為善行;當惡念萌發的時候,更要及時察覺,儘早將其遏止。王陽明說這就是聖人修身之道。
9、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原句: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隨俗習非,而卒歸於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大意:求學問,首先在於立志。不去立志,就好像植樹,不深埋其根,只是培土灌溉,徒然勞苦,終究無成。世上凡是庸碌無為,隨波逐流而最終流於污下的人,都是不立志造成的。
感悟:王陽明曾說「天下一等事乃是做聖賢」,他從12歲那年立下這個志願,從未改變。在創立心學以後,他對立志也異常重視,他說:「志向不能定立,天下便沒有可以做成的事。」在王陽明看來,立志並非是隨意地定立志向,而是立下志向後,眼裡心裡都只有自己的志向,內心永遠專註於此,如此立志,方算立志!
10、自省方能自明
原句: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大意:學習應該反躬自省。如果只去指責別人,就只能看到別人的錯誤,就不會看到自己的缺點。若能反躬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哪還有時間去指責別人?
感悟: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過程,需要巨大的勇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難,但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它卻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於自省,則是大勇。《論語》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見,但是改過之後,就能得到人們更大的尊敬。
圖片來源於作者【翔--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TAG:曾國藩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