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兄終弟及的孫權和趙光義非要殺死自己的侄子
三國的孫權大家都知道,他的哥哥孫策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臨終之際在自己明明有嫡子的情況下把財產都留給了弟弟孫權。按照道理作為弟弟的孫權應該要感恩戴德,肯定會善待自己的侄子。
可事實相反。
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追封其父孫堅為吳始祖武烈皇帝,卻只追封東吳奠基人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這樣的行為都讓史學家陳壽都憤懣,他的行為還不如司馬家和高家。司馬炎稱帝後追謚伯父司馬師為帝,有人說這是伯父和哥哥不一樣,那高洋稱帝後追封哥哥高澄為帝,可見孫權的氣量不行。
而孫策的兒子孫紹在孫權稱帝後只被封為吳侯,都不能繼承其父追封的長沙王,可見孫權多麼小氣,後來孫權一想覺得不對,吳侯曾經是自己的爵位,吳又是自己的國號,怎麼能給別人呢?於是將自己的孫子孫英(太子孫登子)封為吳侯,孫紹改為上虞侯,而且還不讓他參與政治。
後來等到孫皓即位的時候,孫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後,。孫皓一連數月不出門,民間傳言孫皓已死,並謠傳孫奮與上虞侯孫奉必有一人會成為皇帝。這下觸怒了孫皓,於是孫奮和孫紹全家被處死,孫策一脈的直系子孫至此斷絕。
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做法和孫權一樣,那就是宋太宗趙光義,首先要感謝他的母親杜太后,杜太后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里,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也就是趙光義「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據。
但趙匡胤有一點太傻,後來自己的兒子都長大成人了,都沒有把金匱之盟去掉,從而給了趙光義機會,可能當時趙匡胤當時已經有這個打算了,聽到風聲的趙光義直接弄了個「燭光斧影」乾死了自己的哥哥。
先不說這件事情是真是假。
看看趙光義是怎麼對待哥哥的兒子。
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是自殺的,那他為什麼要自殺呢!有一次趙光義遲遲不對有功的官兵進行獎賞,而按當時的規矩,獎賞不能超過半個月。然後趙德昭就去提醒了一下叔叔,誰知道趙光義就勃然大怒,彷彿這股怒火早就準備好了,就等這小子來撞槍。
於是他果斷地扣響了扳機,朝趙德昭大吼:「我都不急,你急啥?等你當了皇帝再賞也不遲!」
當天晚上,趙德昭就自殺了。叔叔罵他一句就自殺,是他太脆弱了嗎?不是。是他從趙光義那句話里,讀出了滿腔「殺氣」,他從這句話裡面明白只要自己還活著,這個叔叔早晚都會殺死自己,甚至還會牽連自己的兒女,所以才選擇自殺的!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對待對哥哥的兒子。
因為害怕,無論他們再怎麼粉飾也改變不了自己的位置本來是屬於侄子這個事實,而且作為創業的哥哥,即便他已經死了,但是昔日跟隨哥哥打天下的文武還是在,他們害怕等侄子長大以後嗎,那些人會聚集在侄子的身邊,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影響。
所以他們在即位以後都開始有意識的讓哥哥手下的那些文武邊緣化,
如三國的太史慈,宋朝的開國將領石達開等人都屬於這種,然後又開始大肆培養親信替代他們的位置。
但是即便是這樣,他們也會害怕,所以只有侄子死掉他們才安心。
※十國:南楚、南漢國主列表,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勁?
※後梁太祖朱溫一著不慎沒立儲,結果整個朝代也曇花一現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