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馬戲之王,其實是些被惡魔附身的怪胎
深 V 電 影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鐘
毫無疑問,《馬戲之王》極有可能是今年最華麗的電影,嗯,沒有之一。
即使在觀影之前,我都能想像齣電影中「狼叔」休傑克曼飾演的巴納姆,站在20世紀初的古典舞台上,領著一群演員們,充滿激情地帶觀眾High的情景。
但更令我感興趣的是電影背後,在歐美流傳整整好幾個世紀的Freak show(怪胎秀)。
這遠遠比電影中「主角帶領大家一起追求夢想」的正能量劇情要複雜的多。
關於怪胎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Colloredo兄弟。
Colloredo兄弟出生於1617年的義大利熱那亞。其中大哥Lazarus相當英俊,看起來與正常人無異。但是連體弟弟Joannes,卻只能從他的胸部伸出來。
弟弟比哥哥小很多,只有他的上身和左腿,是能被明顯看出來的。根據史料記載,他既不會開口說話,也不會做複雜的動作,他的眼睛一直閉著,嘴巴一隻張著。
他與外人溝通的唯一反應,就是慢慢蠕動身體。
平時,哥哥Lazarus則把弟弟Joannes藏在自己的大衣裡面。兄弟兩人游遍歐洲各地,通過展示這怪異的身體來謀生。由於沒啥史料,這兩人在當時的歐洲到底有多大的名氣,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確信的是,殘疾人表演,那時候就已經是一門生意了。
查閱英國史,我發現早在16世紀,嚴重的身體畸形是被大眾視為是邪惡的象徵,再說細點,當時的人們,認為惡魔寄居在了這些殘疾人的身體里。但這種恐怖的說法,卻更加引起了大眾的好奇心。因此,許多「怪胎」,被組織起來,穿梭在歐洲各大城市進行展覽,以賺取金錢。
但基本上,他們只是小打小鬧。
直到19世紀,也就是《馬戲之王》主角原型,巴納姆生活的那個時代。「怪胎秀」才成了一個利潤特別豐厚的市場,尤其是在美國和英國。
這個時候,「怪胎秀」也不再是單純地展示殘疾人身體了,而是包含著各種娛樂形式。一次表演大概要展示10個「怪胎」,中間會插幾個魔術表演,吊吊觀眾的胃口。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怪胎」都是殘疾人,有些會噴火,吞劍或者胸口碎大石?總之,是在中國也很常見的馬戲表演。
而有些表演,則被明確地告知,「不適合婦女和兒童」。比如在倫敦皮卡迪利的埃及廳里,總有一堆怪異的胎兒,被保存在玻璃瓶里。
接下來,就輪到電影主角原型,巴納姆的故事了。
和電影中主角一樣,巴納姆訪英之旅,堪稱他蜚聲國際,人生巔峰的起點。
當時他帶著湯姆,一個既是他遠方表親,也是他手裡最炙手可熱的「怪胎」的2英尺高(60厘米)的侏儒。巴納姆訓練他唱歌,跳舞,模仿名人,等他登上舞台時,巴納姆給他取了一個藝名——
「拇指將軍湯姆」
巴納姆聲稱湯姆是11歲,但實際上湯姆才5歲。因為他認為與這矮小的身材對比,更大的年齡會吸引更多人。同時,巴納姆還把湯姆的國籍從美國改成了英國,理由是英國人更愛看本地人表演。「拇指將軍」果然大受歡迎,還被維多利亞女王接見了兩次。
當然,巴姆那手上的紅人遠遠不止「拇指將軍」這一個。他還有——
四腳女人Myrtle
Myrtle是土生土長的田納西人,她有著與生俱來的兩個盆骨、四條腿。在她13歲時,她被父親賣給了巴納姆。她在怪胎秀中非常受歡迎。雖然沒有被巴納姆要求進行性器官方面的展示,但在每次的宣傳中,多多少少都會暗示這點。
鬍子夫人Josephine
Josephine生於1831年的瑞士,從出生時,她臉上的毛髮就異常濃密。16歲時,她被她的父母當成展品來賺錢——那時的她,臉上的鬍子就已經有15厘米長了。
20歲時,她與人結婚,生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早夭。之後,為了生計她來到美國被巴納姆簽下。她被稱為「鬍子夫人」,並在宣傳中被聲稱是一男人。之後,她的兒子也被巴納姆展出了。
泰國兄弟
他們於1811年出生於泰國,1829年被一位美國上校購買而來到美國。
如同很多影評中已經寫的那樣,展示這些殘疾人,固然給巴納姆帶來了無數的財富;但道德上的爭議一直存在,很多學者認為,像巴納姆這樣的人是在剝削殘疾人,但也有人認為,「怪胎秀」起碼給殘疾人一份穩定的收入。
關於這個問題,這裡就得說下另一個著名的「怪胎」——象人了。
著名導演大衛林奇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名字就叫《象人》。講述了一個身體嚴重畸形,被稱為「象人」的怪胎,被醫生特里夫斯拯救,掏出馬戲團控制的故事。電影很棒,很感人,原來備受虐待的「象人」,在醫生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學會了穿西裝大衣,然後快樂地生活。
而在真實歷史中,「象人」的名字叫做梅里克,他因為長相自然也無法在家鄉找到一份工作,在救濟所待了四年之後,他選擇離開了家鄉。1884年,「英國版巴納姆」——湯姆諾曼聯繫上了他。
象人的展覽很成功,連介紹他生平的小冊子都賣得非常好。展出地點的對面碰巧是倫敦醫院,所以觀眾中有不少還是醫生,其中一位,叫做崔福斯。他安排象人去醫院做了幾次檢查,但之後象人就拒絕再去醫院了,因為他覺得那些檢查讓他「跟集市裡的牛一樣」。
19世紀末,倫敦的怪胎秀被政府要求關閉。象人被崔福斯醫生安排住進了醫院,直至他死去。
在崔福斯醫生的回憶錄中,諾曼被描繪成一個殘酷剝削象人的酒鬼。
但根據諾曼本人的說法,醫生完全是瞎扯。他認為自己替象人找到了一種獨立的謀生方式,而在象人被安排進醫院後,象人不僅依然要被參觀——只不過從老百姓換成了各種醫生,而且還無法控制被參觀的時間。
換而言之,諾曼認為,他和崔福斯都在利用象人,但他給象人的好處更多些。
那象人是怎麼說的呢?
sorry,象人沒有說法。
但根據諾曼的回憶錄,他聲稱象人本人很喜歡待在怪胎秀里,「相比救濟所,這裡簡直算半個天堂。」
「梅里克是一個個性剛強、信仰堅定的人,他急於謀生,不想靠別人的施捨活著。演出結束時,他還拒絕在觀眾中傳帽子收取額外的費用,『我們不是乞丐,我們不是,對吧,諾曼?』」
但當象人住進醫院後,他失去了獨立的權力,重新變回了家鄉救濟所里那個需要被幫助的「怪胎」。崔福斯聲稱梅里克「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但諾曼的兒子得到了醫院一名門房的證詞。在其中,梅里克不止一次地問:「為什麼我不能回到諾曼先生身邊?」
崔福斯醫生可能的確斷了象人的演義之路,但怪胎秀消失的原因,要複雜的多。
英國歷史學家,亨利梅修,和崔福斯醫生一樣,一直是怪胎秀的強烈反對者。早在1861年,他就寫文章拒絕承認怪胎秀是一種有價值的娛樂形式。「這種表演,只會使人道德敗壞。」
但是梅修,或者崔福斯的觀點,在當時並沒有被大眾接受,大部分人,還是該玩玩,該看看,讓巴納姆和諾曼這樣的商人發了大財。
直至30年後,因為醫學的發展,原有對殘疾人「惡魔附身」的指控消失不見,才使得大眾開始對怪胎秀這種展示殘疾人身體的表演方式,有了道德上的羞愧。
更重要的是,隨著鐵路、輪船的越來越成熟,好多追尋異域風情(不少「怪胎」都來自外國)的觀眾,轉而出國去探索新奇事物了。
1914年,一戰爆炸,公眾把注意力放在了前線,而無法上戰場的「怪胎」們,自此被徹底遺忘。
流行長達幾個世紀的「怪胎秀」,自此漸漸消失。
不過巴納姆沒能看到那一天。
巴納姆於1891年死於中風,在他最愛的「怪胎」們消失的前夜。
圖 / 網路
※智利大氣磅礴廣告《紅魔鬼傳奇》
※衝破藩籬愛情微電影《屍約》
TAG:V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