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隱身無人機已首飛成功 可長航時飛行
蒼茫的天際間一個光點逐漸放大,那正是返航的「天鷹」。地面人員的視線鎖住飛行航跡,行注目禮般緊隨其動。起落架與地面接觸的一瞬間,試驗隊員們握緊了拳頭。
最終,三院研製的新型「天鷹」隱身長航時無人機沿著跑道中線滑停,猶如傲世雄鷹,完美歸巢。
「首飛圓滿成功!」對講機里的聲音已經哽咽,沸騰的人群向飛機奔去,總設計師馬洪忠將汗津津的雙手從衣服兜里拿了出來,抱著凱旋的「天鷹」狠狠地親了一口。
時隔一個月,「天鷹」再次起飛並精準返航。10天後,典型性能驗證第三次飛行再獲成功。這些勝利為三院無人機既定飛行試驗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夜行者的故事很「凍人」
入冬後,凜冽的北風成了試驗隊駐地的「特產」,經歷過的隊員無不大呼「酸爽」。按照首飛當日計劃,大家如往常一樣於凌晨2點測風,四五點鐘出發趕往試驗機場。彼時,氣溫降到了一天中的最低點。
大家無暇欣賞夜空中的繁星,趁著還沒哆嗦得牙齒打架,紛紛跳上試驗隊大巴車。巨大溫差讓車窗被一層霧氣遮蓋。朝後排望去,一面窗戶上被擦出一個圓形「視野」,倚靠著座位扭頭向外望去的是副總設計師劉柳,周圍閉目養神的隊員將他襯托得很醒目。窗外漆黑一片,劉柳若有所思。
1小時後,車停了,隊員們迅速下車走向機庫、塔台、跑道……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在黑夜中穿行。此時,在室外站立不到3分鐘,衣服就會被寒風打透。很多隊員將圍巾裹在臉上,戴個帽子,只露出兩隻眼睛,但絲毫不妨礙工作的開展。
掀去苫布、推出飛機、檢查參試設備、展開通訊天線、輸入飛行參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隊員王文強手握風速儀測量風速風向,主任設計師殷志宏打開機庫內的大屏幕,各部位開展的工作盡收眼底。機務人員李大讓在跑道起點詳細檢查無人機的起飛狀態,指揮員隋麗艷則在地面站方艙內一絲不苟地核對著飛行數據和試驗口令,「數據就是指令,會告訴飛機怎麼起飛、做什麼動作、怎麼降落,是每次飛行的靈魂,因此不容有誤。」
馬洪忠在各個系統的操作人員間詢問著有關事項,一一提醒著要注意的問題,手中的對講機不時響起。「新型『天鷹』無人機80%是新技術,部分技術獨領風騷。」他坦言,「在當今的形勢下,不創新、不開拓就不能成功。因此需要大家有一股開拓創新的狠勁兒和韌勁兒。」
新「天鷹」展翅令人「醉」
總指揮高文坤喜歡從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這能使他冷靜地思考問題。走上10多分鐘,東方一點魚肚白已經化為天色大亮。朝飛機停靠的方向望去,碩大的太陽在緩緩升起,將試驗隊員和「天鷹」無人機化為剪影。
幾名隊員用幾根粗壯的電纜把無人機同一輛測試車連接起來,一番操作後,電纜全部斷開,隊員王文強再次舉起測風儀,儀器旋轉的速度很快,他掏出對講機貼近嘴邊說了幾句話,大家都聚集到了一輛中巴車上。「風還太大,需要等會兒。」
風已降到3級,可以起飛!「天鷹」似乎聽到了對講機中的命令,突然向前衝起來並不斷加速。飛起來了!「天鷹」第一次與天空親密接觸。平飛、轉彎,指揮大廳里大屏幕上的數據如同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模擬,飛行航跡與設計結果完全吻合,大家不禁有些懷疑這是不是真的飛行。
時間一分一秒地飛逝。當飛機在跑道上停穩的一剎那,大廳里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圓滿成功!」馬洪忠激動地說。
在首飛日,控制技術小組現場受命,及時梳理動態測試用例數百項。他們曾把吃飯的時間擠出來仿測,半夜3點還在目不轉睛地分析數據。渴了就喝礦泉水,餓了就吃一口餅乾,這便是整個試驗隊「忘我」的縮影。為了這一刻,隊員們攜手走過艱辛的4年。
航天人研究無人機,起步晚、時間短、要求高,並且這種飛機在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具備研製能力,國內相關技術不成熟,研究隊伍中新人佔比超過50%以上,真正從事過飛機研製的人寥寥無幾。此外,項目經費需求巨大,需要自己「掏腰包」……
但隊員們將一項項尖端技術嵌入「天鷹」體內,不斷進行著各項技術方案的總體設計和風險分析。每一項設計參數的確定都經過多輪的計算和分析,每一項尖端技術的應用都歷經千百次的地面試驗驗證。最終,他們造出了一架驚艷世界的新型隱身長航時無人機。
在慶功會上,馬洪忠吐露心聲:「曾無數次想像它首飛時的感覺,4年後真切地體會到了,這種全部心血付出將『航天夢』『天鷹夢』變為現實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TAG:中國航天科工三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