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鑒 賞」陳洪綬行書條幅 李金豹

「鑒 賞」陳洪綬行書條幅 李金豹

陳洪綬行書條幅

■李金豹

「鑒 賞」陳洪綬行書條幅 李金豹

陳洪綬行書條幅

規格132.5cm×28cm

南京博物院藏 泉石可以洗愚蒙,雲松可以遺身世。俗塵不飛,人意自遠。老遲洪綬。

陳洪綬是特立獨行的書畫家,生性怪僻,憤世妒俗,身歷憂患之時,所交師友多為正義之士。所以其筆下,不管是歷史人物、佛陀高士還是市井仕女,都有超拔出世之感,或荒誕或奇駭,格調和造詣被業內推許在仇(英)、唐(寅)之上。他所創作的屈原像,是屈原像的經典之作,至今無人能超越,讓人感覺到那才是我們想像中孑然行走的一個孤獨的屈原靈魂。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浙江諸暨(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陳洪綬幼隨藍瑛學畫花鳥,成年後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崇禎三年(1630年)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年)到北京宦遊,與周亮工過從甚密。後以捐貲(zī)入國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明亡後,陳洪綬避難紹興雲門寺,削髮為僧,一年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著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不以書法名世,但其書法卻如其人物畫和其人生經歷一般獨具一格,讓人過目難忘。陳洪綬的內心與這個世界保持著不小的距離,所以其筆下的冷峻、冷靜以致那種無處不在的疏離感,容易使人有出塵之想,這裡面隱含著一股宗教情懷。在這一點上,八大山人和再往後的弘一法師與他很相像。若與其畫相較,老蓮的書法還是略微賦予一些煙火風塵。他似乎找到了一種符合其個性的妥帖與舒適的用筆方法,既能快意,又能安穩。不重細節,卻風格強烈。

其書體型偏長,打破慣常的方整結構。撇畫和捺畫都放筆寫出,極誇張。黃山谷也長槍大戟,大開大合,以骨勝。老蓮外松而內緊,似以韻勝。此作(如圖)為其典型的代表風格,約書於離世前幾年,是其成熟之作。首字「泉」的末筆捺畫與第2字「石」的長撇,呼應成趣,膽小者不敢為。每句的起字都濃墨重按,整幅便有了節奏的轉換,具有音樂般的錯落之美。令人叫絕的是第二行的「飛」字,下部作曲線環繞,一疊二疊三疊,真有呼之欲出振翅欲飛的姿態,這種獨造是凡俗不可夢見的。有些字如「蒙」「可」「自」等,已誇張失度,由自己的主觀把握髮展到把握不住,已到墮入油滑的野狐禪的邊緣。

老蓮是一個異常複雜矛盾的結合體,其書法也逃離不了符號的象徵。既不在經典法度里討生活,循規蹈矩,也不完全在個性的天地里任意放浪,無跡可尋。其筆下的收放與擒縱,恣意與內斂,總能透露出那個想擺脫束縛又有諸多無奈的掙扎形象,好似米蘭·昆德拉的那篇著名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樣,心欲自由,而雙腳卻沉重地陷在泥土裡。「俗塵不飛,人意自遠」既能表明心跡,又傳達出一絲艱難的意味。雖然這只是文字帶給我們的意象,落實到筆墨中,似乎就有潛意識的作用,在不斷牽引著他往一個內心的光明之處前行。如蓮花,如悔恨,如遲到的種種……

老蓮書法屬逸品,只可有一,並不宜效法。就我個人體察,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都不宜直接臨摹,亦步亦趨。形貌易得,神氣難尋。據傳說,老蓮離世前,將平生之作分贈友朋一一惜別,然後某日於床上打坐而逝。這位憂國憂民又縱情聲色、托酒自放的文人、畫家、和尚、凡俗,把痛苦、歡欣、孤傲,一切的一切,凝練在筆墨里,讓後人去追憶與尋覓,自己飄然遠去。就像他的一首詩:「何事生多艱,春閑便看桃。繁華如可愛,那得恨常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通讀本文一遍,勝過臨帖十遍!
學書法,如何寫出靈活的線條!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