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地民風剽悍,卻將拳術演化成舞蹈,精彩至極!

當地民風剽悍,卻將拳術演化成舞蹈,精彩至極!

潮汕故事

劉厝寨金獅是一種以傳統舞蹈為主兼及傳統體育的遊藝活動,是在李家教拳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舞獅活動。

舞獅

傳統舞蹈為主兼及傳統體育的遊藝活動

劉厝寨金獅

劉厝寨金獅是一種以傳統舞蹈為主兼及傳統體育的遊藝活動,是在李家教拳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舞獅活動。

劉厝寨村民的習武風尚,是金獅表演中一種不可缺少的基礎和內容。

劉厝寨村民所習李家教拳,源於梅縣、五華一帶,主要傳人是五華縣水寨李鐵牛(1778-1874)。相傳李鐵牛的祖先約於清嘉慶十年(1805) 在浙閩一帶經商,與一少林僧相交甚厚,習得此拳,距今已有210餘年歷史。

李鐵牛傳子李崇寺、傳孫李光壬(1864-1940)。

李氏一家為弘揚傳播此拳,在清末期間,來到潮汕平原一帶授藝,故稱為李家教學。

李鐵牛第代傳人李崇寺,曾隨父李鐵牛前來湖油投藝。

李鐵牛第代傳人李光王先後住過油頭、揭陽,普寧湖安.揭西、湖陽等縣市,授徒無數,其中最為知名的武林名宿有洪義安、余開園、李素千、防文炎、鍾東發、李漢宗等。

其中的余開國,便為棉湖人,李漢宗是棉湖厚埔村人。

1933年前後,李光王攜徒前往道羅(泰國) 參加播台賽,載譽而婦,從此李家教拳在東南亞一帶享有盛譽。

後來李光王在油頭市成立油美國術社,地養了很多武林精英,為武林做出很大貢獻。

和李光王同為第三代傳人的振先,生於清未民初,揭陽新亨羅山腳人,對於李家教拳的傳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徒弟,也即李鐵牛第四代傳人余開國(1873- -1958),傳藝給劉唐寨村民。

余開國,原為棉湖人,後定居於普寧埔下村,從1938年起,便是劉膳寨人較直接的李家教拳宗師,傳下弟子有劉聲、劉亞炎、劉水章、劉烏溜、劉紅、劉炎等,他們也都是劉服寨獅班的第一批骨幹成員。

從劉唐寨金獅班成立到現在,劉府寨舞獅活動相沿不斷,一般由村民自由組合成,人數近10人到數十人不等,通常還兼有武術表演。

2010年以前,劉居寨金獅班舞獅仍是老式青獅方法。

舞獅時,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另人戴彌勒佛面具,手執葵扇逗弄獅子。

獅子後面跟著鑼鼓。隨著鼓點之快慢、輕重,獅子騰躍起舞,千姿百態: 忽而翹首仰視,忽而低頭旁顧,忽而俯首匍伏,忽而騰身跨躍,忽而搖頭擺尾,並有喝水、咬球、咬風、翻身、爬竿、梁「青」等表演動作。

「青代表五穀登,瑞氣盈門,繁榮昌盛,步步高升,吉祥如意這些吉利好意頭。

獅子果「青」後拋給在場嘉式、觀眾,意味著把幸福和吉祥帶給大家。

「彌勒佛戲獅後,接下去便是表演拳術等節目。

每次表演總有幾百幾千人在看劉所寨金獅活動隨著時代和各種要求的不同。

分別有單衡、雙獅、四獅、六獅、八獅、九獅等量區分主要有「彌勒佛戲獅」、「雄狗斗蛇」、「醒獅吃蟹」、「獅子過橋」、「高台探水」、「獅子上竿」、「獅子跳樁」等富多彩、而又具高難度的技藝表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上汕頭 的精彩文章:

工藝美術世界中恐無出其右者!

TAG:愛上汕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