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書店該壽終正寢了嗎?
隱沒於校園各處的書店,最終還是難抵電子化的衝擊而相繼倒閉。僅存的幾家書店,也早已淪落「風塵」,賣起了教材,但依舊門可羅雀。衰敗的,難道僅僅是書店?
哈佛書店自1932年建立以來,便是劍橋市的一處地標
書店屬於構建校園人文環境的一部分,卻也抵不住繁華落盡的沒落。圖書館一直是學生讀書和學習的主要場所,但國內一些圖書館功能單一,更新迭代緩慢。對於若干年前的大學生而言,閱讀是他們的主要娛樂方式。在書店,大學生不僅能借閱大量新書,還能將中意的書籍據為己有。
那時的他們若有閑錢,更願意用來添置新書,每每購得,如獲至寶。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電子書的盛行,大學生的閱讀習慣隨之改變,紙質讀物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電子化、淺閱讀盛行,紙質讀物前景堪憂江蘇某高校曾在舉行的全民閱讀活動中介紹,根據該校圖書館2011—2013年師生的讀書記錄,學校圖書的借閱量正以每年2%左右的速度下降;1000多名教職工中,沒有借過書的達到了75%以上;1萬多名在校本科生中,一成以上的本科生沒進過圖書館。
與此同時,據東南大學圖書館館長顧建新介紹,2013年,東南大學電子圖書下載量多達1400萬篇次,下載量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資料庫的訪問量2010年為4118人次,2011年14203人次,2013年達到了14萬人次。
東南大學的數據顯示,該校電子圖書館中,學科論文的下載量佔了所有電子資源下載量的一半以上。為了考試和升學而讀書是大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功利化閱讀趨勢日益明顯。
即便那些並非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學生,多數也都淪為了「淺閱讀一族」。淺閱讀的他們依託電腦、手機等工具,通過圖片、視頻、段子來獲取信息。這樣的後果是大學生閱讀量不斷減少,略讀泛讀而不求甚解。
上述數據顯示,互聯網的發展和電子圖書的盛行使大學生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甚至讓大學圖書館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經典藏書難逢知音而深匿館中,蒙上了厚重的灰,反而是那些與作業、考試相關的書籍頻頻被借走,供不應求。後台大、底氣足的圖書館尚且如此,更別提自生自滅、自謀生路的大學書店。
許多知名書店,如北京師範大學旁邊的野草書屋,因「經營不下去了」紛紛倒閉。為了迎合市場,許多大學書店放棄之前的經營戰略,轉而賣與教輔相關的書籍,即便如此,依然步履維艱。大學書店如何在電子化時代突出重圍?
電子化租賃,為傳統書店殺出一條血路筆者走訪了天津的幾所大學。傳統的有座有椅、光線充足的書店已少之又少,僅存的幾家書店,書架已被教科書滿滿地擠佔了。據店主介紹,買書的人並不多,大部分學生都是只看不買。
除卻一些教科書,書店還靠出售四六級考題、考研、公務員複習資料艱難營生。即便轉為專賣教輔、考試類書籍,電子商務網站的發展也讓這些小本經營的書店舉步維艱。電子化同樣也衝擊著美國大學的書店,但是,一些校園書店似乎找到了互聯網時代的救命稻草——與校園圖書租賃網(原簡稱CBR,現更名為Sidewalk)合作,來抵擋電子化的威脅。
Sidewalk CEO艾倫·馬丁早在2009年就與一家大學書店達成了第一個聯盟。事實證明,與書店達成聯盟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舉措。雖然該公司數年來利潤增長狀況良好,但馬丁越來越擔心電子化對公司的核心租賃服務構成威脅。如果書籍電子化程度日益提高,實體書店何去何從?如今,大學書店可以Sidewalk獲得四種不同的服務。
Sidewalk首先在校園裡安設觸摸屏服務亭,讓學生能夠租賃書店裡提供的大約90%的教科書。當學生選擇租賃而不是購買一本教科書(購買通常有40%左右的折扣)時,Sidewalk實際上以全額零售價格向書店購買這本書,然後向學生收取租賃費。在學生把書還給書店之後,書店可以從Sidewalk手中買回——以便之後轉售,或者把書發給該公司,讓後者通過校園圖書租賃網租賃出去。
康涅狄格大學的校園書店使用Sidewalk的租賃計劃,該書店的經理德克·費丑說:「我們曾經有大約100種教科書可供出租。現在這個數字達到數千種,增加到原來的約20倍。」他說,對於校園書店而言,可租賃教科書的增加讓學生「足不出校園」就能獲得想看的圖書,遠離亞馬遜和eBay。
與此同時,Sidewalk的點對點大宗教科書採購和銷售平台Marketplace把200所學校連成一個網路,這樣它們可以購買或交易庫存,同時省去傳統的中間商。Marketplace讓學校能夠彼此直接交易,從而縮減了其中的差價。
這意味著學校可以賺到更多的利潤,同時為學生保持低價。該公司最新推出的產品Promote,通過在學生上網購買書籍時顯示大學書店的定價和教科書標題,以此吸引學生回到書店購買。目前,約有350家大學書店使用該公司的服務,其中包括康奈爾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然而,人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上述種種對大學書店而言,治標不治本。教科書的售賣或許可以解書店的燃眉之急,卻並非書店發展的長久之道。
眾多書店一齊轉營教輔是書店失了操守,也讓大學校園與彌散的書香氣和人文氛圍剝離開來。大學生不愛閱讀,學校是否有責任?浮躁的社會、偌大的校園容不下的難道僅僅是小小的書店?
別讓書店成為一座冢上海復旦大學旁邊的國權路上,幾十平方米的鹿鳴書店已有數十年歷史。一直以來,鹿鳴書店因其濃郁的人文氛圍而聲名漸著,常有國內外學者慕名而來,已然成為復旦,甚至這個城市的一個文化符號。然而在2013年9月,鹿鳴也遭遇很多實體書店同樣的境遇。
由於房東不再續租約,書店一度面臨關張。關鍵時刻,復旦大學慷慨解囊,為書店提供了一個超過200平方米的門面。對於鹿鳴書店喜遷新居,網友讚許有加。網友說:「讓實體書店風景線得以在校園保存,這才是大學!」
進入復旦生活區的鹿鳴書店
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民營書店,鹿鳴深耕學術領域,店裡有不少在市面上難以購得的「大部頭」:如直接從大唐西市博物館進貨的《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連海外學者都是書店的常客:《劍橋中國文學史》的多位作者都到店買過書。
然而,並不是每個書店都能像鹿鳴書店一般幸運,更多的書店淪落「風塵」,甚至捲鋪蓋走人。實際上,小小的店鋪擔不起發人深省、讓人醍醐灌頂的重擔,書店的存在也並不能改變浮躁的社會現狀。但隨著書店沒落,書香氣少了,學術性少了,閱讀氣氛和人文氛圍逐漸淡化,學生們越來越不愛讀書了,更有專家擔憂,大學生將因此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也認為:「一個好的書店,甚至可以帶動一個學校的閱讀風氣。」所以當他到香港科技大學履職之際,除了光顧本校餐廳之外,就是逛學校的圖書館和書店。在中國高校,圖書館擔任了為學生提供豐富讀物的主要職責,它一直是高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成效顯著。
牛津的Blackwell"s書店,一直不缺忠實粉絲
儘管零星分散的書店減輕了本校圖書館的重擔,卻極少受到關注。都說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大學生的閱讀習慣,但牛津的Blackwell"s、芝加哥大學旁邊的Seminary Bookstore(修道院書店)、哈佛廣場的「合作社」書店和哈佛書店依然備受關注。閱讀習慣的養成、人文氛圍的營造,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主要參考文獻:
[1]Colao,J.J."Campus Book Rentals Rebrands to Go Full-Boreon a Profitable Niche: College Bookstores."Forbes,7May.2014.Web.
[2]談潔.調查:大學圖書館借閱量縮水 電子讀物下載量猛漲[N].南京日報,2014-06-10(A10).
[3]林穎穎.「鹿鳴」再響復旦園談笑依舊有鴻儒[N].新聞晨報,2014-02-13(A04).
為了優化您的閱讀體驗
麥研特推出有獎調查
參與調查可能只會佔用您1分鐘時間
您的反饋對我們真的很重要!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參與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