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Uber與谷歌撕逼正酣:到底誰才是不擇手段的那方?

Uber與谷歌撕逼正酣:到底誰才是不擇手段的那方?

兩家的官司打了一個禮拜了,堪稱本年度矽谷最火肥皂劇。

文 ▍砂糖兔

谷歌分拆後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去年把Uber告上了法庭,說這家出行公司通過收購前谷歌工程師萊萬多斯基創立的公司,盜取了自己的自動駕駛商業機密。

這周官司開庭了,前Uber的CEO和創始人卡蘭尼克與Waymo的律師團隊展開了唇槍舌戰,還有各種證人出庭爆出猛料,精彩程度不輸任何美劇。

Uber為在自動駕駛競賽中領先,不擇手段?

Waymo起訴Uber涉嫌竊取其8項商業機密,他們的辯論策略就是將前CEO卡蘭尼克描述為一個為了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領導者,為了在自動駕駛競賽中領先谷歌,他可以不惜使用任何手段。

前谷歌工程師萊萬多斯基

Waymo的律師呈上了各種電子郵件、採訪記錄和會議記錄,證明卡蘭尼克曾經說過自動駕駛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他們展示了一條萊萬多斯基發給卡蘭尼克的簡訊,說「我把這看成一場比賽,我們需要贏,否則第二名就意味著失敗。」

所以為了贏,卡蘭尼克就開始與萊萬多斯基密謀,通過成立一個「虛假」的創業公司Otto來竊取谷歌的機密文件。律師展示了一個模糊的Uber公司訪客錄像截圖,日期是2015年12月20日,說畫面中進入Uber總部的人正是萊萬多斯基,而此時他還沒有從谷歌離職。

前Uber CEO卡蘭尼克

對於這些說法,卡蘭尼克都進行了否認,他說自己從一開始就認為谷歌才是這個市場的領頭羊,而那些所謂「第二就是失敗」的論調他上高中時就聽說過了,這本身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谷歌的惱羞成怒完全是嫉妒?

作為反擊,卡蘭尼克開始講述自己對谷歌這位老大哥有多尊重。2013年時谷歌曾投資過Uber,兩家的關係非常好,而卡蘭尼克曾多次嘗試與老大哥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但是對方始終態度冷淡,所以在要求會面商談合作的請求被無數次忽視後,他們決定自己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Alphabet CEO拉里·佩奇

2015年Uber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機器人工程中心「一鍋端」,所有研究員都挖走了,在匹茲堡成立了先進技術中心,專註於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卡蘭尼克說,這件事讓谷歌非常不爽,「拉里·佩奇(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對於我們挖角CMU團隊並且自己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感到很不滿,他說為什麼你要插手我在做的事情。」

卡蘭尼克認為,在他們收購CMU團隊之前,谷歌與Uber的關係還是很好的。從那件事之後兩家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而2016年8月Uber收購了萊萬多斯基創立的公司Otto後,兩家的關係開始持續惡化。

卡蘭尼克說2016年10月的時候拉里·佩奇在電話中指責他帶走了谷歌的員工和知識產權,不過當時他並沒有明確指出萊萬多斯基的名字,也沒有提到所謂的商業機密。

所以卡蘭尼克的中心思想就是,Uber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竊去谷歌的技術,當時也沒有覺得挖角谷歌前工程師的做法有任何不妥。

昔日投資人反水?

就在庭審進行到周四時,Uber的重要投資者之一、目前已經離開董事會的風投公司Benchmark合伙人比爾·嘉利出庭作證,稱Uber在收購Otto之前對其進行了盡職調查,但是結果顯示這家公司沒有任何問題,而這與卡蘭尼克的證詞相矛盾。

Benchmark合伙人比爾·嘉利

比爾·嘉利還透露,作為收購的一部分,Uber還提出會對今後Waymo提出的關於萊萬多斯基及其團隊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的訴訟進行賠償,他認為這種賠償協議並不常見。不過他也表示,據他所知沒有任何商業機密從Waymo流入Uber。

半路殺出的Lyft

最令人意外的是Uber的對手Lyft也被捲入了這場風波中。萊萬多斯基的合作夥伴、Otto聯合創始人萊爾·羅恩作證稱,當時想收購他們公司的並非只有Uber一家,還有很多企業,包括谷歌、Lyft和一些風險投資公司。而且和Lyft的談判已經到了口頭報價的階段。Lyft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如果當初收購Otto的不是Uber而是Lyft,那麼現在整個矽谷的自動駕駛競賽局面恐怕就已經被改寫了。最終收購Otto的是Uber,一年後被Waymo起訴;另一邊Lyft卻在2017年5月與Waymo達成合作,不但躲掉了一場官司,還收穫了一個優質夥伴。

這場官司還會繼續打下去,直到陪審員做出判定,被萊萬多斯基從谷歌拷貝出來的文件是否屬於商業機密,而Uber是否採用了非正當方式獲取了這些文件並且從中獲益。

至少從目前幾個回合的辯論結果來看,雙方誰的勝算把握都不大。

作者:每日汽車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Amazon Go無人商店今起正式對外開放,無人零售鼻祖來啦!
小家電的行業頑疾:根基不牢卻野蠻滋長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