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拳架闡秘
我們平日練習拳架(套路)的目的,就是要學會知己的本領。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就是從走架中獲得;能知己,然後才能知彼。武式太極拳第二代祖師李亦畬在其《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明確提出:「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告訴我們要想獲得太極拳藝,必須從知己知彼做起。知己從練習拳架開始,待掌握了太極拳一定的要領後,再進行推手、散手的知彼訓練。
過去拳界有一句「教拳不教理」的說法,可見教理的重要性。說句公道話,為什麼不教「理」?如果徒弟德性不夠,會給師父及本門的聲譽帶來無盡的麻煩。德性是人品事業社會的基石,大家都應遵守的底線,但此話題不在此篇詳細討論之列。
為太極之傳不絕計,我們今天就從教「理」說起。理不明,路不通,且易走彎路,甚而迷路。練習太極拳必須嚴格以太極拳的原理來指導自己的走架,不然「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的奇妙境地就無法獲得。
拳架是太極拳術理法術功一整套訓練體系中的一部分。沒有拳架就如沒有載體,不行。執著於拳架,一偏概全,也不行。太極拳就如一部車子,假設有七部零件組成,拳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然就流入盲人摸象之域。此理甚為重要,習者須切記!
為強調其重要性,再來一段閑話,引為要。2004年11月深圳荔枝公園,我練完拳間息當中,一壯漢走近說:「看您練的拳,拳架工正,氣勢渾厚,內勁充沛,不知能否讓我體驗一下您的推手,如何?」看其言辭誠懇,為弘揚太極正法,讓其體會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太極。
一搭手感覺其兩手鬆軟,洞門大開,以穿勁試探,此時其蠻力頂來,我速吞化將其發出,摔在公園的長條凳上,仰面朝天。急忙上前扶他,他手捂心口說不出話,執意我先別扶他,讓他緩一緩。稍後恢復,雙手抱拳連說:「佩服,佩服」。
說句實話,當時我感覺其除蠻力大之外,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沒想到微一發力就飄出而跌倒。言談中得知他姓關,練楊式八十五式太極,兼也練習陳式太極共十三年,也和別人練習定步互相較力的頂牛對推。他說:「師父告訴他,一直打拳就練出功夫,其它什麼都不用練,」說著說著,委屈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指著不遠處公園練拳人最多的地方說:「師父騙了我。」
其實他練了十三年太極操。此種現象社會中太多了,大部分學太極或為健身或為治療,或為年長退休了,或為家庭主婦,半路出家學了一套拳就認為懂了太極,在好為人師心裡的驅導下去教人誤導別人。實不知太極拳須在得到師父的功法、推手、散手等系統的傳授後,經數年苦練及上百場實戰後,才敢說懂了一點兒太極拳。不說別的連一次真正的實戰都沒有,怎麼能稱懂太極?願此種笑話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文中當事人如看到此文,以證上言非虛,為引起學者重視故寫此文。抱歉了,老兄)。我多次強調只有真正明白了全部,才能明白局部,在太極拳里。接下來該正談練習太極拳架的次第了。
(一)心法。首先,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滅。練拳始於心終於心,一切皆為心法。王宗岳《十三勢行功歌訣》中「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也為我們點了題,意氣為君為主,形為臣為從。
先祖師李亦畬說:「要想做到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此全是用意(即心),不是用力」,也把心意訓練列在練拳之首。但大部分的習者不知練「心」的訣竅,甚至根本沒用「心」練拳。應從心的松靜和心的知悟處下手。
平日行工走架,心先須松靜下來,心松靜為初要。心松靜的目的是為了思想意念集中,心不靜則不專,意識散亂,敵則易入。因為要做到顧三前(眼前、手前、腳前)盼七星(腕、肘、肩、胯、膝、踝、頭等星),先須心意神氣布滿護罩己身,就須在心意專註上下功夫。只有思想意念集中了,才能專心致志的練到身上的每一處,體現拳諺「細微處見功夫」,並能在一舉一動中追求太極的理法,從而按照其理法進行運動。此層功為收攝散心,從容專註入中道。此時要做到心中寂空,無念無想,體會與天地融為一體的感覺,好像有點如如不動,寂然無聲的境界。再追求下一步感而遂通,心生則萬法生階段。
心生則萬法生。心中空虛到專註,還須體現靈而不昧,方能致用,而不是頑空和僵滯呆板式的專註。此時的心意要生起對太極拳理論原則的明白及以此來指導走架,當太極拳的理法要求在我們走架時要取得體認的結果,須先在心中生起對太極拳正確的理論認識,再去支配自己練拳,將沒有訓練之前的用力習慣轉變為神奇而精微巧妙的太極內勁,是為先在心,後在身。做到每一動都能以這種心意來打拳,則動而心中有數,瞭然於胸,不慌不亂,遠離無心的糊塗打拳,既能達於全神貫注,又能神舒體靜,由意氣動即而形動,使內外統一,周身一家,從心所欲。
久之則心意也不用,身法要領無處不合,無心而心,無意而意,說有即有,說無即無,靈而不昧,明悟頓生,行住坐卧皆太極,到此,已臻圓融精妙的大成之境。接下來開始在心的指導下對拳架外形的訓練,此時再分二步:工架和要領。
(二)工架和要領。工架,即架順。學太極拳尤如蓋樓,須先挖好地基,基固方能樓高,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初學也如我們小時候入學寫字,橫平豎直,一筆一畫規規矩矩,須做到基本的端正。因為「學拳容易改拳難」一旦錯誤的姿勢定型,再要改正過來就比較困難了。切記一勢沒學就,不便急於學下一個姿勢,甚而求其精妙。當年學拳,恩師傳拳的規矩,一個姿勢練不順,不能學下一勢,又常講:「一個姿勢會了,後面便都會了」,當時不太懂,其實一形通順了,規矩要領懂了,後面的要領都一樣,不離端正以及身法要領等,正符合拳諺「一通無不通」。記得當年一個「懶扎衣」就學了一個月。當然純以健身為目的者,不必刻求自己。
要領學習。在拳架端正通順的基礎上,再進行身法要領的學習。因為身法要領是組織外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也可以說太極拳藝是在身法要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身法是全身各部位要領統稱,所以身上的每一個部位必須按照太極拳特定的要求進行運動。並做到各部分間的協調配合,達到統一行動並以內在意氣來指揮外形目的。
傳統武式太極拳教學,都將身法要領作為一個至關重要階段來對待。郝月如先師當年在南京授拳,先告訴學生要「先求處處合規矩(要領),經於時日習慣成自然,明規矩而守規矩,再到脫規矩而合規矩,自能圓轉自如以應敵」。月如先師教初學者重姿勢,要領。學生稍有不合,便責令重演。教學進度也緩,常數日只授一勢,開始學者較多,但大多數學生不解其意,又無耐心,後僅剩少量的識貨學生。今日習者要引以為戒,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在此處多下功夫,才能早日通達太極之道。
習者應先在身體中正的基礎上,從尾閭正中和虛領頂勁練起,再兩腿虛實分清,進退有轉換,再松肩沉肘,尤如懸繩,往複含摺疊,再松腰胯,再裹襠護肫、坐腕伸指、氣沉丹田、騰挪閃戰,以及眼神的顧盼瞻眇,耳聽八方的聽覺等等。一個個逐漸掌握,再把正確的身法,加以相互聯繫起來成為一體。
再須落實「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祖師武禹襄言「一舉動,尤須貫串」,可見貫串之重要,上下相隨就須貫串,由腳而腿而腰而手完整一氣,也是貫串。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也是貫串。如打拳斷續,有一不動則必致散亂,手動腰不動,腰動手腳不動,都易散亂,故要聽命於腰。不貫串則易斷,與人推手時也易為人所乘。上下相隨貫串一氣,才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要求。進而再求掌握內勁的階段。
(三)內勁訓練:不懂內勁,等於空架子,也可說練的是太極操。觀今人空談「勁」的居多,真正能練出內勁,漸而能懂勁而能用勁的則實屬鳳毛麟角。罪不在學者,而在其師也不得其傳,才有以盲引盲之亂來。
太極拳藝的精湛,全在內勁的運用。拳論中「內動不令人知」即指此內勁,說明內勁在內不在外,必須由內在的變化而產生奇妙的內勁,也就是以內氣的潛轉來支配外形的運動。
內勁是什麼?先輩言:「內勁即神氣,內勁者,寄於無形之中而接於有形之表,可以意會而難以言傳」。雖然難懂,但還是有跡可尋的。
正如我們常說的。柔中寓剛的「剛」,如綿裹鐵的「鐵」,它的表現形式為:「神以知來,智以藏往」隱於內,而不顯於外。隨人所動,時而輕靈、時而沉重,能柔能剛,發時甚捷,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無能阻擋。收時沒於無形,不見蹤跡,使人猶如跌入萬丈深淵。內勁的質量,決定一個人的太極功夫的大小,而非外行人訓練下的蠻力。師爺當年常講:「太極拳是萬能拳,你掌握了太極勁即內勁,就等於拿了一把萬能鑰匙」不過現在的人只能當故事聽聽了。願不再懷秘自珍,共同努力恢復國術昔日的輝煌。
學習運用內勁,必須先掌握內勁。掌握內勁必須學習意氣神的變化和運用。必須實現以內勁來指揮外形,做到內外合一。
內勁的形成,是在外形的端正和順及身法要領掌握基礎上,和內在的意氣神,共同鍛煉而成的。先須經過把外在的濁力轉僵為柔的階段。並使全身,松凈松透(松而非懈),再得師傳養氣存神之法,再到氣沉丹田,讓神氣縮回入于丹田。存養含蓄不使上浮。再斂氣入腰脊,能斂入腰脊,一身便有主宰,再到氣勢騰然入於化境,使脊骨根朝前運動,由丹田往上翻之的行氣法,再到、混元一氣全身無處不丹田的行氣法。等一整套系統的內勁訓練法。還須研究神氣鼓盪,氣勢飽滿,也要注意外形上的節節貫串,使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由意氣的分開到以心行氣,意到氣到,每一動心先動,始而氣動,即而形動,練成內外合一而無外無內,無粗無精,再使內勁布滿全身,說有即有,說無即無,應物自然,混然皆忘。這樣假以時日,內勁自然形成。接下來該明白太極拳的用法了。
(四)拳架用法。也謂拆架子階段,學太極拳是為了學以致用,能用就得需要師父講解姿勢中招勁的用法及互變,也即「拆架子」,知此可稱得傳弟子。也就明白了打拳時的「無人若有人」的應敵狀態。招是固定有形,不但要懂得招的應用,招的變化(一招含三式、多式、一式演三招、變化多端),招的組合,還要懂招的局限性。勁是活的無形的,要知勁的種類與互換,但陷於勁則無方向感,不可偏頗。應做到用招必合乎勁,以勁為主,以招為輔,就招以變勁,借勁以用招。「太極聖手」李寶玉先師常講:「招勁合一,無敵於天下」,我輩後學嚮往之。
以王宗岳得「由著(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為進階次第之法。然世人對著熟多有誤解,以為著熟為姿勢的多次重複訓練之熟,非也。著熟是應敵方法的純熟及能用的實效,口語是能用這招擊敗對方。習者也多輕招妄練勁,多為不知太極拳次第學習之法。概括為先懂招、次懂勁、再招勁合一,用於無形。
以上是對學習拳架內涵概略闡釋,要想真正明白太極拳,還須了解其它諸如:功法、理法、推手、散手等一整套系統工程。因為實戰對敵不是一個人的事,學以能用方為真道理。願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太極拳,不絕於世。以「入門引路須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為結束語。
昊博語錄:太極拳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人體系統工程。
※太極拳愛好者習拳感悟分享—什麼是太極
※太極感想-正宗規範的教學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