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勇士赤身肉搏痛打洋槍隊,在中國反侵略戰爭史上留下輝煌一筆
原標題:1000勇士赤身肉搏痛打洋槍隊,在中國反侵略戰爭史上留下輝煌一筆
(圖)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導的廣西桂平縣武裝起義,劉紹昆(繪)
時至今日,儘管人們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不能否定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後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堅決反抗外國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阻止了西方列強迅速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企圖,使他們在教訓中得知了一個真理,那就是中國人民絕不會默默挨打,誰敢侵略我們,必然要付出血的代價。這些,無疑對延緩中國的半殖民地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彰顯了那個苦難的年代裡,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鐵血精神。
「洋兄弟」的暴行
在對待西方列強的問題上,起初,太平天國的決策者認為「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況且天國與西洋皆拜上帝,因此當時的太平天國對外統稱西洋人為「洋兄弟」,並表示歡迎外國人來中國通商。這麼做既有爭取西方列強支持太平天國,擴大反清同盟的意願,也不乏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裝備以提升太平軍戰鬥力的想法。所以,當咸豐三年(1853年)春,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訪問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時,太平天國就提出,准許英國人來華經商,惟不準再賣鴉片,且不承認英國與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由於當時太平軍與清軍之間的戰爭形勢尚不明朗,所以大多數西方國家均對這場中國內戰表示「中立」。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清政府幾乎是無條件地滿足了英法侵略者的要求,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使兩國賺得盆滿缽滿,這讓列強漸漸意識到:只有保住清政府,他們才能不斷擴大在華利益。故而,列強對清朝的態度由打擊轉為拉攏,並最終撕下「中立」的偽裝,決定聯手清廷共同進攻太平天國。
儘管如此,太平軍仍對洋人保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總希望能通過雙方同拜耶穌、上帝,系一教相傳這層關係,來與洋人達成某種和解,從而能夠單獨與「清妖」交戰。這種對外政策的搖擺不定,曾使太平軍白白損失了許多絕佳戰機。咸豐九年(1859年),英王陳玉成率大軍進逼漢口,卻突然屯兵不前,就是考慮到不希望與租界中的洋人發生衝突,從而使屢戰屢敗、士氣低迷的湘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絕處逢生,最終保住了漢口。而淮軍千里救援上海時,也是倚仗洋人輪船的掩護,在穿越太平天國腹地時竟一路暢通無阻,未遇任何盤查。
不過,太平軍對洋人示好的舉動,並未換來西方列強的一絲垂青,他們不僅公然派遣軍隊協助清軍與太平軍作戰,甚至悍然命令軍艦發炮轟擊太平軍控制的州縣城池,頻頻製造慘案。
侵略者令人髮指的行徑終於激怒了一個人,他發出了一聲:「倘不遵我王化,而轉助逆為惡,相與我師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的怒吼,隨即決定率軍和洋人一較高下。他就是當時太平天國的第一名將、忠王李秀成。這時的李秀成勇挑重擔,領導太平軍擔負起了反抗列強侵略的重任。
(圖)李秀成,任率英(繪)
忠王出手
清咸豐十年(1860年),李秀成親統12萬大軍,開始了聲勢浩大的東征。四月,太平軍攻克蘇州,進而直撲上海。驚慌失措之餘,上海官紳為保身家性命,一面哀求租界中的西方各國公使出動駐軍幫清軍保衛上海,一面不惜重金僱傭外國暴徒及不法分子,組建洋槍隊,以彌補守軍力量的不足。
五月,李秀成照會在上海的英、法各國公使,聲明攻取上海的必要,並宣布太平天國對外國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英法公使置之不理。不久,干王洪仁玕來到蘇州,又照會英、法、美領事,仍遭拒絕。六月,美國人華爾統帥洋槍隊進犯太平軍位於青浦的營壘。駐守青浦的太平軍只有忠王部將周文嘉所部數百人,抵擋不住洋槍洋炮的猛烈攻擊。於是,周文嘉一面堅守不出,一面飛書向忠王告急。清軍與洋槍隊包圍城池,水陸環攻,青浦危在旦夕。
八月一日,忠王李秀成親率3000精騎支援青浦,僅耗時一天便抵達前線。當時,圍城的清軍和洋槍隊聯軍雖然預料到太平軍會有援軍前來,但怎麼也沒有想到忠王竟來得這麼快,全然沒有做好應對準備。李秀成見敵不備,當機立斷,指揮騎兵發動猛衝,一下子就把聯軍的軍陣沖了個七零八落。當時,聯軍雖然裝備有先進的後膛步槍,但畢竟不能連發,加之事發突然準備不及,倉促抵禦了一會兒便敗下陣來。周文嘉見援軍已到,也下令守軍開炮轟敵。太平軍里外合擊,把聯軍打得大敗。此役,洋槍隊被擊斃140餘人,傷270餘人,華爾身中五槍,幾乎喪命,清軍也損失千餘人。太平軍繳獲洋槍300餘支,火炮十餘門,一戰而解青浦之圍。
浴血上海灘
同治元年(1862年)初,為救援上海,英國海軍中將何伯、陸軍中將士迪佛立、法國海軍上將卜羅德調集英法侵略軍五千餘人集中上海,連同華爾的常勝軍(此時洋槍隊已改名為常勝軍),與清軍聯合,向東征的太平軍大舉反攻。三月,聯軍接連攻陷上海周邊的嘉定、青浦等太平軍據點,進犯太倉。自松江、泗涇、青浦、嘉定、寶山,上海一帶的聯軍連營一百多座,每營都有重兵把守,配以洋槍洋炮,堅不可摧。李秀成聞訊後,立即從蘇州親率精兵前來迎敵。
在初步了解了前線局勢後,四月初五日,李秀成發起太倉之役,與聯軍展開大戰。李秀成深知洋人槍炮的厲害,故而他命令太平軍炮兵先發制人,進行了猛烈的射擊,力圖壓制住敵人的炮兵火力。進而,又命令千餘名敢死隊官兵直衝敵陣,使用繳獲的新式後膛步槍輪番射擊,在敵陣上打開了一個缺口。隨後,成千的太平軍將士從缺口處殺入敵陣,與聯軍近戰肉搏。聯軍槍炮齊發,但太平軍將士不顧傷亡,死命進攻,有人甚至赤裸上身,揮刀劈砍。聯軍驚呼從未見過如此英勇的部隊,旋即潰敗。太平軍趁勢猛攻,將法國海軍上將卜羅德擊斃於奉賢南橋鎮。李秀成乘勝直追,將殘存的英法侵略軍困在嘉定城內。太平軍四面圍城,發炮猛轟,殺敵無數。英法從上海租界派兵來救,又被李秀成設伏打敗。戰至四月十四日,聯軍在士迪佛立的指揮下焚城突圍,拚死逃回上海。
(圖)太平軍痛打洋槍隊,陳光鎰(繪)
克複嘉定後,李秀成回攻青浦,迫使華爾的常勝軍焚燒青浦城,逃回松江。李秀成督軍緊追,生擒常勝軍副統領法爾思德。攻克青浦之後,李秀成一路向泗涇、太倉、松江掃蕩,攻破敵營一百三十多座,將華爾圍於松江城內。此役,太平軍殲滅清軍五千人,擊斃英法干涉軍800餘人、常勝軍320餘人。李秀成敘述當時太平軍的軍威時說:「那時洋鬼並不敢與我見仗,戰其即敗」。就連一貫鄙視中國軍隊戰鬥力的西方媒體,也不得不對李秀成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們說:「他(李秀成)是叛軍擁有的最勇敢的、最有才能的、最有創業精神的領袖。他比其他任何叛軍首領打過更多的仗,而且常常是打得很卓越的。如果你能有幸目睹忠王的風采,你就會相信,像他那樣的人,註定會成功。不論撫台(李鴻章)、恭親王還是別的滿清王公貴族,在他面前都相形見絀。」
然而,正當太平軍在上海節節勝利之時,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從安慶直下,攻陷蕪湖、巢縣、無為、運漕、和州、太平關,直趨天京。天王洪秀全面對危局,只得一日下三道詔書,命令李秀成立刻撤兵回救天京。五月初八日,李秀成含恨從松江撤退,東征功敗垂成。
儘管太平軍將士的浴血犧牲,未能完成驅逐外國侵略者的大業,是極可痛惜的。但是,要知道,在歷時四年(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清八旗、綠營各部,在戰場上給英法聯軍造成的傷亡一共才1200餘人。可僅僅太倉一戰,太平軍就殲滅一千多名洋兵洋將。忠王李秀成及其部下給予英法干涉軍和西方僱傭軍以迎頭痛擊,把這些不可一世的洋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不敢見仗,表現出了中國人無比堅強的反侵略的戰鬥精神,在中國的反侵略戰爭史上留下了永遠不能被抹殺的輝煌一筆!
TAG:鯤鵬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