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秩秩德音 乃如之人

秩秩德音 乃如之人

《文匯讀書周報》第1700號第五版「三味書屋」

(2018年2月5日發行)

秩秩德音 乃如之人

——讀邵炳軍《德音齋文集·詩經卷》

郭 丹

近得上海大學邵炳軍教授惠寄《德音齋文集·詩經卷》,該書是他本人《詩經》研究學術論文的結集,分量厚重。

《德音齋文集 · 詩經卷》

邵炳軍 著

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

邵炳軍在《詩經》學方面的成就,我早就有所了解,不過之前更多停留在印象階段。讀《德音齋文集·詩經卷》,我於邵教授的《詩經》學成就有了更深刻的整體認識,同時也勾起我對自己約十年前曾提出的,關於古代文學研究「回歸本體」與「當下關懷」這一設想的某些回憶。

目前的學術研究,正如有些學者所言,講究「包裝」,重視「感覺」,追求「解釋」,故而包括觀念的回歸、文本(原典)的回歸和方法的回歸等古代文學研究「回歸本體」這一話題,便有些顯得迂闊而不合時宜。如果將研究視野定位在經學式的文學考據,採用先哲以史證詩、以禮明詩等方法,即如邵炳軍清代樸學式的實證考據學研究,將留給人們更深刻的印象。對於面貌相對模糊的先秦文史研究,實證考據性的研究,無疑是合適而又值得信賴的。因為如果單純取西方純文學觀念讀《詩》解《詩》,完全否定經學視野,必然造成脫離歷史背景與歷史語境的嚴重缺陷。這一弊端已有所體現,尤其是與當下頗顯浮躁的學風,形成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德音齋文集·詩經卷》上編「周『二王並立』時期詩歌創作年代研究」「春秋詩歌篇名、作者、詩旨、作時補證」「春秋詩歌系年輯證」「春秋詩歌創作年代考論」四組系列論文,是此類「回歸本體」性的微觀實證文章,且相關考據均能令人信服。這自然與邵炳軍下的工夫有極大關係,他的傳統小學與文獻整理考據根底了得,曾推出《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於先秦文獻有深厚積累。同時,這也與邵炳軍念念不忘兩位業師——學界名家趙逵夫先生與郁賢皓先生的治學方法對他的濡染有很大關係,由此形成邵炳軍繼承發展的學術個性,在學術研究的開展中自然地流露出來。

顯然,單純的實證考據,如構成一個人學術的全部,自然也有其價值意義,但實證本身,從我個人較多從事的史傳散文及相關文學批評的感受來看,我認為不能成為學術研究的全部目的。文學研究應該有「當下關懷」,即古代文學研究也應關注當代文學的發展狀況,為當代文學創作提供借鑒,這本來也是我們研究古代文學的目的之一。這一點,我想邵炳軍也有同感,從《德音齋文集·詩經卷》的分編方式,這種用心也十分明顯。如果說該著上編收錄的四組28篇系列論文以經驗實證為主,即指考訂和還原文學史實。那麼下編「朱熹《詩集傳》與南宋《詩》學革新精神研究」「『國風』地域風格與周代文化生態地域性研究」「春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等三組九篇系列論文,從中則可見邵炳軍將文學現象置於政治生態環境中,以進行歷史的還原與探討的用心,即體現出從整體上審視研究對象,讓主客體和主客觀糅合為一體的「理性思辨」特色。這彰顯出了邵炳軍一直所恪守的「從經驗實證到理性思辨」學術研究方法論原則,能給當下的文學創作或文學現象提供間接的啟發與借鑒。

《德音齋文集·詩經卷》生動直觀地表現出了邵炳軍《詩經》學方面的學術研究歷程,及其《詩經》學方面的學術觸角所及。就他本人所倡導的深化《詩經》研究的三大主攻方向而言,十五「國風」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與《小雅》《大雅》的作者與作時考證都已有豐碩成果,期待邵炳軍在《周頌》《魯頌》《商頌》與禮樂文化之關係研究這一課題方面能有更大的突破與收穫。同時,從書名來看,後期應有其他卷次的推出,期待邵炳軍其他方面的學術成果與思想也能越來越多地惠及學林,濡染後學。

中國第一家由媒體創辦的讀書類專業報紙

《文匯讀書周報》

WENHUI BOOK REVIEW SINCE 1985

《文匯讀書周報》采編團隊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推薦給他人或在【朋友圈】轉發

請搜索並添加《文匯讀書周報》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匯讀書周報

whdszb

We Have the Divine Scholarly Zest Blessed

喜歡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讀書周報 的精彩文章:

推介五本英語原版書

TAG:文匯讀書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