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暴力溝通,讓交流更有愛

非暴力溝通,讓交流更有愛

不久前,一位前同事找我談心。她把她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以及焦慮告知於我。坦白講在當時情況下,我是不知所措的。一是我害怕辜負她對我的信任,但又不知如何寬慰於她,二是我們溝通的方式是在互聯網上。沒有面對面的交流,總覺得少了些貼近感。我將我的想法和建議和盤托出,希望能夠安慰到她。但自從看了《非暴力溝通》一書後,我發現我錯了,而且犯了溝通中的大忌,事實上長久以來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而從今天開始我告訴自己,以後不要再犯這種愚蠢的錯誤了。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當別人遭遇痛苦時,我們常常急於提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感受和態度,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有可能造就當事人更大的負擔和痛苦。畢竟「好為人師」是讓人極為反感的!

我們都希望我們是善解人意的,我們總是懷著好意去幫助別人。但當這份好意不是對方需要的,也就失去了原本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朋友遭遇痛苦時,我們能做些什麼呢?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傾聽和保持持久關注,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並對他的請求做出反饋。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更加接納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一切,但最重要的功能是讓我們學會更加愛自己。不久前我與慧慧通話,她一直算是我靈魂供養的摯友。她驚喜地告訴我她在我身上看到的變化。如果說人生就像一場修行,我此時的狀態應該算是找到了一條明確的方向和道路。不再有迷失和惶恐。我每天都沉浸在豐盈自己的渴望當中,為的就是找尋到最好的自己,然後與你相見。充滿愛和感恩,我堅信我最終會擁抱到美好和奇蹟。

生活的意境取決於我們自身。非暴力溝通教會我們要面對我們的內心,只有這樣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才能直達別人的內心,才能被別人欣然的接納。從愛的角度出發就會收穫到愛。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第一步:留意發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了什麼?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書中強調了觀察和評論區分的重要性!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同時,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於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觀察。就如書中所提倡的那樣: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而當我們客觀的描述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和行為時,就表示你已經成功的引起了我的關注,並且我是如此在乎。

第二步:體會和表達感受。我們總是被鼓勵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漸漸地,我們習慣於考慮:「人們期待我怎麼做?」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用想法替代了感受。「言不由衷」其實在每天,每時每刻上演。

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當我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常常會有四種選擇:歸因自己,認為自己真的犯了錯;指責對方,駁斥對方;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當我們開始專註於了解我們的需要和願望期待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不再指責他人,我們從情感的奴隸終於成長為生活的主人。

第三步: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我需要你.....因為你的任何行為和決定都對我至關重要。當我們有了真實的感受之後,我們需要把內心的需要告訴對方。如果這種需要全部傳達給了對方,我相信對方會給你一個積極而熱情的反饋。也許在生活中,你會聽到很多抱怨和指責,其實都是需要沒有被滿足或者這種需要沒有充分被表達。

回歸內心問自己,我們的需要是什麼?表達的越具體越好,當我們把願望說得越清晰,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一切都從最積極的方面去詮釋,用柔軟的語言來告訴彼此的需要,那樣就不會再有揣測和衝突了。批評本身其實往往暗含著我們的期待,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示弱往往更有助於解決問題,更容易達到自己的願望。

第四步:提出具體的請求。非暴力溝通幫助了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理解對方。正如人性的弱點中所提出的觀點,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等待著被愛和被關注。一個好的請求,會讓對方有被重視的感覺。但是也要注意請求一定要跟命令區別開來。因為兩者的最大不同是我們是以何種的姿態來對待自己和他人。充滿愛和感恩,自然會接納所有的後果,選擇去善待就會得到美麗的結果。

生活,不盡如美好。但卻可以改變,改變從內心開始!

我們生活中之所以會出現各種矛盾和衝突,都跟異化的溝通方式有關。而哪些因素又是異化溝通方式的製造者呢?非暴力溝通歸納出了如下幾點:

1、道德評判。我們常常陷入是非之中。我們受制於約定俗成的規則和道德,或者我們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當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自然就會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成為異類。我們一心分析和確定他們的錯誤,卻忽視了內心的真實感受和需要以及體會到別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往往會對他人品頭論足,批評再或者試圖糾正,但結果卻極有可能會招來敵意,使我們的願望更難以得到滿足。就像電影《芳華》中劉峰和何小萍一樣,他們都是被排斥在道德和「不合群」外的悲劇者。事實上,道德綁架是一件極為不好的習慣。

2、進行比較。我一直相信,世間人們所有的內心失衡都跟比較有關。外貌,金錢,權利等等都會成為我們的比較對象。這提醒了我,不久前這位前同事也是因為比較才會焦慮。她認為她與別人相比不夠優秀,很多方面都技不如人。而在我的眼中她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品質和亮點啊!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缺點去對抗別人的優勢呢?而我有時內心的小妒忌,小自卑不也是源自於此嗎?正如書中所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吧!

3、迴避責任。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思想,情感,行動負有責任。但有很多人常常覺得他們受制於人。(受說不清楚的力量驅使,我們的個人情況,成長曆程,自我形象等,其他人的行為,上級的命令,同伴的壓力,機構的規章制度和政策,性別角色,社會角色或年齡角色,無法控制的衝動等等)當我們忽視了內在的真實情感,當我們根據如上理由行動時,我們也就試圖逃避了責任。

4、強人所難。我們對別人的要求以及別人對我們的要求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我們或他們就會受到懲罰,這是強者常用的手段!應該與不應該,是強者慣用的語言!正如書中所言:人們越是習慣於評定是非,他們也就越傾向於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一旦專註於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不再是好奴隸和好下屬。

最近很喜歡一些特定的辭彙。善待,接納,豐盈.....做人做事都如此!

最後,希望我終會成為那一束光,在點亮自己的同時,也能影響到更多地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羅永浩宣布:5月15號在鳥巢開萬人發布會,發布顛覆性產品!
自學考試常見問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