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麻辣財經:「國家中心城市」擴容,要不要逃離「北上廣」?

麻辣財經:「國家中心城市」擴容,要不要逃離「北上廣」?

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努力把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這意味著,西安正式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成為關中平原城市群崛起的「領頭羊」!2010年以來,國家中心城市從5個擴大到9個,它們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為什麼要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因為,關中平原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戰略地位。培育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於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有利於推進西部大開發,有利於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國家中心城市不斷擴容,一個個城市群拔地而起,對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好消息——好城市越來越多,人們生活工作、幹事創業,不必非要擠「北上廣」這趟車!

「好城市這麼多,那是不是可以逃離北上廣了?」周圍的朋友這樣問。

這個還真不好說。前段時間,就有人在自媒體談「親身經歷」,500萬賣掉北京房子回到老家,兩年之後各種不適應,又再次回到北京。當然,賣掉的房子原價是買回不來了。

也許這只是個案,各人有各人的活法,逃離北上廣的人也有活得更滋潤的。不過,麻辣姐還是要提醒一下:「逃離」有風險,行動需謹慎!

北上廣到底是該「逃」還是該「進」?中心城市的優勢在哪裡?「大城市病」到底能不能治好?咱們還是聽聽專家的分析。

過去人才是跟著企業走,現在是跟著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走

「黨的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格局。中心城市發展和功能的發揮,將對整個國家的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表示,一個城市群需要核心城市和大小不等的中心城市支撐,從各國城市發展普遍規律看,中心城市在國家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吸納了國家最主要的現代化要素,是國家創新和經濟增長的中心。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研究顯示,過去人才和就業是跟著企業走,現在是產業跟著人才走,人才跟著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走。從海歸選擇就業地就可以看出城市吸引力,這個群體中1/4選北京,1/8選上海,深圳、廣州、成都三個城市總共吸引來海歸的1/8。總體上看,3/4以上的海歸就業選擇了排名前十的城市。這樣一些高端人才集聚,進一步促進了這些城市的創新產業聚集發展。

為什麼海歸會選擇在這些城市落腳?日前舉行的「2017城市發展年度論壇」上,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發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從不同的方面對中國的中心城市進行排名。追蹤一下排名結果,可能會找到相關答案。

「城市實力」排名,包括經濟規模、人口規模、企業集聚3個中項指標。排名前5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

中心城市一定要對周邊有輻射能力,在「輻射能力」這個大項里綜合下來,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廣州、杭州、武漢、天津、西安、南京排名前10位。

「開放交流」由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交流業績3個中項指標組成,表現最好的前5位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蘇州、天津。

「文化教育」大項,由文化娛樂、人文表現、人才培養組成,該大項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南京。

「生活品質」,包括安全宜居、生活消費和醫療福祉。該大項表現排名前5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和杭州。

此外,「商務環境」最好的前5個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創新創業」最好的是北京、上海、深圳、蘇州、廣州;「生態資源環境」排名前5位的城市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和重慶。

這麼多項排名,都有北上廣的身影,說明北上廣作為中心城市,確有過人之處!看了這些之後,你還想「逃離」嗎?

喜歡大城市不喜歡「大城市病」,高科技或許能找到「藥方」

專家介紹,1980年以後,全球城市人口增長25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92座,其中有11座城市的城市人口增長了1000萬。如果把超過1000萬的城市叫做超大城市,那麼全球已有29座超大城市。而在1950年,超大城市只有紐約和東京大都市圈兩座城市。

「將這29座超大城市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沿海型城市,有19座;第二類是地處內陸的首都型城市,有8座;第三類是內陸非首都型城市,只有兩座。由此可以看出,人類似乎正在朝著沿海和首都狂奔。」周牧之認為,大城市的爆發,是技術融合、產業融合和空間融合的結果,融合和變革,造就了人類新一輪的發展格局。

清華大學建設學院教授尹稚表示,這些年來,世界處在第三次城市化浪潮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就是大城市群崛起。從1990到2015年,千萬以上人口、500萬以上人口城市數量增長了一倍以上。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口向大城市、大城市群流動,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絕大部分人還是要往高處走,往更多的有就業機會、更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去走。」

對於專家的分析,很多人表示贊同,卻又心有不甘:「大城市有資源聚集優勢,發展機會肯定更多,可是『大城市病』也很煩人,影響大家生活質量和心情,這病到底能不能治呀?」

「的確,城市大了會帶來很多外部性問題,比如環境變差、交通擁堵等。現在看來,智慧城市的發展,似乎可以創造條件來緩解『病痛』。」徐林認為,智慧城市發展帶來智能交通系統建立,可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大數據包括未來人工智慧在不同場景的應用,也為緩解「大城市病」提供了出路。但是到底能把「病痛」治療到多大程度,確實還是值得觀察的。(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的精彩文章:

毛繼鴻:把書店開到商業氣息最濃的地方
在台灣,春聯是門「政治學」

TAG: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