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狀元詩詞賞析之(六)定軍山
定軍山
龍驤虎視意縱橫,
再造乾坤仗老成。
六齣艱難酬帝顧,
三分辛苦與天爭。
身歸箕尾心逾壯,
陣走雷風氣未平。
此地江山猶大漢,
何年人物似先生。
【賞析】
這首詩寫於庚子(1900)年。
這是一首七律。這首詩是詩人經過定軍山時,祭拜蜀漢名相諸葛亮之作。
晉代常璩《華陽國志·漢中志》:「蜀丞相諸葛亮葬定軍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深為感嘆:「諸葛亮之死也,遺令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惟深松茂柏,攢蔚川阜,莫知墓塋所在。」
定軍山,位於陝西省勉縣城南5千米,三國時期古戰場。三國時,蜀將黃忠斬夏侯淵、趙顒於此,在歷史上遂負盛名。屬大巴山脈,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號稱「十二連峰」,再東為當口寺孤峰,自西向東綿延十多公里,如游龍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主峰定軍山為最高處,海拔833米,山頂原有「古定軍山」石碑,文革被毀,今新立。
山南有一個天然鍋底形的大窪,周長1.5千米,即三國時稱為「可屯萬兵」的「仰天窪」。北麓有一片廣漠沃野,就是當年諸葛亮大布「八陣圖」、設「督軍壇」的武侯坪,黃忠大戰夏侯淵的戰場,時常發現「扎馬釘」和箭鏃,傳為蜀軍用兵之物;山旁有「斬將橋」,「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頁細花紋漢磚砌成,皆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約3.3米,寬約2米,中開一縫,寬窄不一,名曰「擋箭牌」,傳為諸葛亮遮擋敵箭的遺物。
首聯「龍驤虎視意縱橫,再造乾坤仗老成」,前一句寫劉備,後一句寫諸葛亮。龍驤虎視,寫劉備乃帝室之胄,所以得成大業。後一句的詩眼在「仗」字。劉備在得到諸葛亮輔佐之前,先後歸曹操、投袁紹、依呂布、附劉表,仍然顛沛流離,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在得荊州名士司馬徽和著名謀士徐庶的推薦之後,三顧茅廬,誠懇地向諸葛亮請教戰略問題,並以真情打動之,讓諸葛亮慨然出山,從此忠心耿耿地為劉備及其繼任者盡忠,創立了與曹魏、孫吳鼎足而三的蜀漢政權。所以,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
「再造乾坤」,即兩造乾坤。指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並指諸葛亮在劉備猇亭大敗後,輔佐劉禪鞏固蜀漢。老成,老成之人,即諸葛亮這個兩朝老臣。
「六齣艱難酬帝顧,三分辛苦與天爭。身歸箕尾心逾壯,陣走雷風氣未平。」頷聯和頸聯,詩人極寫諸葛亮之百戰艱難。六齣,寫諸葛亮北伐攻魏,鞏固蜀國;三分,寫諸葛亮贊助劉備,開創帝業。按理,應該是三分在前,六齣在後。為了詩歌的平仄和韻律如此。
一個「酬」字,一個「爭」字,寫出諸葛亮經歷的常人無法想像的艱難。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諸葛亮北伐魏國雖然共計六次,但六次戰役中,經祁山而出的僅有兩次。身歸箕尾,喻指國家重臣之死。《莊子·大宗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宋代楊無咎詞《水龍吟·夜來六齣飛花》:「便乘風欲去,凌雲直上,青冥際、騎箕尾。」頸聯突出地強調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國盡忠的精神。
尾聯「此地江山猶大漢,何年人物似先生」,是詩人的感慨。何年人物似先生,表面的意思是,江山依舊,人物已非,什麼時候才會有諸葛武侯一樣的英傑呢?詩句透露給讀者的言外之意,就是當今之世,再也沒有諸葛亮那樣忠心耿耿輔佐皇帝的人中龍鳳了。
諸葛亮生前不謀私利,不蓄私產,死後因此贏得人們真切的思念。直到唐代,蜀中士民,歌思遺烈,祭祀神靈,始終不絕。在中國政治家中,還沒有哪個人,能像諸葛亮那樣,得到世人如此由衷的崇敬,「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作為蜀人,駱成驤以無比景仰的感情,對諸葛亮大加讚頌,這是非常正常的。
但閱讀這首詩,讀者更不能忽視此詩的寫作時間。
此詩成於1900年(農曆庚子年)。那是一個什麼時間呢?那是1894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後6年,是1895賣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的5年,是1898戊戌變法、戊戌政變之後的2年。而1899到1900年,反清滅洋(後改為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正風起雲湧。此時的光緒皇帝,卻被慈禧太后軟禁,政治上不能有絲毫之作為。作為光緒帝欽點的1895年乙未科狀元,駱成驤只能在懷古詩中,通過對諸葛亮這樣的英傑的渴求,表達希望國家能湧現出輔佐國君、變法圖強的忠臣的願望。
可惜,朝堂之上,滿堂昏聵;舉國之大,竟無一人能擔當讓國君恢復尊嚴的重任。一句之中,一唱三嘆,誠有深意存焉。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