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總理訪問巴勒斯坦的三重目的

印度總理訪問巴勒斯坦的三重目的

?

2018年2月10日,印度總理莫迪通過約旦過境,旋風式訪問了巴勒斯坦。這是印度總理首次巴勒斯坦。外媒稱這是一次「歷史性」訪問

在中東和平進程陷入日益複雜局面,印度的「中東大戰略」初現端倪的背景下,莫迪這次巴勒斯坦之行引起世人關注,其背後有其三重目的。

首先,平衡印度與以色列、巴勒斯坦關係。印度外交部稱印度與以色列、巴勒斯坦關係,為「非排斥關係」,即印度發展與以色列關係,並不意味著印度斷絕與巴勒斯坦關係,反之亦然。

2017年7月莫迪訪問了以色列,簽署了2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2018年1月中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了印度,兩國在國防、能源、網路安全、影視和石油天然氣等簽署了協議。印度與以色列關係迅速升溫,來源於印度與以色列各自利益的需要。一方面,印度加強與以色列關係,可以獲得印度所需要的軍事武器技術;另一面,以色列加強與印度關係,可以進一步拓展以色列的國際空間,擴大以色列的軍售市場。

印度與以色列關係的熱絡似乎與印度的傳統外交理念有溫差。傳統上,印度外交奉行不結盟政策,成為最早承認巴勒斯坦地位的國家之一。2017年12月21日,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上,印度與其它127個國家支持耶路撒冷地位決議案。

為了平衡與日益升溫的以色列關係,莫迪在以色列戰機的護送下,訪問了巴勒斯坦。在訪問中,莫迪與阿巴斯總統簽署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6項雙邊協議,包括3000萬美元的醫院設施,500萬美元教育援助等。

其次,向美國示好,加強與美國戰略合作。自從特朗普承認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決定把美國駐特拉維夫的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後,巴勒斯坦與美國關係頓時降到了冰點。阿巴斯拒絕美國作為中東和平進程的唯一調停方,並提出多方調停的新方案,而印度則是選項之一。

在此背景下,莫迪訪問巴勒斯坦,試圖在中東和平進程上「顯身手」,打破目前的中東和平僵局,為美國「分憂」。畢竟,近年來,美國在印度入常、加入核材料供應國組織等方面大力支持印度,美國與印度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加強。

再次,布局中東,推動「中東大戰略」。這次莫迪訪問巴勒斯坦,還訪問了中東的約旦、阿曼和阿聯酋三國,這是莫迪就任總理以來第5次訪問中東。在出訪前,莫迪在個人推特上表示,海灣國家和西亞是印度外交的優先方向。

包括海灣國家和西亞的中東國家,對於印度這個新興大國來說,地位越來越重要。一方面,印度與中東國家利益越來越緊密。中東國家有900萬印度勞工,以後還在增加。這些勞工每年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外匯收入。

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拓展印度的戰略空間。 印度奉行「門羅主義」政策,一向視南亞為自己的「後花園」 。隨著南亞中小國家國內政治轉型,經濟發展成為這些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印度試圖通過軟實力和軍事控制南亞中小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些南亞中小國家越來越尋求與印度以外的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為此,莫迪政府不得不調整傳統外交戰略,謀劃「中東大戰略」,為印度強國夢尋找新的支點。

總之,莫迪的巴勒斯坦之行可謂用心良苦,在一定程度上講,打了一副「好牌」。但受制於複雜的宗教、歷史與地緣政治因素,莫迪這幅「好牌」恐怕只是「好看」,可能並不實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太觀潮 的精彩文章:

TAG:亞太觀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