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聲令下,3000多個大活人被埋入黃土中
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封建時代少有的明君。他不僅文治武功卓絕一時,且倡導以仁義治天下。在唐朝開國前後的數百場戰爭中,李世民的隊伍絕大部分時候都能保持嚴明的紀律,不嗜殺不擾民,稱得上一支仁義之師。在歷代戰爭中常見的屠城事件,在李世民在位期間很少見。
但李世民也並非真的像人們想像中那樣,一味心慈面軟。《資治通鑒》記載,在平定軍閥劉武周之戰中,由於山西夏縣的軍民在呂崇茂等人帶領下,反唐自立,投靠劉武周,一度給唐朝造成很大麻煩。後來李世民攻克夏縣,在此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屠城行動,給李世民的軍旅生涯塗上了一抹濃濃血痕。
除了夏縣大屠戮,李世民還曾做過一次少有人知的殺害戰俘的暴行,這次暴行發生在唐朝東征高句麗期間。李世民征伐高句麗之戰,是他平生所經歷的最為艱苦的戰役之一。高句麗人驍勇善戰,面對唐朝大軍頑強抵抗,使得李世民三度出兵,最終也沒能達成消滅高句麗的戰略目的。就在征伐高句麗之戰中,李世民遇到一支奇特軍隊。
貞觀十九年,晚年唐太宗依舊壯心不已,面對東北高句麗的挑釁與拒絕臣服,他統率大軍御駕親征,發動對高句麗的第一次遠征。唐軍歷經血戰,攻克十餘座城池,但在高句麗人頑強抗擊下,唐軍銳氣漸失,已成強弩之末。在安市城之戰中,唐軍碰到了硬釘子,苦苦攻擊三個月不能破城。
高句麗大將高延壽、高惠真帶領一支5萬餘人的援軍,前來增援安市城,雙方在安市城下展開激戰。戰鬥中,高句麗軍中一支奇特的隊伍,引起了唐朝人的注意。這支隊伍裝束奇特,頭上發編織成髮辮,上插雉雞尾,脖子上戴著野豬牙雕琢的裝飾品,所用弓箭的箭頭非銅非鐵,而是用石頭磨製而成。
這支令唐朝士兵感到新奇的隊伍,是世居遼東的黑水靺鞨族戰士。黑水靺鞨是東北一帶一個古老的族群,位居高句麗國和唐朝之間。《新唐書》記載,黑水靺鞨人剽悍強健,擅長步戰,好勇鬥狠,經常攻打周邊部族。他們生性殘忍兇悍,射箭技藝精湛,他們夏天逐水草而居,冬天則建造地穴作為居室。
不過,這支黑水靺鞨戰隊的下場卻很凄慘。在唐朝大軍的打擊下,高句麗的援軍被徹底擊潰,死傷慘重。黑水靺鞨戰隊有三千多人成為唐軍的俘虜。李世民一向仁義,這次卻一反常態,下令把這三千多人全部處死。《新唐書》記載,唐太宗命令「收靺鞨兵三千餘,悉坑之」。把他們全部活埋,可稱是李世民一生罕見的暴行。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如此仇恨黑水靺鞨戰士?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黑水靺鞨人,很早之前已經歸順唐朝,唐朝在他們的居住地區設立燕州,屬於唐朝的屬地。高句麗興兵作亂時,他們看不清形勢,悍然跟著高句麗人出兵攻打唐軍。因此讓李世民非常生氣。
第二是在作戰中,黑水靺鞨人自恃悍勇善戰,每次攻擊唐軍他們都一馬當先打頭陣,「每戰,靺鞨常居前」,死心塌地跟著高句麗,跟唐軍血拚到底。故此李世民才會怒不可遏,對他們下了死手。
※新中國最無奈女死刑犯,被繼父賣身遭丈夫哥們侵犯,槍決時僅20歲
※朱元璋留下一條家法,朱棣偷偷改了4個字,結果給子孫惹來4場橫禍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