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發性震顫中醫的治療方案

特發性震顫中醫的治療方案

特發性震顫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特發性震顫具有相互矛盾的臨床本質,一方面這是一種輕微的單癥狀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見的進展性疾病,有顯著的臨床變異。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臨床特徵。特發性震顫病因並不清楚,易與其他疾病產生的震顫混淆。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病人有家族史。在多個特發性震顫家族未發現跨代現象,性別分布平衡,一般認為這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65~70歲前完全外顯,也有報道不完全外顯和散發病例,散發者和有遺傳者臨床特徵完全一致,通常認為是同一疾病,但目前尚未確定相關基因異常。特發性震顫發病年齡的雙峰特徵提示可能存在兩個不同的異常基因。家族性震顫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早,提示早發的特發性震顫更強烈地受遺傳易感性的影響,遺傳易感性能明顯影響臨床亞型特徵。

中醫診斷

(1)肝腎兩虧,虛風內動:

證候:中老年出現頭及四肢顫動,筋脈拘緊;腰膝酸軟,或肢體麻木,動作遲緩,常伴有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健忘,或兼有精神獃滯。舌瘦、舌質紅、苔少,脈沉細弦。

證候分析:腎為生長發育之本,人到中年之後,精少腎臟衰。精能化血,是肝血的源泉,腎精不足,肝血衰少,血不養筋,而致筋脈拘緊,腰膝酸軟,或肢體麻木;腎陰(精)不足,水不涵木,虛風內動,故頭及四肢顫動。腦為髓海,髓乃精生,腎精不足,髓海不滿,故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腎陰(精)不足,不能上濟心火,而致心火獨旺,火擾心神,故失眠多夢;腦為元神之府,今腦髓空虛,元神失養,故精神獃滯。脈細為精虧血少之象,脈弦為虛風內動之候。舌瘦暗紅苔少者,皆精血不足,舌體失養,津不上呈之故。

(2)氣血兩虧,虛風內動。

證候:肢體震顫且伴有面色無華。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頭暈目眩,少氣不足、自汗。舌淡胖,脈虛細。

證候分析:顫證日久,精血內奪,血為氣母,血虛日久,氣隨血脫而致氣血兩虧;或因飲食失節,勞倦憂思,而致心脾兩傷,導致氣血兩虧。面色無華,頭暈目眩是中氣不足,清陽不升,血不上榮所致;倦怠無力,少氣不足,自汗皆是氣虛之徵:舌淡脈細為血虛,舌胖脈虛為氣虛。

(3)氣滯血瘀,虛風內動:

證候:顫證日益加重,並出現面部四肢肌肉僵直,面無表情,關節攣縮疼痛,屈伸不利,活動受限;甚則吞咽困難,流涎,四肢厥冷,皮色青蒼,或有瘀斑。舌體顫動色暗,苔白膩,脈細澀。

證候分析:顫證日久,精氣血虛竭,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滯,脈絡瘀血形成,繼則脈絡閉塞,營血不行,皮肉筋脈關節失養,故皮膚板緊、肌肉僵直、關節攣縮屈伸不利。瘀血阻體表浮絡則皮膚出現青紫瘀斑;四肢經脈瘀阻,營衛不通,氣血不能達於四末,故四肢厥冷。口中流涎者,因脾氣虛弱而不能固攝;吞咽困難者,因脾胃虛極,胃氣失降,舌顫色暗者,心脾氣虛瘀血阻絡;精虧血少則脈細,瘀血阻絡則脈澀。

中醫治療方案

辨證分型治療(1)肝腎兩虧,虛風內動:

治則:滋補肝腎,熄風定振。

選方:大定風珠,定振丸加減。

方葯:大定風珠系主以滋補肝腎,佐以熄風之劑。方中以鱉甲、龜板、牡蠣滋陰熄風潛陽;再以阿膠、雞子黃血肉之品及地黃、麥冬大補肝腎精血;以芍藥、甘草、五味子酸甘化陰且能緩其急迫;麻仁滋脾潤燥。本方適用於以肝腎兩虛為主、虛風內動力次的怔候。若顫動明顯亦可加天麻、全蠍、鉤藤;筋脈拘急加木瓜、伸筋草。定振丸,重在熄風定振,佐以養血益氣之劑。方中以天麻、全蠍、細辛、秦艽、荊芥、防風、威靈仙搜風定振;並以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補血活血;再以黃芪、白朮益氣補虛。本方適用於風動為主,氣血兩虧為次的證候。

(2)氣血兩虧,虛風內動。

治則:補氣養血,熄風和絡。

選方:人蔘養榮湯加減。

方葯:本方以党參、黃芪、白朮、甘草補氣,以當歸、熟地、白芍補血;以五味子、遠志養心寧神,肉桂溫補脾腎之陽;陳皮、姜棗補中和中,是氣血雙補,養心調中,促進脾胃運化的要方。若顫動拘急明顯,可加全蠍、鉤藤、木瓜定風舒筋;頭暈目花明顯加枸杞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不良反應治療/藥性歸經枸杞子、潼白蒺藜;多汗而振加龍骨、牡蠣。

(3)氣滯血瘀,虛風內動:

治則:益氣活血化瘀,佐以滋陰熄風。

選方:補陽還五湯合大定風珠。

主葯: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益氣補虛,並以當歸、川芎、地龍,桃仁、赤芍、紅花活血化瘀通絡,再合大定風珠滋補肝腎精血,佐以熄風定振。使標本獲得同治。若震顫重者加全蠍、鉤藤、藁本以加強熄風振之功;吞咽困難,可加用啟膈散,以開郁理氣,潤燥化瘀;流涎不止,加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辨證論治:

1.氣血兩虛證:顫動日久,筋脈拘緊,行步慌張,神呆懶言,肢體乏力,頭暈眼花,少氣自汗,大便不爽,面色無華,舌淡少苔,脈細無力。益氣補血熄風。定振丸加減。

2.肝腎陰虛火旺證:形體消瘦,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腰膝酸軟,顫動日久,步態拖沓,行路不穩,失眠幢忘,大便秘結,舌暗紅,苔少,舌下絡脈曲張,脈弦細。補益肝腎、滋陰熄風。六味地黃丸加減。

3.陰虛動風證:肢體顫動,手足蠕動不安,顴紅潮熱,五心煩熱,夜熱盜汗,遺精陽痿,伴頭暈目眩,心煩不寐,舌紅,苔少而干。養陰熄風。天麻鉤藤飲加減。

4.風痰阻絡證:肢體顫動,筋脈拘攣,胸悶脘痞,頭暈吐涎,面多油脂,舌紅或淡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祛風除痰、舒筋和絡。滌痰湯加減。

二、對症處理:

1.單方驗方:常服加味逍遙丸、杞菊地黃丸、天麻丸、黑芝麻等。2.常用熄風中藥:全蠍、烏稍蛇、白附子、僵蠶等,可在辨病、辨證的基礎上選用。

顫證

(一)辨證論治:

1.陰虛動風證:肌肉拘急,肢體震顫,情緒激動時加劇,書寫困難,動作遲緩,頭暈耳鳴,煩躁失眠,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滋陰熄風。大定風珠加減。

2.血虛動風證:肌肉強直,筋脈拘急,肢體震顫,書寫困難,頭暈眼花,心悸,健忘、面色晄白或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養血熄風。四物湯合止痙散加減。

3.脾虛動風證:肢體震顫,書寫困難,動作遲緩,慌張步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少腹脹,或大便稀溏,面色無華,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益氣(補血)熄風。醒脾湯加減。

4,肝陽化風證:肢體麻木、震顫,頭眩頭痛,耳嗚,項強不舒,急躁易怒,口苦,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細。平肝熄風,天麻鉤藤飲加烏梢蛇、僵蠶、全蠍。竹瀝、膽南星等。

5.痰熱動風證:肢體麻木、震顫,頭暈目眩,躁擾不寧,咳吐黃痰,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清熱化痰熄風。導痰湯加天麻、全蠍、黃連、天竺黃等。

6.風痰阻絡證:肢體震顫、麻木,頭暈目眩,面部表情缺乏呈「面具臉」,咀嚼、吞咽、語言障礙或流涎,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祛風化痰通絡。半夏白朮大麻湯合牽正散加減。

7.瘀阻腦竅證:肌肉強直,肢體震顫,動作減少,屈伸不利,時有頭部刺痛,舌暗紅,苔薄,脈細澀。祛瘀通絡。通竅活血湯加減。

8.腎精虧虛證:眩暈,健忘,耳鳴,頭痛,肢體震顫,手足強硬,智能遲鈍,舌淡,脈弱。補腎益精。左歸丸加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古小紅娘 的精彩文章:

TAG:復古小紅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