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火最旺的神仙,專門掌管人間男女之事,女人往往求的最多
情人節是個需要謹慎小心的日子——對於單身的人和浪漫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據傳,「情人節」清早一起床你就該從鑰匙孔向外窺探。據傳說記載,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在獨行,那麼你當年就會獨身;如果你看到兩個或更多的人同行,那麼你當年肯定會覓得情人… …
當然,這也之是人們對這一美好節日的願望,「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所以,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
說到「情人節」,這裡當然離不開緣分、愛情、婚姻之類的辭彙。
婚姻是一種神奇的社會關係,兩個人沒有緊密的、難以切割的血緣關係,卻因為所謂愛情的產生或者其他原因締結成了法律上的伴侶關係,並且,甚至擁有比血緣都更加緊密的關係。
在現代,一同走進婚姻的人大部分是因為彼此之間有了情感,而在封建時期,婚姻雙方大多依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要走到一起生活,孕育後代了,於是,人們給「這兩個人為什麼走到了一起」這個問題找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中國有月老,外國有丘比特。月老用紅線給兩個人帶來命中注定的緣分,而丘比特則用他的愛之箭讓人們產生愛情,雖然方式不同,但是,工作目的是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中國給婚姻牽線的是一個老人,而外國則是一個小孩呢?
首先,結兩姓之好是兩個家庭的大事。在封建社會,傳統家庭以農耕為生,而農耕家庭中最德高望重的人就是上了年紀並且有著豐富閱歷的老人,所以,婚姻大事一般都由他們做主。再者,封建時期的婚姻雙方大部分是不認識的,甚至,結婚之前互相都沒有見過面,所以,兩個人之間需要一定的途徑來聯繫,而這個人就是我們所謂的——紅娘,而紅娘就相當於月老手中的那一條條紅線。
在西方人的觀念中,他們更喜歡相信兩個人的相戀結婚這件事的偶然性,所以,他們不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負責這件事情,一個性情不定、隨心所欲的孩子足矣。
其實,關於月老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
唐朝元和二年,杜陵一個名叫韋固的書生去清河拜訪朋友,途中,他夜宿宋州宋城縣的南店客棧。在客棧中,他偶然結識了客棧中另一姓張的客人,二人一見如故。後來,聽說他是單身,這位張姓客人便主動做媒,說:要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兒介紹給他,二人還約好第二天一早在龍興寺門前碰面。
韋固很高興,太守的女兒必定是大家閨秀,若是日後與他琴瑟和鳴,豈不美哉!
第二天一早,韋固興沖沖的趕去了寺門口,可是那「媒人」沒見到,只見到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坐在台階上看書。他以為對方還沒到,又閑來無事,便湊到那老人身邊一起看書。可是,他驚訝的發現,書上的字他一個都不認識。他倍感驚奇,自己一介書生,學識竟還不如一位白髮老翁,真是羞煞人也。
然後他便向老人請教為什麼他一個字都不認識,老人笑道:「這並不是人間的書,你是凡人,如何能識?這上面記的內容就是天下男女的婚事。」
韋固並不信老人所言,奈何他又不認識書上的字,只好閉口不言。又見老人一旁放了一個布袋子,便問:裡面裝的什麼東西?老人告訴他:裡面裝的是紅線,專門系在人的腳上,世上男女自誕生之日起腳上便已有紅繩,不管這兩個人之間有怎樣的鴻溝,只要繫上了紅線就必然要成為夫妻。
韋固愈發覺得匪夷所思,於是,便問起自己的姻緣。老人告訴他:宋城南店北面賣菜陳婆的三歲女兒會在十六歲的時候嫁給你。
韋固心裡並不相信這位老先生說的話,畢竟,老人說的那個女孩兒如今才三歲,與自己年齡相差甚遠,成為夫妻的可能性不大。他又讓老人帶他見見他未來的妻子,之後,老人便帶他去了菜市場,只見一個瞎眼婦人抱著一個孩子,老人說:那懷中女孩兒就是他日後的妻子。
韋固很生氣,認為他是讀書人,不可能娶這麼一個鄉野村婦家的女兒,甚至,他在一氣之下,還讓自己僕人去殺掉那個女孩兒。幸虧那個僕人膽子小,不敢殺人,只是刺破了女孩兒的眉間便逃走了。
老人見狀,知道自己說也沒用,便揚長而去了。
之後,韋固也談過幾起婚事,可始終沒有結果,他的上司王泰十分器重他,便決定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韋固這才成家。此時,韋固對妻子也很是滿意,嬌妻要家世有家世,要樣貌有樣貌,只一點讓他十分納悶兒,就是妻子眉間總是貼著一朵紙花,就連睡覺都不去掉。
韋固很奇怪,就問妻子原因。
妻子說她的親生父母早就死了,她的奶媽一開始靠賣菜養著她,後來,聽說她的叔叔官至刺史,便把她送了回來,養在叔叔膝下。她的叔叔王泰也很疼愛她,便把她當做掌上明珠一般養到十六歲。而自己眉間之所以貼著一朵紙花,那是因為:自己在三歲的時候被一歹徒刺破的,由於實在不雅,所以就用紙花遮擋。
韋固這才知道當年那位老人的神奇之處,並認定那就是掌管民間姻緣的神靈。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這個故事傳到了學者李復言的耳朵里,於是,他便把這個故事收錄在《續幽怪錄》里,傳於後人。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人的婚姻觀--姻緣前定。
唐人認為,姻緣是上天早已註定的,人力不能也無法更改,李泌《感定錄》有云:天下之事皆由前定,正是這個意思。《玉堂閑話·灌園嬰女》中說:「伉儷之道,亦系前緣」。而月老的形象其實正是這種婚姻觀的一種具象形式,在所有事情發生之前,月老,也就是「前定」的主動者,可以說,中國的這個香火最旺的神仙,便將所有的配偶姻緣安排妥當了。
在唐朝的小說中,這種婚姻觀的具象形式不止月老一個。戴孚《廣異記·閻庚》中記載了一個故事:
主人公之一說:「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絆男女腳」一句,可以表明此人與月老的職責是一樣的,也以繩連男女之腳,管男女姻緣,不過,這個說法流傳的不是很廣。也許相比於地府之人掌管姻緣,人們更傾向於相信是天上的月老掌管婚姻之事。
總之,在唐代,姻緣早已註定是廣泛流傳於社會上的說法,人們相信,男女走到一起成為夫妻,是因為有月老或者地府冥吏早就牽好了姻緣繩,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在月下結繩連姻緣的故事似乎更有詩意,更讓人們願意相信婚姻的美好,所以,月老的形象深入人心,流傳千年而不朽,而地府冥吏牽線結姻緣的故事已經鮮有人知了。
當然,姻緣是命運的一部分,而命運決定不是前定的,它受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變數太多,時刻都會發生改變。莫說沒有神佛來掌管人們的命運,就算神佛於九天之上管人生百事,他們也無法控制人的思維。人最偉大之處,莫過於擁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時刻保持著自己的思想,命運便也掌握在自己手裡。
所以,相信愛情與婚姻在冥冥之中由緣分牽連是可以的,但是,卻不能過於迷信萬事前定。
唐朝時期,婚嫁之事被納入律法,相應的媒約制度也逐漸完善,月老的形象也隨之產生。丘比特用箭讓人產生愛情,是神力的體現,更多的是讓男女雙方感到瞬間迸發出的濃烈愛意,但是,月老的紅線更加溫和,用紅線讓男女雙方有機會結兩姓之好,這種方式在現今的大多數研究觀念中都被認為是當時愛情觀與宗法禮教之間的一種衝突和妥協。
「衝突」在於人們對於婚姻有了自由的追求,這與傳統觀念是衝突的,「妥協」在於用「姻緣前定」的說法削弱父母之命在婚姻之中的主觀力量。所以,人們在向愛神與姻緣之神祈禱時的內容也有很大區別,向前者祈禱往往是為了自己能找到一位愛侶,情投意合的那種;向後者祈禱則是因為祈禱者不能主導自己的婚事,為了得到一份好姻緣而向月老尋求幫助。
參考資料:
『《中國的月老》、《中國的姻緣前定觀念》』
※一件國外禍害中國人的秘密武器,現今,大部分中國人都在用
※家裡養了一窩雞突然異常叫喚,一家人立馬逃出,不久發生了大地震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