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評 吹一波聲之形

漫評 吹一波聲之形

之前道聽途說了一些關於《聲之形》的片面信息,我個人又是最討厭同病相憐抱團取暖的戀愛橋段,所以興趣不高。

昨天懷著極低期待度隨便看看,結果最後連片尾曲都聽完了,還滿心期待並不存在的彩蛋。應該說是罕見的個人評價與貴瓣評分南轅北轍的作品了,感覺大多數觀眾,包括我自己在前半段的時候都沒有真正理解這部作品,所以忍不住碼漫評吹一波。

真正的故事

如果把《聲之形》視作一個講述「霸凌者浪子回頭,被霸凌者斯德哥爾摩」的故事,那麼網上出現各種批判和抵制的聲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實質上,按照原作者大今良時的說法,《聲之形》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想要相互了解,想要產生關係的珍貴心情」。

霸陵的劇情在整部電影中只有二十分鐘左右,但由於過分戲劇化,導演在剪輯時也沒能完全平衡好節奏與張力,導致觀眾以此為題眼,自然對後續種種展開無法理解。

稍微梳理一下。

男主石田將也乍看之下是典型的「熊孩子」,混不吝地作些小凶小惡。但在部分細節中已然表現出他的敏感特質,他在基友三人組中並非實質的領導者,害怕黃毛和胖子不和他玩,害怕失去孩子王的地位,所以要持續地做出格之事或扮演丑角。(兩個基友真是全劇第二第三令人討厭的角色)

而對於女主西宮硝子這樣的聽障患者,全班同學有一個非常自然的「獵奇——無法理解——令人討厭的異類」的觀感轉變。孩子之間的人際關係就是這樣,沒有情商的遮掩所以更加殘酷。然後就是各種欺辱:損壞助聽器、孤立與嘲諷、丟棄硝子的交流本、讓硝子在合唱中出糗。這場欺辱表面的主使者是將也和女二植野,暗地中的幫凶則是除了佐原以外的所有同學。

將也的心理動機一方面是好玩,另一方面是他的社會角色驅使著他必須如此行動,可以說是無知與恐懼的合謀了,所以當硝子在被欺負後還拉住他的手,用手語比劃著「我想和你做朋友」時,將也明顯被驚嚇到了。

隨後境遇翻覆,風水輪流,硝子的母親告狀到學校,同學們一致指認,兇手將也跌入地獄,成為新的受霸凌者。這一次以正義為名,所有的凌辱都更理直氣壯。

被最好的朋友推入池塘時,將也回想起他對硝子的所作所為。硝子十指相和做出「朋友」這一手勢時,他是驚恐的,也是不理解的:怎樣的一個人才能寬恕兇手,和兇手做朋友?

他也回想起在這種驚恐中,他怎樣將硝子的交流本扔進了池塘,辜負了這份寬恕。

將也在池塘中失魂落魄的場景是一把利刃,分隔開了過往與將來,引導了之後的行為邏輯。自閉孤僻性格大變也好,拚命學手語想要贖罪也好,打工存錢試圖自殺也好,都源自於負罪感導致的低自尊以及渴望了解硝子的執念

大型道具人偶?

豆瓣有評論斥責《聲之形》是一部「來自健全者的傲慢之作」,認為女主硝子被塑造成了一個毫無自主意識的大型道具人偶。但這種觀解實質上也充斥傲慢,好像一個人如果不以牙還牙、不反抗到底就是空洞平面的,一個人如果以德報怨、容忍惡意就是聖母偽善的。

在某種層面上,將也和硝子是很相像的,他們都面臨向內與向外的困境:如何認知自己?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

他們誰都不是麻木不仁毫無知覺的,相反,硝子一直試圖和大家做朋友,她一次次地遞出本子,一次次地發問「你們在聊什麼」,可惜她的聲音傳達不出去,只能對自我越來越懷疑和消極,將外界的粗暴對待視為「合理的」。如果他人沒有錯,那錯的只能是自己。

正如作者大今在訪談中所說:

硝子無論怎樣被對待也不反抗正是因為「是自己不好,所以這是沒有辦法的」這樣的想法。硝子本人作為加害者的意識也是很強的。

將也則在進入初中後開始「不再注視周圍的世界」,觀眾會發現在男主視角中,所有同學頭上都打了叉,面目模糊。一方面,雙重背叛(將也對硝子善意的背叛,朋友們對將也信任的背叛)使他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能建立起真摯的關係;另一方面,白蓮花永川刻意散布將也的過往,使得將也草木皆兵,無法再承受他人的視線。

隨著故事一路發展,將也終於遇到了可以真心以對的朋友永束,永束頭上的叉叉剝落的鏡頭真的非常有意思。

硝子也漸漸接受了將也。硝子雖然能說話,但由於聽障的緣故,口音給人以違和感,所以她平時以書面和手語交流為主。然而表白的時候,硝子一改往常對口音的自卑,男主想用手語還被拒絕了,這是她第一次如此明確地堅持自己的意願、表達自己的心聲、直面自己的缺陷,簡直打臉說硝子是大型道具的看客。

可惜男主也聽障(x),居然把喜歡聽成月亮還沒聽懂哈哈哈(就算日語發音超相像,月色梗起碼要能意會吧喂!)

母親與家庭

兩位母親的設置真的是神來之筆,撐起了所有人物的豐富度。太太我愛你們!

硝子的母親是一個強勢的女人,凌厲果決,決不能忍受女兒被欺辱,發現硝子的助聽器總是被弄壞後直接告到校長處。但強勢的母親總伴隨著軟弱的孩子,硝子的很多心事無法向母親吐露。此外,西宮太太強勢的護崽行為雖然一時之快,但不利於硝子長期的人際關係,對硝子喜歡自我歸罪的心態更是雪上加霜。孩童社群鄙視告狀叫家長的人,植野後來打硝子的時候也說「如果不是你,將也怎會淪落至此」。(講道理明明是植田野惡人先告狀)

將也的母親則是一個堅韌寬容的人,發現兒子在學校的所作所為後的失望悲傷的淚光簡直戳心。石田太太很乾脆利落地去銀行提出所有積蓄,帶著將也找西宮太太謝罪。

有一個細節,石田太太謝罪回來後一邊的耳環被硬扯掉了,血滴在衣服上,看著都疼。電影沒有描述前因後果,有兩種可能,其一是憤怒的西宮太太的報復行為,其二是石田太太自己扯掉,表示自己能共情硝子的痛苦。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二種。

當將也看著母親流著血還微笑說「明天開始你要當個好孩子」時,內心一定受到了極大的震動,負罪感和自我厭恨感到達極致,所以才會有電影一開頭的自殺情節。

除了兩位母親,硝子的妹妹西宮結弦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電影中的塑造可以說是不遜最近上映的《奇蹟男孩》中的姐姐了。明知道母親的目光更多放在硝子身上,卻不會心懷不忿,反而一直保護著姐姐。

從謊稱自己是硝子的男朋友,對將也充滿敵意(一開始差點以為是百合cp),到冒雨去拍攝青蛙屍體,在家裡貼滿死去動物的照片,希望以此讓姐姐畏懼死亡,結弦秉持自己的意志不斷努力著,去維繫家庭的羈絆。

雖然作者將男女主都設置成有兄弟姐妹的單親家庭,好像有刻意合理化他們的心理問題和自殺傾向之嫌,但我看到的是:所有人都很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去建立關係,守護家人。有時候,是觀眾只把角色當成工具,以自己的價值觀質疑行為邏輯,才會覺得空洞扁平不可理喻。

橋與摩天輪

橋之章和摩天輪之章實在太精彩了,讓原本還有一絲狗血味的故事變得深刻紮實。

為了重新給硝子一個「幸福的小學生活」,將也把早已分道揚鑣的「朋友們」聚在一起,組織了遊樂園之行。按植野的話來說,兇手和被害者怎麼還能愉快地玩在一起,真是噁心的朋友遊戲。無論觀眾怎樣不認同植野的看法,將也潛意識裡還是擔負著這種罪責。

大家一起坐過山車、玩飛椅、開天鵝船,將也一幅靈魂離體的樣子傻笑著,他面對著內心的拷問:

怎麼回事,我(這樣的罪人)居然會感到很開心?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之間是真正的好朋友?

這是所有人共同構築的濾鏡,只要軟弱一些敷衍一些就可以永久安眠於夢幻泡影之中。然而植野不是能忍受朋友遊戲的人,她向來無所畏懼無所憐憫。在摩天輪上,她很直白地坦誠自己對硝子的厭惡,並說明了原因:硝子從未主動去了解大家,每次遇到問題就用「對不起」、「都是我的錯」的弱者姿態來迴避交流,最後只能由家長和老師代替她出面,也就是所謂的「利用大人」。

雖然植野的看法同樣基於自身的立場,是毫無同理心的主觀臆斷,但她確實點出了硝子的問題所在:不接納自己和沒有與他人好好溝通的勇氣。這兩點是因果相關的。是以看了錄像的將也和結弦也無法對植野生出憤怒怨懟的感情。

如果說摩天輪之章是借植野之口,展露硝子無辜無害形象後的一隅陰翳,之後的橋之章則是借將也之口,肢解這一場朋友遊戲中的「和諧」與「理解」。

白蓮花永川在小學的霸陵事件中是藏得最深的幫凶,有意無意地引導著這一切發生,卻能在責任和良心上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但是她自己毫無知覺,當植野和將也揭露出「真面」,其不可置信的否認中含有真心的冤屈和憤怒。

植野認為自己爽直利落,表裡如一,輕視他人評價,敢於直面罪與罰,生平最恨軟弱偽善者。她對自身的價值觀毫無懷疑,也堅定踐行著,但所作所為卻是全劇最黑。在橋上,情緒崩了的將也直接說出自己對植野的看法:蠻橫霸道。

植野是全劇看得最清晰但同時也是最沒有共情能力的人,她的自我太強大所以看問題全從內因出發:硝子沒法結交到朋友不是因為生理障礙與社會環境的壓迫,而是她人格的問題,所以我討厭她。完全是自我中心主義的邏輯。

帥T佐原應該是最沒有黑點的人了吧,小學時能頂著朋輩眾意的壓力和硝子做朋友,過山車上與將也剖白,說自己變得更勇敢了。結果橋上直接被懟完永川和植野的將也戳穿:你只會逃避和自責,不過是一個膽小鬼罷了。

在自身為「真面」的,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假面」。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我相信作者之所以設計這樣一段衝突並非想炒作出一段塑料小學同學情,而是想說:普通人之間的差異都是很大的,想要相互理解是很困難的,但正因如此,所有交流的努力才顯得珍貴。

「死亡」與和解

硝子自殺這段是被噴的最厲害的,雖然一開始我也是懵逼的,明明都煙花祭約會要HE了,怎麼轉身就去跳樓啊。

一方面可能因為漫改電影的篇幅限制,何況引進國內據說又被刪了二十幾分鐘(mmp),另一方面是引領全篇的兩個核心問題還沒有解決:

其一,硝子仍然認為「自己只能給予周圍人不幸」。

其二,主角團們仍未領悟該如何超出自身局限的「主觀善意」來關懷他人。

第一個問題明確了《聲之形》不是一個講述「原諒霸凌者」的故事,而是一個「自我歸罪者如何認同自身價值」的故事。雖然硝子和大家玩得很開心,但自卑自賤的情結始終未好轉。有一幕是硝子和植野再遇時,植野又搶了助聽器,硝子依舊「受害者先道歉」,然後被植野嘲諷「毫無變化」。

這句「毫無變化」對硝子來說是重擊,無能無力感增強了自我厭棄。摩天輪上植野自以為的破顏之拳對硝子來說是絕對的毒藥。不是所有人都能「破而後立」的。

硝子義無反顧地從陽台上跳了下去,被將也拉住,然後近乎以命換命地救下了硝子。再然後將也在醫院中被搶救,植野在醫院外暴打硝子,西宮媽媽也加入混戰,場面一度失控。

在痛苦與淚水中,硝子終於領悟到為什麼自己總會遭遇不公對待。因為只要和硝子相處,就會產生「罪」的感覺。儘管她不是有意的,傷害卻實然產生。這種傷害不是她的死亡可以抹消的,相反,她的自殺否認了將也、妹妹、媽媽和佐原在內所有人的努力。

至於第二個問題,將也是在拉住墜樓的硝子時明白的。學習手語也好,幫助硝子找到新朋友也好,都是將也從自己的角度想當然的「贖罪」,是一種自我滿足。他從未真正對過去的所作所為認真道歉過,也沒有探尋過硝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正如漫畫中西宮太太一語道破的:

無論你如何死命挽回,硝子原本應該幸福的小學生活也不會再回來了。

認識到這一點本身我覺得就是最好的贖罪了,真有幾分大名著《復活》的味道啊。

最後,將也康復,橋上定情(x),各自自我寬恕,主角團坦誠相見,既接受了自己的缺陷,也容忍了他人的特質。

看到植野比出笨蛋的手語,硝子回了一句八嘎的時候真的感動哭。被肢解的「友誼」在此處重構了,就算是不認同也不相互鄙視,就算是不一樣也不妄自改造,這才是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吧。

最後補一段漫畫版硝子寫的信幫助理解吧(感覺像給植野的告白信是怎麼回事)

我以往對自己的理解能力一直很沒有自信,我無法判斷自己感覺到的事情,是不是建立在真實上。我總是比別人晚一步知道事情的真相,就算問別人什麼,我也只會堆起笑臉,用最安全的回答,小心翼翼不讓對方不開心,以此彌補我的後知後覺。班上同學也許會覺得我是一個薄情又無趣的人,但我認為我這麼做是合理的。妹妹因為我的緣故被扔石頭,為了她,我很想變得和大家一樣,想跟普通的孩子一起生活。但同時,我也給班上的同學添了麻煩。我在這兩種矛盾的心情之間掙扎,漸漸地光是要強顏歡笑就已經精疲力盡了。所以那天在摩天輪上,當我明白了你察覺了我所有煩惱的根源時,我真的很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年古稀 的精彩文章:

TAG:生年古稀 |